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一、温故导入,问题再现(5')
1、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了一组琥珀图片。
琥珀(板书)结合刚才自己欣赏图片后的感受把我的这句话补充完整:刚刚我们欣赏了一组()的琥珀图片。
(生交流)(补充课题)
2、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这块琥珀的呢?(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板书)
3、师:课文中又是怎样介绍这块琥珀形态的奇异的呢?
4、师: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吗?(生回顾问题)
二|、潜心批读,解疑自探(8')
揣摩“形成”,感受奇异。
1.出示自读提示:
1)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用“——”画出来,并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2)与同伴互相交流、补充。
2、生按自读提示进行自学。
三.多元导悟,解疑合探(15')
1、师: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请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1)概括说明:太阳树脂苍蝇和蜘蛛
2)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想想作者写了几次太阳?
师:读了这三处描写太阳的语句,给你的感觉怎样?
师:,为什么要这么多次的写太阳?
师:能不能把这几个条件连在一起说?
生试着说说。
(如果...就...因为...所以...
只有...才...)
3)水陆变迁
2、刚才的讲解让大家了解了这块琥珀奇异的形成过程,他们的讲述也深深吸引了大家,那么课文中又有哪些生动形象的语句也深深吸引着我们呢,让我们找出来,有声有色地读一读。
3、指导朗读。
感受“瞬间巧合之奇异”
1、谈论“发现”,感受奇异
(1)、一个“巧”字贯穿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那它的发现是否也存在着一种巧合呢?
(2)、自读第二部分之后进行交流。
(如果孩子没有赤着脚走在沙滩上,就感觉不到沙里的硬东西——琥珀。
)
2、分析“推测”,感受奇异
(1)、师:这种种巧合给这块琥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自然万物的奇异。
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个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科学家亲眼看到来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他的观察真是太细了。
(科
学家的推测)
(2)、推测是什么意思?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可见,科学家们就是依据这些,进行推测。
那么科学家的推测是否合理呢?描写琥珀的样子和前文中的哪些描写相吻合呢?这又见,科学家推测是合理的,有依据的,不是凭空瞎想。
3、揣摩写作特点
师:这是一篇说明文,与你以前读过的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有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动植物富有人情味……)
希望同学们也可以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以后的习作当中,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哟。
四、审视文本,质疑再探
五、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1、出示课前欣赏的几幅图片
师:请大家也像科学家们一样,根据这几块琥珀的特点来推测一下他们是怎么形成的?
2、生进行小练笔。
3、展示交流。
4、师总结,引导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师:同学们,大自然是奇妙的,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更加奇妙的事等待我们大家去探索,去发现。
所以,同学们,让我们努力
学习,去探索大自然中不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