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一、单选题1.若X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a=10km,Y轴表示土地利用租金,且b=100元/m2,则图中四地点最可能为商业区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若X轴表示出生率,且a=4%,Y轴表示死亡率,且b=4%,则图中四点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A.① B.② C.③D.④解析:1.商业区应距离市中心最近,地价最高,故判断为③。

2.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应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故选④点。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问题。

3.30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4.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A.大幅提高B.略有提高C. 没有变化D. 略有下降解析:3.观察柱状图分析,30年间乡村人口由1000万增加到2000万,人口增加了1000万,A错;总人口由1500万增加到3000万,城市人口由500万增加到1000万,城市人口增加了500万,B正确;总人口和乡村人口增加了一倍,C、D错。

4.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应。

5.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2030年后,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B.2040年时,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2010年时,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大致相当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解析:5.2030年后,中心城区人口比例下降,是因为郊区城市化,郊区人口比重上升,并不是城市人口比重下降,A错。

逆城市化现象时,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迁往乡村,乡村人口比以前增多,2040年时,乡村人口持续减少,B错。

根据图中的人口百分比,2010年时,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大致相当,C 对。

人口总数是不断增加的,图中显示的是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百分比与2000年相等,不是人口数相等,D错。

6.下面是某城市功能分区的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A.A B.B C.C D.D解析:6.从图中可以看到盛行风向为西风,主要有4种功能区,生活区应布局于常年风向的上风向,环境优美;污染大的工业,布局于常年风向的下风向,可减少大气污染,生活区和工业区之间布局绿化带.故选:A.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读图,完成问题。

7.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8.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

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路交通枢纽解析:7.根据图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及图例可知,甲、乙人口密度较大,甲城市位于地形平坦的成都平原,乙城市为位于两河交汇处的重庆,影响因素为河流、地形。

8.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甲城市为成都,乙城市为重庆。

与成都相比,重庆的区位优势在于位于两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为水路交通枢纽。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题。

9.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10..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解析:9.曲线①从市中心向郊区逐渐减少,市中心面积比例下降,郊区面积比例上升,符合居住用地特点。

曲线②从市中心向郊区逐渐增大,市中心比例下降,郊区比例上升,符合工业用地特点。

曲线③面积比例较小,从市中心向郊区下降,2005年比1990年有所增长,应为商业用地。

故C正确。

10.从图中可看出,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

读图,完成题。

11.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A.P地 B.N地 C.M地 D.Q地12.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解析:11.M地降水多。

原因:英国地处西风带,M地为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

12.结合图a,可知L地为山地,地势高,气候寒冷,故人口稀少。

铁路的修建可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和兴盛,又可抑制另一些城市的发展。

例如,石家庄原本不过是一个小村庄,由于京汉、石德、石太铁路线在这里相交,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

据此回答题。

13.按我国的城市等级划分标准,石家庄属于( )A.小城市 B.中等城市 C.大城市 D.特大城市14.随着石家庄城市等级的提升,关于它的服务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少B.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越小,服务种类越多C.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D.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服务种类越少解析:13.因为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所以按我国的城市等级划分标准,石家庄属于特大城市。

正确答案选D。

14.关于城市服务功能的叙述,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

正确答案选C。

15.近年来,拉丁美洲地区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大城市,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拉丁美洲城市人口和城市等级关系的是()A. B.C. D.解析:15.拉丁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主要是因为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人口高度集中在部分条件较好的等级高的大城市,故D正确。

16.下列关于北京传统建筑四合院的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北京四合院建筑陈旧,缺乏现代气息,应该拆除B. 北京四合院是砖木结构,应改造为钢筋水泥结构C. 对四合院存在的区域进行分类或分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D. 迁出四合院的居住人口,封闭保存解析:16.北京四合院的民居文化形成来自社会的演变,政治和历史对民居文化具有重大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改变着民居形式,民居又对后来居住的人的生活构成影响,建筑与人和环境是不断互动、相互影响的,其中四合院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并力求营造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这也是现代建筑思想所追求的目标.先辈给我们留下的构建民居的宝贵经验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应尊重历史并对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所在北京现在的发展中对四合院存在的区域进行分类或分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不仅是保护旧房子,更是保护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故本题选C。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根据人口学的纳瑟姆曲线,城市化率超过30%时,国家将进入高速城市化的阶段,直至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完成下列各题。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日本在1950~1970年先后完成了纳瑟姆曲线中的高速城市化②我国自1995年达到30%的城市化拐点,预计高速城市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年③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慢于日本④日本城市化起步晚于韩国,早于中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8.“城市病”实质上是生态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城市生态问题②城市结构不合理的生态问题,如产业结构、生产布局不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③城市功能不健全造成的生态失衡④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⑤人口过度增长必然带来的问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解析:17.根据图中曲线,日本在1950~1970年先后完成了纳瑟姆曲线中的高速城市化,①对。

我国自1995年达到30%的城市化拐点,按曲线形态,预计高速城市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年②对。

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日本,③错。

日本城市化起步早于韩国、中国,④错。

B不正确,选B。

18.“城市病”实质上是生态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城市生态问题,①对。

城市结构不合理的生态问题,如产业结构、生产布局不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②对。

城市功能不健全造成的生态失衡,③对。

城市病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不是必然问题,④错。

人口过度增长必然带来的问题,不是人口合理增长,⑤对。

A对,B、C、D错。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上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A.a B.b C.c D.d20.在该地区的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A.土地生产力的大小B.水资源的多少C.基础设施的建设D.经济规模的设想解析:19.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最容易形成城镇,由图例可知a、b、c、d四个位置中b位置最优越,有较大的绿洲,且位于河流交汇、铁路经过的地方。

20.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

由于此处有绿洲、沙漠,说明这个地区比较干旱,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水资源的多少问题。

读图“城市服务范围理论图”,回答下面各题。

21.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A.甲:普通服装店,乙:早点铺,丙:星级宾馆B.甲:珠宝行,乙:家具店,丙:早点铺C.甲:早点铺,乙:汽车销售店,丙:高级家用电器D.甲:星级宾馆,乙:珠宝行,丙:早点铺22.根据图中的服务区的面积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S甲=S乙B.S丙=S乙C.3S丙=S乙D.6S甲=S丙23.图示反映了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各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A.重叠交错,层层嵌套B.界线分明,彼此相离C.界线分明,偶有交错D.重叠交错,同级嵌套解析:21.根据甲乙丙三城市的服务范围大小判断城市的等级由高到低为:乙丙甲。

则它们提供的服务的等级也应由高到低。

选项中早点铺是最低级的服务等级,应与甲的城市等级相对应。

22.如甲的服务范围被平分到3个高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

故丙的服务范围=1个甲的服务范围+6个1/3甲的服务范围;即3个甲的服务范围。

结论高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3倍于低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

23.考查各级城市服务范围的特征。

下图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图中反映的问题是()A.城市内涝B.城市热岛效应C.城市风D.城市空气污染25.下列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A.扩大绿地面积B.减少人口C.完善排水系统D.多建高楼解析:24.图中显示,城市中心气温高于郊区,这是由于城市人口集中,生产生活活动集中带来的热岛效应。

25.城市绿地的建设会改变城市内的热力环流,从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二.综合题26.下图是“某城市横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A~F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代号是_____;代表工业区的代号是______;代表低级住宅区的代号是______,代表高级住宅区的代号是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