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态制剂儿科专家共识

微生态制剂儿科专家共识


通用名
表 1 国内临床使用的益生菌药物
菌种和菌株
CFU/包、袋或片
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散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散剂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片剂、散剂 酪酸梭菌糖化菌肠球菌活菌制剂 酪酸梭菌片、散剂
肝病患儿往往存在肠道菌群紊乱,严重肝脏疾病,如 重症肝炎、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 素血症。对肝病(包括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推荐使用双 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和芽孢杆菌等作为辅助治疗。 防治高血氨时,还推荐使用乳果糖。 2. 2. 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 肠炎(NEC)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切,与肠道屏障功能不成熟 或肠道损伤发生缺血和再灌注障碍、病原菌侵袭、喂养等 有关。近年研究证实,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肠道正常菌群 定植延迟或缺乏,致病菌过度生长繁殖可能是其发病的主 要因素之一。某些益生菌可预防 NEC 的发生,降低疾病严 重程度和病死率。对 NEC 的预防和治疗,推荐使用双歧杆 菌制剂[12-13]。此外,双歧杆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和布拉 酵母菌等益生菌药物对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
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绝大多数感染性腹泻患儿 存在着肠道菌群紊乱[5-7]。对轮状病毒等病毒性肠炎,积极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1 年 1 月 第 26 卷 第 1 期
·21·
商品名 原籍菌制剂
丽珠肠乐 培菲康 贝飞达 金双歧 思连康 普乐拜尔 常乐康 宝乐安 适怡 米雅 共生菌制剂 妈咪爱 美常安 抑菌生 整肠生 爽舒宝 肠复康 源首胶囊 乐复康 真菌制剂 亿活
益生原主要指非消化性低聚糖(NDO),包括菊粉(菊 糖)、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大豆低聚糖、乳 果糖等,目前主要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许多配方 奶粉中也添加有益生原(如 FOS 和 GOS),作为药物在临床 使用的仅有乳果糖。
2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适用范围
2. 1 推荐作为主要药物使用的疾病 2. 1. 1 腹泻病 腹泻病是益生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研究最 多的疾病,益生菌能够通过补充肠道正常菌群、纠正菌群 失调、分泌抑菌或杀菌物质和增强肠道局部免疫反应等机 制,有效地清除病毒和细菌,明显缩短腹泻病程,降低腹泻 严重程度,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腹泻病。
肠 易 激 综 合 征(IBS)是 常 见 的 功 能 性 胃 肠 道 疾 病 之 一。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部分 IBS 患者发生在急性 肠道感染之后,其发病与抗生素使用有关;IBS 患者存在小
肠细菌过度生长、结肠发酵异常和肠道菌群失调。临床研 究证实,某些益生菌能够全面缓解 IBS 的症状,推荐使用双歧 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酪酸梭菌和布拉酵母菌等药物[11]。 2. 2 推荐作为辅助药物使用的疾病 2. 2. 1 肝胆疾病 益生菌可通过参与胆汁代谢,降低肠道 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活性,减少胆红素肠肝循 环,酸化肠道,促进肠蠕动等机制促进胆红素的转化和排 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母乳性黄疸,推荐使用双歧 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酪酸梭菌、芽孢杆菌等 作为辅助治疗。
> 5×107 > 1×107 > 1×107 > 5×107 > 0.5×107 > 0.5×107 > 1×107 1×107 1×109 8×107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 枯草杆菌活菌胶囊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颗粒、片剂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 促菌生/肠复康片 蜡样芽孢杆菌活菌制剂 蜡样芽孢杆菌活菌制剂
益生菌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微生态制剂,可依 据菌株来源和作用机制,分为原籍菌制剂、共生菌制剂和 真菌制剂。原籍菌制剂所使用的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原 籍菌群,服用后可以直接补充原籍菌,发挥作用,如双歧杆 菌、乳杆菌、酪酸梭菌、粪链球菌等。共生菌制剂所使用的 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以外,与原籍菌有共生作用,服用后 能够促进原籍菌的生长与繁殖,或直接发挥作用,如芽孢 杆菌、枯草杆菌等。布拉酵母菌属真菌制剂,有独特的作 用机制。与化学药物不同,益生菌药物为活的微生物,其 作用具有明显的菌株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菌株(strain) 是指由不同来源分离的同一种、同一亚种或同一型的细 菌,也称为该菌的不同菌株,如青春型双歧杆菌 DM8504 株 等。益生菌药物的剂量以每剂含有的细菌菌落数(colony forming units,CFU)表示,CFU 相当于活菌的数量。国内临 床使用的益生菌药物见表 1[4]。
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菌株 BL20386) 凝结芽孢杆菌 TBC169 蜡样芽孢杆菌(菌株 DM423) 蜡样芽孢杆菌(菌株 DM423) 蜡样芽孢杆菌(菌株 DM423)
1.5×108 1.5×108 5×108 4×108 6×108
布拉酵母菌散剂
在许多儿童疾病,特别是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 发 展 和 治 疗 过 程 中 ,广 泛 使 用 的 各 种 药 物(特 别 是 抗 生 素),以及手术操作等应激反应,均可导致机体正常菌群出 现紊乱,甚至破坏。理论上来讲,只要机体正常菌群出现 紊乱,均可成为使用微生态制剂的潜在指征。因此,微生 态制剂在儿科的适用疾病远远不止上述提到的范围,今后 尚须广大儿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 2. 3 健康促进作用 婴幼儿期是肠道菌群形成的关键时 期,容易受到疾病、抗生素使用、喂养方式、生活环境等因 素的影响,出现菌群紊乱。菌群紊乱既可引起感染等急性 疾病,又与一些慢性疾病如过敏性疾病等有关,对儿童健 康可能产生长远影响。微生态制剂具有维持肠道菌群稳 定,增强免疫功能,促进钙、铁和各种维生素吸收等作用, 理论上具有增进儿童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根据情况可 以推荐使用,但由于目前的确切证据有限,其实际效果有 待于更多的临床研究和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志码:B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 主以及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目前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关系方面。人体肠道 中定植着 400 ~ 500 种(最近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有 1000 余种)总计 1013 ~ 1014个细菌,其数量约为人体细胞总 数的 10 倍。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一 方面人体为肠道菌群提供生命活动的场所和营养,不对其 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免疫耐受状态);另一方面,肠道菌 群对人体发挥着必要的生理功能,包括生物拮抗(防御感 染)、参与营养吸收及代谢、参与免疫系统成熟和免疫应答 的调节等。肠道菌群正常的形成与演替过程以及维持相 对稳定状态,对保护机体健康和防治某些疾病必不可少, 一旦出现菌群紊乱(菌群失调和移位),则会引起一些胃肠 道疾病和内源性感染。婴幼儿肠道菌群形成过程的障碍 与过敏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20·
指南·标准·共识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 Jan. 2011 Vol. 26 No. 1
文章编号:1005 - 2224(2011)01 - 0020 - 04
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0 年 10 月)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学组 郑跃杰 1,黄志华 2,刘作义 3,王文建 1,程 茜 3 整理
对婴儿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的预防和 治疗,目前研究较少。 2. 2. 4 乳糖不耐受 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等含 有β-半乳糖苷酶,能够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减轻乳糖不 耐受患儿症状,或在肠道中迅速分解乳糖,减少腹泻等症 状的发生。推荐使用这些菌株制成的制剂。 2. 2. 5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 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 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肠道细菌和环境因素作用 于遗传易感人群,导致肠黏膜免疫反应过高。近年来,随 着对肠道菌群在 IBD 发病机制中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益 生菌在 IBD 治疗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双歧杆菌、乳 杆菌和粪链球菌等制剂在治疗成人活动性 UC 与 CD,维持 CD 缓解,预防 UC 囊袋炎复发等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效果[16]。 儿童患者可以试用。 2. 2. 6 幽门螺杆菌感染 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粪链球菌等 制剂,联合抗幽门螺杆菌三联或四联疗法,能够提高成人 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减少抗生素副反应[17]。儿童患 者可以试用。 2. 2. 7 其他 研究表明,益生菌药物对于预防成人腹部外 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减轻放疗及化疗副反应以及预防医 院获得性感染有一定的效果[18]。儿童患者可以试用。
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al preparation)又称微生态调 节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 物或其促进物质制备成的制剂,具有维持或调整微生态平 衡,防治疾病和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随着人体微生态学 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研发生产的微生态制剂品种越来越 多,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国外已经对微生态相关药物临 床效果进行了循证评价并制定了应用指南[1-3]。但由于微 生态制剂作用具有显著的菌株特异性,而国外所用益生菌 菌株与国内不完全相同,因此,基于国外产品的评价和指 南显然不适合于国内。为此,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 会儿科学组经过多次讨论,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使用经 验,制定了微生态制剂在国内儿科临床应用共识,供广大 儿科医师在选择使用药物时参考。
青春型双歧杆菌(菌株 DM8504) 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 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 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 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状芽孢杆菌 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状芽孢杆菌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CGMCC0313.1、婴儿型双歧杆菌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CGMCC0313.1 酪酸梭菌、糖化菌、肠球菌 宫入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