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下列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4B. √10C. √8D. √0.32.已知▱ABCD的周长为24,AB=4,则BC的长为()A. 6B. 8C. 10D. 123.点P(2,m)是正比例函数y=2x图象上的一点,则点P到原点的距离为()A. 2B. 2√2C. 4D. 2√54.某中学为了解“停课不停学”期间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随机抽查了40名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并将调查结果统计如表所示,则这40名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每天做家庭60708090100110120作业的时间(分钟)人数(名)2459875A. 90,90B. 100,95C. 90,95D. 100,1005.如图,为测量池塘边A,B两点的距离,小明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OB的中点分别是点C、点D且CD=12米.则A,B间的距离是()A. 24米B. 26米C. 28米D. 30米6.设a为正整数,且a<√21<a+1,则a的值为()A. 3B. 4C. 5D. 67.如图,正方形ABCD中,∠DAF=35°,AF交BD于点E,则∠BEC的度数为()A. 65°B. 70°C. 75°D. 80°8.如图,直线l1:y=x+n与直线l2:y=kx+m交于点P,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k<0,m>0B. 关于x的方程x+n=kx+m的解为x=3C. 关于x的不等式(k−1)x<n−m的解集为x<3D. 直线l1上有两点(x1,y1),(x2,y2),若x1<x2时,则y1<y29.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A作AH⊥BC于点H,连接OH,若OB=4,S菱形ABCD=24,则OH的长为()A. 3B. 4C. 5D. 610.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C出发,沿C−D−A−B方向运动至点B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BC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矩形ABCD的周长为()A. 11B. 14C. 16D. 2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1.函数y=√4x−2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2.已知一次函数y=(k−3)x+4,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的值可以是______(写出一个答案即可).13.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逆命题是______ .14.甲、乙两名男同学练习投掷实心球,每人投了10次,平均成绩均为7.5米,方差分别为s甲2=0.2,S乙2=0.08,成绩比较稳定的是______(填“甲”或“乙”)15.已知一次函数图象与直线y=2x+1平行,且过点(−1,2),那么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16.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要选拔一名英语主持人.小聪参加选拔的各项成绩如下:读:92分,听:80分,写90分,若把读、听、写的成绩按5:3:2的比例计入个人的总分,则小聪的个人总分为______分.1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连接CE.若BC=7,AE=4,则CE=______.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在x轴上,将线段AB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线段CD,连接AC,BD,在y轴上存在点P,使△PCD的面积为四边形ABDC面积的一半,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6.0分)19.计算:+√27÷√3;(1)√18−4√12(2)(√2+1)2−2(√2−1).20.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1)以图中点A为一个顶点画△ABC,使AB=5,BC=√5,AC=2√5,且点B,点C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2)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1.如图,在△ABC中,BD是AC边上的中线,E是BD的中点.过点B作BF//AC交A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1)求证:BF=DA;(2)若BA=BC,试判断四边形BF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2.甲、乙两名射击选手在10次射击训练中的成绩统计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请解答下面的问题(1)补充完成下列的成绩统计分析表:选手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甲______ 8______ 1.2乙7.6______ 9 2.44(2)教练根据两名选手的10次成绩,决定选甲选手参加射击比赛,教练的理由是什么?(请从两个不同有度说明理由).23.如图,直线l1:y=−3x+3与x轴交于点A,直线l2经过点B(4,0),C(3,−1.5),并与直线l2交于点D.(1)求直线l2的函数解析式;(2)求△ABD的面积;(3)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E,使以A、B、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4=2,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B、√10,是最简二次根式;C、√8=√4×2=2√2,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D、√0.3=√310=√3010,被开方数含分母,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B.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判断即可.本题考查的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是解题的关键.2.【答案】B【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ABCD的周长为24,∴AB+BC=12,∵AB=4,∴BC=8,故选:B.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D,AD=BC,进而可得AB+BC=12,然后可得BC的长.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3.【答案】D【解析】解:当x=2时,y=2×2=4,∴m=4,∴点P的坐标为(2,4),∴OP=√(2−0)2+(4−0)2=2√5.故选:D.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P的坐标,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OP的长.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牢记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关系式y=kx+b是解题的关键.4.【答案】C【解析】解:由图表可得:∵某中学40名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为90分钟的有9人,最多,∴这40名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的众数为:90分;∵40个数据中,第20,21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而第20,21个数据分别是90,100,∴中位数为:95分.故选:C.直接利用众数以及中位数的概念分别分析求出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正确把握中位数的概念是解题关键.5.【答案】A【解析】解:∵点C,D分别为OA,OB的中点,∴CD是△OAB的中位线,∴AB=2CD=2×12=24(米),故选:A.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6.【答案】B【解析】解:∵√16<√21<√25,∴4<√21<5,∵a为正整数,且a<√21<a+1,∴a=4.故选:B.根据题意得出√21接近的有理数,即可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正确得出接近无理数的整数是解题关键.7.【答案】D【解析】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A=DC,∠ADE=∠CDE=45°,又∵DE=DE,∴△ADE≌△CDF(SAS).∴∠DCE=∠DAF=35°,∴∠BEC=∠CDE+∠DCE=45°+35°=80°.故选:D.先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条件,判定△ADE≌△CDF(SAS),从而可得∠DCE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求得∠BEC的度数.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答案】C【解析】解:A、∵直线l2:y=kx+m经过一二四象限,∴k<0,m>0,故正确;B、∵直线l1:=x+n与直线l2:y=kx+m交于点P,点P的横坐标为3,∴关于x的方程x+n=kx+m的解为x=3,故正确;C、根据函数图象得到:关于x的不等式kx+m<x+n的解集为x>3,即不等式(k−1)x<n−m的解集为x>3,故错误;D、根据函数图象得到:直线l1:y=x+n上,y随x的增大而证得.∵直线l1上有两点(x1,y1),(x2,y2),x1<x2,∴y1<y2.故正确;综上所述,错误的结论是:C.故选:C.A、C、D根据函数图象直接作出判断即可;B、交点P的横坐标就是关于x的方程x+n=kx+m的解.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时,要数形结合,使问题变得更直观化.9.【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关键是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根据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可求AC,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BO=DO=4,AO=CO,S菱形ABCD =AC·BD2=24,∴AC=6,∵AH⊥BC,AO=CO=3,∴OH=12AC=3.故选A.10.【答案】B【解析】解:由图②知,BC=3,CD=7−3=4,则矩形ABCD的周长=2(BC+CD)=2×(3+4)=14,故选:B.根据函数的图象、结合图形求出BC、CD的值,即可得出矩形ABCD的周长.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在解题时要能根据函数的图象求出CD、BC的长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1.【答案】x≥12【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考查的知识点为: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根据二次根式的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就可以求解.【解答】解:依题意,得4x−2≥0,解得:x≥12,故答案为x≥12.12.【答案】2(答案不唯一)【解析】解:∵一次函数y=(k−3)x+4,若y随x的增大而减小,∴k−3<0,解得k<3,∴k可以取2.故答案为:2(答案不唯一).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k−3<0,解得k<3,然后在此范围内取一个k的值即可.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系数的关系:由于y=kx+b与y轴交于(0,b),当b>0时,(0,b)在y轴的正半轴上,直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当b<0时,(0,b)在y轴的负半轴,直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k>0,b>0⇔y=kx+b的图象在一、二、三象限;k>0,b<0⇔y=kx+b的图象在一、三、四象限;k<0,b>0⇔y=kx+b的图象在一、二、四象限;k<0,b<0⇔y=kx+b的图象在二、三、四象限.13.【答案】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解析】解:“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条件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结论是: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逆命题是: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把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互换就可得到它的逆命题.本题考查了互逆命题的知识,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14.【答案】乙【解析】解:∵S 甲2=0.2,S 乙2=0.08, ∴S 甲2>S 乙2,∴成绩比较稳定的是乙; 故答案为:乙.根据方差的定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即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15.【答案】y =2x +4【解析】解: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 =2x +1平行, ∴k =2,∴y =2x +b ,把(−1,2)代入,2=2×(−1)+b , 解得:b =4, ∴y =2x +4.故答案为:y =2x +4.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kx +b(k ≠0),根据互相平行的直线的解析式的k 值相等确定出k =2,然后将点(−1,2)代入求解即可;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两条直线的平行问题,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88【解析】解:根据题意得:92×5+80×3+90×25+3+2=88(分),答:小聪的个人总分为88分; 故答案为:88.利用加权平均数按照比例求得小莹的个人总分即可.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在进行计算时候注意权的分配,另外还应细心,否则很容易出错. 17.【答案】5【解析】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BC ,AB =CD ,BC =AD =7,∠D =90°, ∴∠AEB =∠EBC , ∵∠ABE =∠EBC , ∴AB =AE =CD =4,在Rt △EDC 中,CE =√CD 2+DE 2=√32+42=5. 故答案为5首先证明AB =AE =CD =4,在Rt △CED 中,根据CE =√DE 2+CD 2计算即可.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8.【答案】(0,0)或(0,4)【解析】解:由平移可得,C(0,2),D(4,2),∴CD=AB=4,CD//AB,∴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面积=4×2=8,又∵△PCD的面积为四边形ABCD面积的一半,∴△PCD的面积为4,×CD×CP=4,即12∴CP=2,∴当点P在CD下方时,P(0,0);当点P在CD上方时,P(0,4),故答案为:(0,0)或(0,4).由平移可得,CD=AB=4,CD//AB,即可得到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再根据△PCD的面积为四边形ABCD 面积的一半,可得CP=2,进而得出当点P在CD下方时,P(0,0);当点P在CD上方时,P(0,4).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解题时注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19.【答案】解:(1)原式=3√2−2√2+√27÷3=√2+3;(2)原式=2+2√2+1−2√2+2=5.【解析】(1)先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然后化简后合并即可;(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20.【答案】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2)结论:△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AC=√5,BC=2√5,AB=5,∴AC2+BC2=AB2,∴∠C=90°,∴△ABC是直角三角形.【解析】(1)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即可.(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即可.本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1.【答案】(1)证明:∵BF//AC,∴∠BFE=∠DAE,∵E为BD的中点,∴BE=DE,∵∠BEF=∠DEA,∴△BEF≌△DEA(AAS), ∴BF =DA ;(2)解:四边形BFCD 是矩形. 理由如下:∵△BEF≌△DEA , ∴EF =EA ,∵BD 是AC 边上的中线, ∴ED 为△AFC 的中位线, ∴ED//FC ∵BF//DC ,∴四边形BFCD 是平行四边形, ∵BA =BC , ∴BD ⊥AC , ∴∠BDC =90°,∴四边形BFCD 为矩形.【解析】(1)可利用AAS 证明△BEF≌△DAE ,进而可证明结论;(2)可利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证明四边形BFCD 为平行四边形,在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C =90°,进而可证明四边形BFCD 为矩形.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22.【答案】8 8 7.5【解析】解:(1)甲选手成绩如下:乙选手成绩如下:从图中我们可以得知,甲选手的众数是8,乙选手的中位数是7和8的平均数,(7+8)÷2=7.5, 甲的平均数计算如下:6×1+7×2+8×4+9×2+10×110=8.(2)第一种角度:我们分析平均数,甲选手的平均数大于乙选手,因此甲选手的平均书评应该是优于乙选手的水平的.第二种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乙选手有5环的时候,成绩变动明显比甲选手要大(也可以理解为方差,因为方差显示波动),说明乙选手容易受到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因此甲选手的成绩比乙选手更稳定一些. 综上所述,选甲选手参加射击比赛. 要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关键是要找到甲乙两位选手的射击击中环数,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甲选手,已经给出相应环数对应的次数.对于乙选手,已知每次射击的环数,可以求得相应环数对应次数.此题可以列出数据表来,进而进行求解.本题的关键在于将甲乙的成绩统计图转化为统一的图表格式,这样方便分析与计算.23.【答案】解:(1)设直线l 2的表达式为y =kx +b ,则{4k +b =03k +b =−1.5,解得{k =1.5b =−6,故直线l 2的表达式为y =1.5x −6;(2)对于y =−3x +3,令y =0,则−3x +3=0,解得x =1,故点A(1,0), 则AB =3,第11页,共11页 联立l 1、l 2的表达式得{y =−3x +3y =1.5x −6,解得{x =2y =−3, 故点D(2,−3),∴△ABD 的面积=12×AB ×|y D |=12×3×3=92;(3)存在,理由:①当AB 是边时,则DE =AB =3,而点D(2,−3),故点E(5,−3)或(−1,−3);②当AB 是对角线时,由中点公式得:12(1+4)=12(2+x E )且12(0+0)=12(−3+y E ),解得{x E =3y E =3,故点E(3,3), 综上,点E 的坐标为(5,−3)或(−1,−3)或(3,3).【解析】(1)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2)△ABD 的面积=12×AB ×|y D |=12×3×3=92;(3)分AB 是边、AB 是对角线两种情况,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中点公式求解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一次函数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面积的计算等,其中(3),要注意分类求解,避免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