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07电介质的极化和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07电介质的极化和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10
总度结矢:量在P和外电电介场质E的0作形用状下决,定电了介极质化发电生荷极的化面;密极度化强,
而场各物E理又,量激而的发总关附电加场E电0又场决E定,着pE极又化影强响度电矢介量质内P部。Pn的总电
系如下:
EE0E' E'
在电介质中,电位移矢量、极化电荷、附加电场 和总场强这此量是彼此依赖、互相制约的。
计规律。
在外电场中,在有极分子电介
质表面出现极化电荷,
E 0 F
E0
这种由分子极矩的转向而引起的极化现象称为取向极化
6
外场越大,电矩趋于外场方向一致性越好,电矩 的矢量和也越大。
说明:电子位移极化效应在任何电介质中都存在,而 分子转向极化只是由有极分子构成的电介质所特有的, 只不过在有极分子构成的电介持中,转向极化效应比 位移极化强得多,因而是主要的。
代替电介质对电 场的影响。
在外电场
E
中,介质极化产生的束
0
缚部电都荷产, 生在 附其 加周 电围 场无E论',介称质为内退部极还化是场外。
' '
退极化场
任一点的总场强为: EE0E'
注意:决定介质极化的不是原来的场
际的 场 E。
E
而是介质内实
0
E'又总是起着减弱总场 E的作用,即起着减弱极化
的作用,故称为退极化场。
为了计算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量,都需要和其它量 一起综合加以考虑。
这种连环套的关系太复杂,在实际计算中比较繁 琐。物理学追求“和谐、对称、简洁!
11
四、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电位移矢量
1.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真空中的高斯定理 SE0dS
q0
0
在介质中,高斯定理改写为:
总场强
自由电荷
1
EdS
S
0
S
(q0q')
束缚电荷
PdS q'
SE S(d0 S E P 1 0)SdS q 0 S10q0 SP dS •定义:DS电de位f移0E矢量PS
12
S(0EP )dS q0
• 定义:电d位ef移矢量
S
自由电荷
D0EP
SDdSq0
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S
建立电位移线:
1)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电位移矢量的方向;
所产生的电荷称之为“极化电荷”。
E0
在电介质上出现的极化电荷是正负
电荷在分子范围内微小移动的结果,
所以极化电荷也叫“束缚电荷”。
2
电介质内部的总场强 EE0E' E0
极化电荷所产生的附加电场不足
以将介质中的外电场完全抵消,它只
E'
E0
E
能削弱外电场。 介质内部的总场强不为零!
在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中:
2)通过垂直于电位移矢量的单位面积的电位移线数
目应等于该点电位移矢量的大小。
DSDdS
称为穿过闭合面S的电位移通量。
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DdS
S
q0
S
介质中的高斯定理意义:通过任一闭合曲面的电位移
1)不管是位移极化还是取向极化,其最后的宏观 效果都是产生了极化电荷。
综 2)两种极化都是外场越强,极化越厉害,所产生 述:的分子电矩的矢量和也越大。
3)极化电荷被束缚在介质表面,不能离开电介质 到其它带电体,也不能在电介质内部自由移动。它 不象导体中的自由电荷能用传导方法将其引走。
7
二、极化强度矢量
为极化强度 矢量与外法线方向的夹角 通常定义en为介质外法线方向。
下关在系电:介质的P内d部S,极化强q度' 与极化电荷之间有如 S Si n s i d e
在任一闭合曲面内极化电荷的负值等于极化强度的通量。
9
三、退极化场
+Q
–Q
电介质在外场中的性质相当于在
真空中有适当的束缚电荷体密度分布
在其内部。因此可用 ' 和 '的分布来
描述介质在电场中各点的极化状态(极化程度和方 向)的物理量。 在宏观上测量到的是大量分子电偶极矩的统计平均值,
(1)定义:介质中某一点的电极化强度矢量等于这一
点电处极单化位强体度积矢的量分:子P 电 偶极P矩ei 的矢单量位和:。[库仑/米2]
V
其中 pei是第i个分子的电偶极矩;
注意: 介质极化也 有均匀极化与非均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第五章第1~3节 )
1
从电场这一角度看,电介质就是绝缘体。 特点:电介质体内只有极少自由电子。
我们只讨论静电场与各向同性电介质的相互作用。
一、静电场对电介质的作用—荷。
这种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表面
出现电荷的现象叫做电介质的极化。
E
E0
2.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制
r
r 称为相对
介电常数或
电容率。
从电学性质看电介质的分子可分为两类:无极分子、
有极分子。
每个分子负电荷对外影响均可等效为 单独一个静止的负电荷 的作用。其大小为 分子中所有负电之和,这个等效负电荷的 作用位置称为分子的“负电作用中心”。
-
3
同样,所有正电荷的作用也可等效一
位移极化主要是由电子的移动造成的。
5
(2)有极分子电介质的极化
•在没有外电场时,有极分子正负电
荷中心不重合,分子存在固有电偶
极矩。但介质中的电偶极子排列杂
乱,宏观不显极性。
•有外场时电偶极子在外场作用下
发生转向,使电偶极矩方向趋近于
与外场一致所致。
F
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这种转向只能是部分的,遵守统
++
+
H2O
+
4
(1)无极分子电介质的极化
•在没有外电场时,无极分子没有电偶极矩,分子不
显电性。
•有外场时呈现极性。
位移极化
这种由于正电中心和负 电中心的移动而形成的极 化现象叫做位移极化。
P
E0
均匀介质极化时在介质表面出
E0
现极化电荷,
非均匀介质极化时,介质的表
面及内部均可出现极化电荷。
外场越强,分子电矩的矢量和越大,极化也越厉害。
V宏观无限小微观无限大;
匀极化之分。
说明: 1.真空中 P = 0 ,真空中无电介质。 2.导体内 P = 0 ,导体内不存在电偶极子。
8
(2)极化(束缚)电荷与极化强度的关系
如下在关电系介:质的'表Pn面上P,c极o化s强P度与en极化电荷之间有 '为电介质表面极化电荷的面密度,
Pn Pcos极化强度矢量在表面外法线方向上的分量
个静止的正电荷的作用,这个等效正电 荷作用的位置称为“正电作用中心”。
+
无极分子:正负电荷作用中心重合的分子;
如H2、N2、O2、CO2
在无外场作用下整个分子无电矩。
+
+-
有极分子:正负电荷作用中心不重
合的分子。
H2
- 如H2O、CO、SO2、NH3…..
O
有极分子对外影响等效为一 H+
H+
-
个电偶极子,在无外场作用下存 在固有电偶极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