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玉米行业分析报告一、2010 年度市场行情回顾第一阶段:2010 年1 月-4 月初期。

在这期间,玉米价格延续了上一年度的上涨行情。

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南方饲料企业在东北地区采购玉米的补贴到4 月底结束。

因此在4 月份之前,饲料企业在市场大量采购,主要目的就是赚取国家补贴。

而另一方面,年后东北天气状况导致运输不畅,使玉米价格一路攀升达到历史高位。

第二阶段:2010 年4 月至2010 年8 月。

这一阶段是新年度东北玉米的播种期及生长期,同时也是全年最为重要的时期。

上一年度正是因为在玉米生长期间出现严重干旱导致减量减少,从而价格大幅上涨。

此后国家出台相应政策,采取多种手段来对玉米市场进行调控,在增加临储拍卖、取消出口退税的多种调控政策下,玉米价格有所回落。

第三阶段:2010 年9 月至2010 年年底。

市场最关心的玉米产量有了定论,从各机构的数据来看,本年度玉米丰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价格并没有因此而下跌,主要是因为市场供应仍然紧张。

临储玉米拍卖已成为供应市场的最主要粮源,各个企业为了抢占粮源,争相抬高竞拍价格。

国家为了抑制这种情绪,对企业竞拍资格严格控制。

十一长假后在USDA 报告的刺激下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特别是奥巴马在通过减税计划后,加上国外对阿根廷天气的担忧使得玉米价格再创高。

二、国内玉米供求形势首先,我们从2010年国内玉米的产量形势来分析。

2009年国内东北玉米主产区遭遇了严重的旱情影响,造成了减产2000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当年的玉米产量为1.66亿吨。

但是由于玉米的品质较低和容重很差,实际的产量应该达不到1.6亿吨,2010年国内东北玉米主产区天气良好,除吉林省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影响外,其他地区玉米都出现了丰收的景象,其中以黑龙江增产较大,大约增产1500万吨~2000万吨。

而华北地区及黄淮地区种植面积与2009年相同,产量也与2009年大体持平。

那么整体上国内增产大约在2000万吨,产量为1.86亿吨。

主要体现在2010年国内玉米产区天气良好,没有出现大面积早霜,玉米的品质是近几年来最好的,容重较高,而且水分偏低,出粮率好于预期,国内东北地区的增产主要还是增加在流通量上,2009年国内玉米的减产主要也是减少在流通量上。

其次,受政策的影响,许多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不敢贸然进入国内的玉米市场进行大量收购,对市场影响较大,这样国内的玉米又大量集中在了国储手中。

2010年国内的玉米无论是饲料用粮还是深加工都比2009年大幅增加,所以国储通过多次拍卖,成交依然活跃,而且价格也是节节走高。

目前国储玉米还剩672.79万吨,跨省移库剩28.4万吨。

由于2010年10月1日后新年度的玉米开始上市,那么截至2010年9月底,国内的玉米库存量为701.19万吨。

截至10月1日中国饲料企业玉米的库存储备在1个月~1个半月,这和往年相比库存结构也是基本偏低的局面。

再其次,国内需求巨大,奠定了牛市的基础。

从国储拍卖玉米的成交量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10年全国畜牧业出现繁荣的景象,肉、蛋、奶等领域价格全面走高,豆粕和玉米的需求量被不断地放大,其中玉米的饲料需求达到1.6亿吨。

饲料消费已经接近了2010年当年的产量,由于小麦价格高企,小麦替代玉米的作用明显减少,使玉米的需求量增加。

另外2010年中国创纪录地进口了150万吨美国玉米。

中国玉米需求的增加核心在于饲用玉米的需求。

首先根据2009年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进行估算,2009年全国饲料总产量达到1.48亿吨,同比增长8.4%。

其中配合饲料产量为11535万吨,同比增长8.9%;浓缩饲料产量为2686万吨,同比增长6.2%;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为592万吨,同比增长8.5%。

按照各种饲料配比玉米的比例来看,一般浓缩饲料需配比4倍的谷物原料,而预混料则需配9倍的谷物加蛋白质成为配合饲料,全年折合配合饲料的产量为30885万吨。

配合饲料中含有50%的玉米(小麦、碎米等其他原料的替代有可能增加),因此可推断国内玉米的需求规模在15442.5万吨。

2010年度,我国进口大豆数量超过5000万吨,进口大豆全部用于压榨,其压榨了4000万吨豆粕,但是我们依然没有看到国内豆粕有挤库的现象,而且全部都被饲料企业所消化,那么以全部用量按照配合饲料进行推算,其中豆粕的含量占到了12%~15%,以12%的比例推算全国的饲料产量应该在3.3亿吨(主要是杂粕替代用量一部分),而配合饲料中的玉米的比重占到了50%,所以推算出玉米用量为1.65亿吨。

以15%的比例推算全国的饲料产量应该在2.66亿吨,而配合饲料中玉米的比重占到了60%,所以推算出玉米用量为1.59亿吨。

所以可以算出大体上国内的玉米饲料用粮应该在1.6亿吨以上的水平。

这样的用量已经是前几年国内玉米的总产量了。

2010年国内玉米深加工也有所增加,其中吉林黄龙、吉林大成等企业都增加了用量,国内玉米深加工的用量大体在4000万吨左右。

国内玉米整体平衡的局面将会改变,前几年国储和地储年结转库存都在4000多万吨左右,而到2010年国内的玉米结转库存将到了历史最低点为701万吨,库存消费比为3%,那么明显地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下一年度,中国的玉米将会更加紧张。

如果下一年度结转库存不足100万吨或者接近为0,那么中国就需要通过大量进口美国玉米来满足国内需求。

我们预计中国在下一年度将会进口美国玉米达到500万吨~800万吨。

我们所做的供需平衡是在2010年没有天气问题的丰收状态下做出的预估,可以说下一年度国内玉米的供求十分紧张,玉米长期看涨。

另外在下一年度还必须要保证国内的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天气良好,这也为远期的玉米期货行情增加了很大的风险。

我们看一下美国农业部关于中国玉米平衡表的数据,中国玉米的结转库存不断被提高,其数据的变化就在于迷惑人的眼球。

当俄罗斯小麦出现天气灾害后,美国小麦期货大幅上涨,而美国农业部却大幅下调美国玉米的结转库存,并且连续下调美国玉米的产量,其本身的根源在于看到了巨大利益,后来美国提高玉米的价格,可以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由于美国玉米的价值被大幅度提高,而且价格与价值是相对应的,所以美国玉米提前发动跨年度的上涨行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美国及国际玉米市场供求形势分析2010年10月8日,美国农业部意外地调低了2010/2011年度美国玉米的单产和结转库存,单产下调到155.8蒲式耳,9月份为162.5蒲式耳,8月份为165蒲式耳,本次下调的单产比8月份降低了6%。

年度结转库存达9.02亿,库存消费比为6.6%,为15年来的低点,仅次于1995/1996年度的5%,因为美国农业部对作物的产量报告延续到1月份才宣告为最终的产量,在后两个月内不排除继续下调的可能。

美国农业部似乎在向市场上传递着一个信号,玉米市场供应危机的到来,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玉米的供需平衡表。

从美国农业部10月份最新的供需报告不难发现,即使美国玉米年度的结转库存也在不断地下降过程中,而种植面积保持在平稳的上升中,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消费库存比依然呈现下降的走势。

到达了15年来的低点,美国合约库存并不是十分紧张,而转到新年度的合约库存结构上,已经表现出非常紧张局面。

远期合约看涨的概率更大,目前来看南美地区即使不出现天气情况,美国玉米都会出现长期上涨,而南美地区依然存在着拉尼娜天气灾害的影响。

全球玉米存在着美国和中国两大主产国库存继续下降的危险。

而巴西和欧盟似乎也找不到太多增产的潜力。

从全球供需形势看,如果美国和中国两大主产玉米的大国都出现了供应短缺,那么其他主产地区也不可能出现恢复性和替代性的产量增长,主要原因在于种植面积和规模有限。

玉米现货的贸易赶不上价格的走高,后期可供想象的空间非常广阔,从全球自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大量发行货币以保持经济稳定,目前的资金投放量是2007年以来的数倍,这些资金进场,会推动价格出现放大性的走势。

所以美盘玉米的上涨才是冰山一角,后期的价值将会更高,粮食危机的时代或许将从玉米身上开始五、国内玉米市场后期展望在影响包括玉米在内的粮食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中,政策粮收购的累积效应作用明显。

从2005年以来,国家已经连续多年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预案和临储粮食收购政策,小麦、玉米、稻谷的政策性粮食收购价格逐年持续上涨,在粮食市场各主体中形成了较强的路径依赖,即粮食价格逐年走高已成“共识”。

“早卖不如晚卖”、“晚收价格高”成为近几年粮食市场的真实写照。

这种看法推高了各级市场主体对未来价格走高的预期,成为目前粮食收购市场中农户惜售严重,多元主体竞购激烈的主要原因。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虽然国家的政策性玉米收购价格还未公布,但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临储玉米收购价格再度提高已成为必然。

国家的政策粮收购累积效应提升了粮食的上涨预期,使的常年以来农户集中售粮的习惯产生了变化,售粮期限延长,全年售粮特征开始出现,粮食的季节性特征有所弱化。

预计后期随着国家政策对粮食问题关注度的提高,这种特点仍会延续一段时期。

从国家对2008年产玉米实施大规模临储收购以来,临储玉米拍卖便一直成为增加国内玉米市场供应的主要渠道之一.虽然2009年产玉米国家临储收购数量较小,但由于前期结转库存数量较大,从去年7月份开始国家临储玉米拍卖一直持续进行。

今年以来,国家继续对东北临储玉米和跨省移库玉米实行定期拍卖政策,以增加玉米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并且针对国内玉米价格的不断上涨给下游行业造成的压力,从5月中旬开始,连续对东北临储玉米拍卖细节进行调整,加快临储玉米流向市场的速度,优先保证当地饲料及养殖企业的需求。

6月中旬开始,又在拍卖中增加部分中央储备玉米。

新玉米上市之后,国家不但没有停止临储玉米拍卖,并且于11月开始的跨省移库拍卖中也增加了中央储备玉米的拍卖。

临储玉米的持续拍卖对保证市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10年12月底,2010年以来国家累计投放到拍卖市场的临储玉米约为6345万吨,累计成交量约2745万吨。

政策性玉米拍卖增加了国内玉米市场供应,稳定了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对抑制国内玉米价格的上涨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2010年国内玉米增产,所体现出来的目前价格比较平稳,从种植结构上看,华北和黄淮地区的玉米早已上市,而东北的玉米在10中旬至11月以后才大量上市,南方企业采购的多为华北和黄淮地区的玉米,而上述地区的产量大约在8000万吨左右,从国内的消费量上来看(月消费量在1700万吨~1800万吨)只够维持4个月的消费量,也就是在春节期间华北和黄淮地区的玉米将会消化殆尽,而东北的玉米一直都存在着运输的瓶颈问题,那么在2011年的4月份将会出现开始进口玉米的现象,我们看到目前美国玉米已经高出国内400元~600元,国内玉米几乎没有下行空间,那么东北玉米从总量上看可以维持国内到9月份的用量,但是也几乎消化为零,而且2010年国内的库存形势发生改变,东北的玉米不一定能够全部转化为流通量,那么后期东北的优质玉米将会价格昂贵,对于现货企业来说目前将是采购的难得的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