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库一、名词解释(5×3’=15’)产婆术: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学方法古儒学校:设在印度古儒,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家中,教学渗透婆罗门教的神学精神。

哲学王:在实际工作和知识学习中成就卓越,特别是在哲学上有着高深造诣的人最终成为柏拉图理想中的哲学家兼政治家智者派:智者泛指有智、有才的人广泛出现构成了所谓的挥着学派骑士教育:旨在培养身体强壮、虔信上帝、忠君爱国的武夫教师大学:大学的管理由教师行会负责,学生相当于商业领域中的学徒学生大学:大学主要部分由学生管理城市学校:新兴市民迫切希望其子弟能够接受对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有所准备的世俗教育,城市学校应运而生《大教学论》学年制:除特殊情况外,各年级应在每年的秋季开始和结束学年课程,没有特殊情况,不应该在其他时间接收儿童入校,务使全班同学的学习程进度意一致,都能在学年底结束相同课程的学习,经过考试,升入更高的年级导生制:教师先在学生中挑选一些年龄大且学业成绩较佳的学生充任导生,预先对其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双轨制:劳动者所受的简陋的教育和贵族子弟所受的精英教育在目标、内容和形式等诸多方面都是极不相同的星期日学校:专门招收贫民儿童和童工,在礼拜日上课公学: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寄宿制学校《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代表作,全书共5卷,用夹叙夹议的小说体裁写成,卢梭在书中尖锐地批判封建教育,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

消极教育法:“自然后果教育”文实中学:偏重实用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校《初等教育法》:英国会议于1870年通过教育署长福斯特提出,又称<福斯特法>形式教育论: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称为形式教育理论代表人洛克实质教育论: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无关紧要的理论称为形式教育理论代表人斯宾塞城市学院:在19世纪,工业革命席卷全英国,迫切需要科学和技术知识,所以在工业城市建立了许多新大学大学推广运动:利用大学的师资优势创办一种巡回授课大学,在各地开设课程,扩大普通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新大学运动:泛智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但一切男女青年受教育程度和目的不同自然教育:自然教育是解决如何按照天性培养孩子,如何释放孩子潜在能量,如何在适龄阶段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自理等综合素养的均衡发展的完整方案,解决儿童培养过程中的所有个性化问题,培养面向一生的优质生存能力、培养生活的强者。

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大学校:法国的高等专科学校被称为“大学校”“国防教育法”:1958年9月2日,美国总统批准了<国防教育法>生计教育:是时任美国健康、教育和福利局专员马兰在1971年提出的一种教育概念绅士教育: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提出的教育理论洛克提出绅士应当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绅士教育”的主题思想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自然适应性原则:自然界存在着普遍的“秩序”(即法则),这些法则无论在动植物生活中还是在人类的活动中都发生着作用,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法则教育万能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论点。

爱尔维修对于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教育,否认先天观念,认为人的一切精神活动、人的认识,都来源于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人文主义教育: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费里法令《费里法令》19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部长费里于1881年和1882年两次颁布教育法令,统称为《费里法令》,规定初等教育为免费教育,从此确立了国民教育的免费、义务、世俗三原则,为近代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裴斯泰洛齐在“柏格多夫”时期的作品史密斯—休斯法: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史密斯和休斯的职业教育提案,史称《史密斯—休斯法》帝国大学:是统一管理、监督帝国公共教育事业的国家级教育领导组织“毛雷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并颁布实施了<莫雷尔法案>文法中学:是早在中世纪就在欧洲等地出现的一种以培养神职人员和官吏为目标的私立寄宿制中等教育机构道尔顿制:亦称道尔顿实验室制,是美国进步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有影响的教学制度,由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创立三、判断题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两河流域(古埃及)的宫廷学校。

2、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私人和国家(国家不管)共同办理。

3、柏拉图哲学王培养体系中的第三(二)个阶段为普通教育期。

4、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的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多彩(形式主义)。

5、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设在牧师所在村落,设备简陋,教学水平低下。

6、唯名(实)论者主张信仰在先,理性在后,理性服从信仰。

7、中世纪大学一般都设文学部、神学部、医学(人,法)部三(四)个学部。

8、文艺复兴时期,拉伯雷(托马斯莫尔)倡导“公共、平等、普遍的教育”。

9、贝尔-兰卡斯特制又称“导师制”(导生制)。

10、夸美纽斯(卢梭)认为教育有三个来源:“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

11、在英国,公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实科中学(文法中学、私立中学)。

12、在德育方面,洛克倡导满足现世人生幸福的无(资)产阶级道德观。

13、十九世纪初,拿破仑在教育上实行了高度地方分权(中央集权)的领导体制。

14、赠地学院是美国从本国实际出发所独创的高等教育机构,改变了高等教育重实际轻理论(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

15、裴斯泰洛奇提倡体德智劳动教育四个方面和谐发展。

(对的)16、乌申斯基(福禄贝尔)的教育代表作是《人的教育》。

17、20世纪初期德(法)国的统一学校运动打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双轨制”,奠定了德国初等教育的基本框架。

18、苏联20世纪20年代教学大纲重编开始由综合走向分科(分科走向综合)。

19、马卡连柯的教育成就中,最主要、最切实的东西是他所进行的集体教育、科学教育(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

20、从美国教育历史发展来看,地方分权的管理体制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成的。

21、古代斯巴达儿童受何种教育,由父母(国家)决定。

22、古罗马共和后期教育完全(“完全”划掉)是古希腊翻版。

23、《母育学校》是福禄贝尔(夸美纽斯)关于幼儿教育的一部著作。

24、在西方教育史上,美国(德国)是最早公布强迫教育法令的国家。

25、美国独立前北(南)部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因此教育发展也不发达。

26、1837年,马萨诸塞州议会通过法令设立美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州教育委员会,林肯(贺拉斯曼)被任命为该委员会首任秘书。

27、18世纪末期,美国高校开始采用分系教学制,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并逐步确立了系统的学位制度。

(对的)28、1886年日本的东京大学改称国立(帝国)大学。

29、裴斯泰洛奇把“教育心理学化”作为教育实验和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

(对的)30、赫尔巴特提出的五种道德观念是“内心自由、完善、和平、正义、报偿” (对的)31、英(美)国采取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

32、20世纪前期建立的德意志中学是反(“反”划掉)民族主义色彩的学校。

33、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按照分科教学原则进行组织。

(对的)34、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教育家是第斯多惠。

(对的)35、文士学校是古埃及较高(低)级的学校类型。

36、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首先提出学前教育的人。

(对的)37、文科中学是近代以来德国的中等教育机构。

(对的)38、“导生制”也称道尔顿制(相互教学制、兰—贝制)。

39、杰斐逊(赫拉斯曼)被称为“公立学校运动之父”。

40、洪堡德(基佐)主持制定了法国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法案,并于1833年6月颁布施行。

41、日本《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颁布是在1945(1947)年。

42、1917年,美国颁布了著名的“史密斯-列弗(休斯)法”,规定由政府拨款协助各州发展职业教育。

43、“通过集体。

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

44、英国《巴尔福法案》的颁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中央和地方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45、古代雅典儿童受何种教育由国家统一管理(父母决定)。

46、古罗马共和后期(帝国时期)初等、中等教育均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47、具有浓厚经院主义色彩的学院是17-18世纪德国(法国)特殊的中等学校类型。

48、1947年《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颁布,揭开了日本教育史上的一个新的时期,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二次教改。

(对的)49、《9.5决定》是40(30)年代苏联整顿普通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50、文艺复兴时期,拉伯雷倡导“公共、平等、普遍的教育”。

(对的)51、不以背诵而以seminar为主的教学方法上的革新是德国哈勒大学的创举。

(对的)52、20年代,苏联公布的综合教学大纲,以社会(劳动)知识为中心。

53、赫尔巴特(佩斯泰洛奇)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要求。

54、英国近代(现代)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巴特勒法案的正式颁布。

55、克伯屈(帕克)的教育实践被称为“昆西教学法”。

56、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对的)57、日本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对的)58、19世纪初,德国洪堡废除了骑士学院和武士学院等封建等级学校,将学校教育统一为单轨制(双轨制)。

59、19世纪80年代,日本教育家井上毅(森有礼)主张向德国学习,提倡国家主义教育。

60、19世纪80年代,日本教育家森有礼(井上毅)主张借鉴德国经验,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61、从产生途径来看,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属于自然生成型大学。

62、20世纪前期,世界各国都积极地打破原有的双轨制,力求实现教育平等。

(对的)四、简答题1.原始社会教育特征。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2)由于原始社会尚未出现阶级分化,因此教育活动体现出了原始的平等性(3)原始社会的教育与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者具有高度的同一性(4)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分化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2.试比较斯巴达与雅典教育异同。

(具体见论述)(1)政府对教育态度不同(2)培养目标不同(3)教育机构不同:①军营、士官团②体操、音乐、文法、修辞学校(4)教育内容不同:①军事、体育锻炼②注重文化理论科目(5)教育方法不同:①服从师训刻苦训练②启发诱导(6)师资队伍不同:①奴隶主阶级成员②国外的智者商人3.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背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