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2020
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2020
5.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
(二)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
1、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行政责任有:通报、罚款 (单位可处5000元以上10万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 员和其他责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出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 款。)行政处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关于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刑事责任):隐匿或者 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 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 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 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 款的规定处罚 。
应对策略一:内部控制
•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有效防范、发现并 及时、严肃处理舞弊行为,从而有效保证控制目标的 实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避免舞弊事件的发生:
• 一是建立舞弊报告制度。企业定期召开舞弊情况通 报会,由审计、监管部门通报反舞弊工作情况,分析 当前反舞弊形势,评估舞弊风险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评价现有反舞弊程序及控制措施,协调反舞弊审计与 调查工作,研究防范舞弊行为发生的制度及措施。
应对策略三:制度与法律
• 如何抑制人性的缺陷: 小布什: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
目的科技,也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 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 子里的梦想。
靠什么?
主要内容
从会计舞弊说起 总体应对思路 会计法律责任
一、会计法律责任概述
• (一)会计法律责任的涵义 •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
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区别
(1)追究的违法行为不同:追究刑事责任的是犯罪行 为,追究行政责任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2)追究的机关不同: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司法机关, 追究行政责任的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 (3)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刑事责任依据刑法,行政 责任依据有关行政法规。 (4)承担的法律后果不同:承担刑事责任是最为严厉 的制裁,可以判处死刑,比追究行政责任更为严厉。
2.罚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违法行为视 情节轻重,在予以通报的同时,可以对单位并处5000元 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会计法》第四十条 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 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 证书。
除前款规定的人员外,因违法违纪行为被吊销会计从业资 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日起五年内,不 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应对策略一:内部控制
• 二是建立反舞弊数据库,进行舞弊风险分析。根据 监督管理部门历年查处的信访案件情况及审计部门开 展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组织建立反舞弊数据库,定期 分析舞弊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不断建立 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 三是审计部与监督管理部门建立联合反舞弊工作机 制。企业成立由审计与监督管理机关人员组成的反舞 弊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反舞弊工作。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 报告,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中 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予以处罚。具体包括:
1.通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采取通报的 方式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批评、公告。通报决定由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送达被通报人,并通过一定的媒介 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
• 3.给予行政处分。对上述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由其所在 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或者行政监察部门给予警告、记过、记大 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等行政处分。
4.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工作人员有上述所列行为 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 资格证书。
10.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为。
2. 违反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上述各种违法行为应承担 以下法律责任:
1.责令限期改正。(县级以上财政部门) 所谓责令限期改正,是指要求违法行为人在一定期限内停止 违法行为并将其违法行为恢复到合法状态。如私设会计账簿的单 位,应当取消私设的会计账簿,并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将在 私设的会计账簿上登记的事项转移到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 一进行登记、核算。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规定的单位,应当将不 具备任职资格的会计人员予以解聘或者转任其他岗位,并任用具 备规定资格条件的人员作会计人员。 2.罚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根据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性质、情 节及危害程度,在责令限期改正的同时,有权对单位并处3000元 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三五),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直接责任人员,处2 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两二)。
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主要内容
从会计舞弊说起 总体应对思路 会计法律责任
会计舞弊
企业的演变与组织形式 会计产生的必然性 会计为什么舞弊?
舞弊三角理论
压力 法律法规
不敢
借口
职业道德
不愿
机会 内部控制
不能
主要内容
从会计舞弊说起 总体应对思路 会计法律责任
缺乏监督的后果:“小会计”玩转2亿元 案例
三、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 (一)伪造、变造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 • 1.伪造、变造会计资料的含义 • 2.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
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 • 3.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
计报告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 。
详见具体法律解释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 务会计报告的行政责任
应对策略二:职业道德教育
• 随着市场经济由低级到高级、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在会计活动中,重视会计伦理道德建设成为必然。否 则,市场经济就会在不公平竞争中迷失方向,演变成 “官商权利经济”、“虚假欺诈经济”、“贿赂垄断 经济”。所以,会计——推崇伦理道德,这是现代人 本管理和行为科学的必然发展与要求。为了大力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现代 会计伦理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亦相当迫切,这是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 2004年10月18日,北京市第一 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委员会会计卞中贪 污挪用公款一案。
• 1995~2003年的8年贪污和挪 用26笔,近2亿元, 占整个基 金会年掌控经费的1/10 。被 判处死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卞中其人:其貌不 扬;独来独往;沉 默寡言;对女友宣 称自己是中国首富
1.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 2.私设会计账簿的行为。 3.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 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4.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 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
6.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 制依据不一致的行为。 7.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 行为。 8.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 灭失的行为。 9.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 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行为。
大戏如何上演?
案例
• 内控缺陷: – 经费管理处无人监督、查账,一人掌控, – 14年没有内部审计,基金委严重失察 – 办案人员:“查到最后感觉偌大一个基金委, 拨款权实际上就掌握在一个会计手中”。
• 手法: – 打包拨款,退汇重拨,以拨代收; – 伪造银行进账单、对账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应对策略一:内部控制
•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基本规范要求组织应当建立反 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 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 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 理、报告和补救程序。
应对策略二:职业道德教育
• 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管理、崇尚伦理道德” 成为一种新趋势。这是因为市场经济首先体现为竞争 经济,竞争的规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市场经济还 体现为法制经济,通过各种市场行为的立法、执法规 范市场秩序;市场经济还体现为伦理经济,讲究仁义 礼智信,依靠义务、良心、荣誉、节操、人格来建立 相互交往的友好关系,以确保社会成员的行为合法、 合情、合理。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区别
• 1、作出决定的主体范围不同。行政处罚是由享 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作出的,这些行政主体具 有对外管理职能,其行政处罚权已为法律、法规明 确规定。而行政处分是由受处分的公务员所在机关, 或上级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作出的。也就是说, 一般的行政机关都享有对其工作人员的行政处分权。
• 建立健全反舞弊机制,明确有关部门在反舞弊工作中 的职责权限和协调机制,规范反舞弊调查处理程序, 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及时防范因舞弊而导致内部控制 措施失效、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
应对策略一:内部控制
• 根据基本规范的要求,反舞弊机制的关注点一般包 括: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 资产,牟取不当利益。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 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 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员工单独或者串通舞弊;其 他舞弊情形。
行政处罚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 规定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是 适用行政处罚所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即 “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二、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 (一)违反会计核算制度规定的法律责任 • 1.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