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春人教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

2020春人教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

2020春人教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武汉都市圈处于全国的中心位置,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读武汉都市圈城市分布图(下图),完成题。

1.图中服务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黄冈市B.武汉市C.麻城市D.红安县2.有关图中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冶市的服务范围小于咸宁市B.县级市的数量比县的数量多C.麻城市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比孝感市多D.黄石市与大冶市的服务范围不会重叠解析:第1题,图中武汉是省会,服务等级最高。

第2题,从图中看大冶市是县级市,咸宁市是省辖市,大冶市的服务范围小于咸宁市;县级市的级别比县高,数量比县的数量少;麻城市是县级市,孝感市是省辖市,麻城市级别低,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比孝感市少;黄石市与大冶市的服务范围可能会重叠。

答案:1.B2.A3.县城与集镇相比较( )①县城的服务范围比集镇小②县城的职能比集镇复杂③县城等级较高,不具有等级较低的集镇的一些职能④集镇等级较低,不具有较高级的职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答案】D【解析】县城与集镇相比,县城的职能比集镇复杂,集镇等级较低,不具有较高级的职能。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4.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7.6∶17.4∶45.0B.31.6∶30.5∶37.9C.15.5∶24.5∶60.0D.37.6∶24.5∶37.94.【答案】D【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三角坐标图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④地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为37.6%,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为24.5%,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为37.9%,故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37.6∶24.5∶37.9,故答案选D项。

5.读“某地区发展变化数据表”,完成下题。

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 )A.甲B.乙C.丙D.丁5.【答案】B【解析】城市化进程主要体现在城市数目、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人口总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的变化,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乙反映的工业总产值与城市化无关。

读北京市不同类型车位数与夜间停车需求量统计图,完成题。

6.甲类车位主要集中分布于 ( )A.住宅区B.商业区C.工业区D.行政区7.为缓解停车位供需矛盾,北京市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错峰共享车位②减少路侧车位数量③大力发展立体停车④提高夜间停车费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6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类车位数量最高,且夜晚需求量高,应为人们的休息场所——住宅区。

第7题,车位供需矛盾主要与城市用地紧张导致车位数不足有关;大力发展立体停车,可增加车位数量;同时实行错峰共享车位,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停车位。

答案:6.A 7.B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该市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心商务区、工业区、教育文化区和居民住宅区。

图中标注的数值为某月二氧化硫的平均污染量(克/立方米)分布。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8.各种功能区布局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①—高级住宅区B.③—文化教育区C.④—工业区D.⑥—商业区8.【答案】A【解析】高级住宅区应布局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方,图中①周围有公园绿地,环境优美。

廉租房是指政府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它并非高档住宅,一般面积较小。

读图甲、图乙,完成以下两题。

9.影响廉租房主轴线与经线斜交成一定角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A.采光B.民俗C.通风D.交通9.【答案】A【解析】房子主轴线与经线呈一定的角度,主要是为了获得较好的光照。

1984年12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写道:“中国有十亿人口,八亿以上是农民。

假若中国要在20年后有足以炫耀的经济表现,以我个人保守的估计,在这20年间必须要有3、4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去。

这个大搬迁牵涉的数目等于80个现在广州市的人口。

在这个迁徙过程中,小市镇会扩大,新城市会出现,而迁徙到现有的大城市里的会近2亿人!读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以下两题。

10.张五常先生所说的假若中国要在20年后有足以炫耀的经济表现,以我个人保守的估计,在这20年间必须要有3、4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去。

明显说明了城市的重要作用,主要是( )A.城市是某一地域的文化中心,有益于文化的发展B.城市是某一地域的政治中心,有利于民主的发展C.城市是某一地域的经济中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D.城市是某一地域的人口中心,有利于人口的控制10.【答案】C【解析】城市的重要作用主要从经济角度考虑,主要是城市是某一地域的经济中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下图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提出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

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11.城市用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租与劳动力资源B.市场与租金C.市场与环境D.地租与环境11.【答案】D【解析】城市用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即地租,其次还有社会、历史、环境等因素。

读“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以下两题。

12.距市中心2 km内常住人口密度并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区( )A.交通通达度低B.环境质量差C.地租昂贵D.服务设施差12.【答案】C【解析】距市中心2 km内常住人口密度并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地租昂贵。

半城市化是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

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下图表示2010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3.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 )A.第二产业比重B.户籍政策C.城乡差异D.人口密度13.【答案】C【解析】从材料“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可看出,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城乡差异,C正确。

下表所列为我国四个城市主要社会服务功能情况。

根据表中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4.四城市中,最适宜发展国家级IT产业的是( )A.甲B.乙C.丙D.丁14.【答案】B【解析】乙城国家重点大学数量多,科技实力雄厚,最适宜发展国家级IT产业。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

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三题。

15.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 a增强B. b增强C. c减弱D. d减弱15.【答案】A【解析】据图知,a代表蒸发、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增强,b减弱,c增强,d增强。

读图“城市温度与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变化关系图”,回答下列两题。

16.由此必然会带来的现象有( )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②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③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④城市环境恶化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6.【答案】D【解析】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由图可知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市区气温增加,郊区气温相对较低,故会形成城郊热力环流。

城市人口增加导致城市化水平提高。

故D正确。

土地容积率是指在城市规划区的某一宗土地内,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

土地容积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价水平的差异。

下图是高铁站点附近地区空间形态规划图。

读图回答17—19题。

17.圈层1地块容积率变化幅度较大,下列有关此种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圈层1的房屋总建筑面积较大B.圈层1的宗地面积最大C.圈层1的建筑物高差较大D.圈层1含有地标性建筑18.图示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交通用地B.绿化用地C.商业用地D.住宅用地19.圈层3的开发强度高于圈层4的主要原因是()A.地价高B.交通便利C.人口密度高D.政策支持17.C【解析】本题考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据材料可知圈层1地块容积率范围为0—6.0,圈层内的空间功能以站前开放空间和地标性建筑为主,宗地面积较小,房屋总建筑面积较小,建筑物的高差较大,因此其地块容积率的变化幅度较大,A、B项错误,C项正确;含有地标性建筑并不是地块容积率变化幅度大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1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圈层3和圈层4均为住宅用地,图示地区住宅用地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图示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住宅用地,D项正确。

19.A【解析】本题考查土地利用差异的原因。

圈层3距高铁站点更近,交通较便利,地价较高,只有加大开发强度才能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20.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1)。

材料二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

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

图2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1)说明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和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说明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1)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化发展缓慢(有下降、停滞等),城市化水平低;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

(2)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严重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

(3)①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②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④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⑤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⑥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

【解析】第(1)题,根据图1可知,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较低,在1965年到1978年出现下降趋势,整体发展缓慢。

根据图2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

第(2)题,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面积扩大和人口由乡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土地、交通、住房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3)题,要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主要从规划、节能、节水、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

21.读“我国某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城市拟建工业区、科技开发区、商业和住宅区及重点环境整治区四大功能区,你认为在图中①②③④(见图例)建什么功能区最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