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故事:有这样一个老妇人,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二儿子是卖伞的,他整天为两个儿子发愁。
天一下雨,他就为大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他就会为二儿子发愁,因为不下雨二儿子的伞就卖出去了。
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的疾病缠身。
一天,一个老者问她,“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二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卖伞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大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晒布了。
老太太一听就高兴,从此以后以后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就好起来了。
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问题就在于当事者怎样去看待它。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
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梦变成现实,就必须鄙弃扼杀你的潜能,摧毁你希望的消极心态。
对于善于思考的营销者来说,营销的成功法则就是选择合适的营销对象,销售他们最需要的产品。
市场营销是一种有意识的经营哲学。
市场营销哲学,又叫做市场营销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在处理企业、顾客、社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持有的态度、思想和观念。
课本11页。
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或一种思维方式。
任何企业的营销管理都是在特定的指导思想或观念指导下进行的。
确立正确的营销管理哲学,对企业经营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
市场营销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或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根据西方较为流行的划分方法,可以把它归纳为以下6个阶段。
一、生产观念。
生产观念是指导企业营销活动的最古老的观念,它产生于工业革命初期,当时的西方,国民收入普遍很低,生产落后,整个社会的产品不太丰富,选择很少,只要是价格合理的东西,消费者都会购买,所以销售不成问题。
企业只要通过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低廉价格的产品,就可以扩大市场,获得巨额利润。
这种观念是一生产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卖方市场的形式。
例如,当时小轿车产量很小,价格昂贵,因此,当时的工商企业把营销管理的重点放在抓生产、抓货源上,即以生产观念为导向。
所谓生产观念,就是卖方的一切经营活动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定销”。
生产观念的假设前提是:消费者只求“买得到”(解决供不应求问题)和“买得起”(解决购买力水平不高的问题)商品。
企业以生产为中心,强调生产的产品数量和成本。
产量越大、成本越低,盈利就越多,因而企业主要任务就是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扩大生产。
例子: 20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制造的汽车供不应求。
亨利·福特,当时的老板曾傲慢的说,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福特都只有一种黑色。
福特公司1914年开始生产的T型车,就是在“生产观念”导向的经营哲学的指导下创造出来的奇迹。
T型车生产效率趋于完善,降低成本,是更多的人买的起,到1921年,福特的T行车在美国汽车市场上占有率达到56%。
生产观念产生和适用的条件是市场商品需求超过供给,卖方竞争较弱,买方争购,选择余地不多;产品成本和售价太高,只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降低售价方能扩大市场。
也就是说,当市场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的有无或贵贱问题,即当人们是否买得到或买得起成为市场主要矛盾时,生产观念适用。
因此,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生产观念的适用范围必然愈来愈小。
如,到了20年代中期,福特的T型车销量大减,市场主导地位被通用汽车所取代,就是一个例证。
资本家的逐利本性,促使供给迅速赶超需求,从而宣告该观念的终结。
二、产品观念。
在生产观念的后期,同类的产品开始不止一家在生产,消费者开始比较产品质量的差异,对产品的要求由“量”转变为“质”,并在心理上总是喜欢高质量、多功能而又有特色的产品,并且愿意出高价购买更优质的产品。
企业认为:只要产品质量好,技术独到,功能更多,就会顾客盈门。
因而,以产品质量为中心,致力于竞相提高产品质量。
强调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
并认为质量越高,盈利就越多。
该观念以品质为中心,企业管理重心在于产品创新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产品观念,是一种与生产观念类似的经营思想。
它片面强调产品本身,而忽视市场需求。
如,我国有些小生产者以为,只要死守“祖传秘方”,就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是这种传统产品观念的反映。
这种观念在商品经济不甚发达的时代或许有一定道理,但在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则肯定不适用。
因为,第一,现代市场需要变化很快,并且是多层次的,如果不适合市场需要,再好的产品也不会畅销;第二,现代市场竞争激烈,不同于小商品生产时代,如果没有适当的营销活动,再好的产品也不可能持久地占领市场。
案例:美国著名的爱尔琴国民钟表公司,自1854年创立以来至1958年在美国享有盛名,销售量一直上升,支配了美国的钟表市场。
但是1958年以后,消费者对手表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由要求手表计时非常准确、名牌、耐用的观念变化到只需要一个能计时,外表吸引人,价格低的手表。
手表的分销渠道有珠宝商店向大众化商店拓展。
当竞争者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投入相应产品时,这家公司还陶醉在自己的高质量手表,从而导致了它最后的经营失败。
抱有这种营销观念的企业很容易犯这样的,“营销近视症”,也就是过分把注意了放在自己的产品上,而不是放在市场的需要上,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缺乏远见,只看到自己的产品质量好,看不到市场需求在变化,致使市场陷入困境。
例如,许多企业投入巨大精力财力生产出所谓“高质量”的洗衣机,高级音响组合等,却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其实他们没有想到可能正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功能开发过多,以及所谓的高质量,让消费者感到增加了很多的购买成本,并且使用起来难度很大,因此放弃购买的。
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都属于以生产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其区别只在于:前者注重以量取胜,后者注重以质取胜,二者都没有把市场需要放在首位。
在本质上仍然是以生产为中心。
这里,企业“看”到的是消费者心理上的变化,要知道,需求必然地与购买力相联系(需要和需求不是一回事),此时,消费者需求必然出现差异,而企业并未发现这一差异,注定了该观念的终结(产品滞销),第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NEXT电脑案例分析:PPT 1、谁是下一代感兴趣的顾客,定位不清楚。
2、计算机在哪一方面应设计得最好也是不明显的。
3、与IBM和苹果机不兼容,没有足够的软件支持。
该电脑设计是典型的产品导向,没有考虑顾客的需要,它们相信自己的工程师知道该怎样设计产品。
通用洗衣机案例分析:PPT “当前产品的优点就是顾客所需要的”,这是营销近视的表现顾客到底是怎样想的?“顾客所需要的优点才是我们应该突出的”消费者在什么情况下会接受产品?消费者究竟怎样想的呢? 人们认为,男人和十来岁的孩子都能洗碗,自动洗碗机在家中几乎没有什么用,即使用它也不见得比手工洗得好;机器洗碗,先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增添了不少麻烦,还不如手工洗来得快。
妇女们则认为,自动洗碗机这种华而不实的“玩意儿”将损害“能干的家庭主妇”的形象。
还有一些人虽然欣赏洗碗机,但认为它的价格难以承受。
后来,通用电气公司和建筑商共同做了一次市场实验:在同一地区,对居住环境、建造标准相同的一些住宅,一部分安装有自动洗碗机,一部分不装。
结果,安装有自动洗碗机的房子很快卖出或租出去了,其出售速度比不装自动洗碗机的房子平均要快两个月。
这一结果使住宅建筑商感到鼓舞。
当所有的新建住房都希望安装自动洗碗机的时候,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自动洗碗机便曲径通幽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
三、推销观念。
是生产观念的发展和延伸。
本世纪20年代末,西方国家的市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使大批产品供过于求,销售困难,竞争加剧,人们担心的已不是生产问题而是销路问题。
于是,推销技术受到企业的特别重视,推销观念成为工商企业主要的指导思想。
这一时期,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
该观念以销售为中心,企业的重心在于推销工作,用尽各种推销的手段和工具,通过提高销量而获利,不管产品是否复合消费者的需求。
持有这种观念的企业认为,必须要大力开展营销和宣传推广活动,否则消费者不会去购买自己的产品。
推销观念与生产观念相比较,不同的是:后者是以抓生产为重点,通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来获利;前者则是以抓推销为重点,通过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来获利。
从生产导向发展为推销导向是经营思想的一大进步,但基本上仍然没有脱离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定销”的范畴。
因为它只是着眼于既定产品的推销,只顾千方百计地把产品推销出去,至于销售出去后顾客是否满意,以及如何满足顾客需要,达到顾客完全满意,则并未给予足够重视。
因此,在科学技术进一步高度发展、产品更加丰富的条件下,它就不能适应客观需要了。
促销(诱导)的正反两面性和虚假广告等,促使消费者为“人权”而抗议,维权运动和维权组织纷纷诞生,且企业产品仍然滞销,这一切,证明推销观念的极端错误性。
案例: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成立与1869年,从成立到20世纪20年代,这家公司提出:“本公司旨在制造面粉”的口号。
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消费水平比较低,面粉公司认为不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只需保持面粉的质量,大批量的生产,降低成本和售价,销售就自然会大增,利润也继而增加,而不必研究市场需求特点和推销方法。
1930年左右,该公司发现,在推销公司产品的中间商中,有的已经开始从其他厂家进货,销量随之不断减少。
于是他们更改了口号,“本公司旨在推销面粉”,开始重视推销技巧,不惜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大量的广告宣传,甚至食用硬性兜售的手法,推销面粉。
四、市场营销观念。
产生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种全新的经营哲学。
企业开始以市场为中心,属于买方市场。
企业注重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需要什么便开始销售什么。
这一观念的出现,是市场营销学理论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结束了以产定销的局面。
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强调发现和满足消费者特定需求,奉行“顾客至上”,强调四大支柱:目标市场、消费需求、整合营销、盈利性(以需求的满足为前提)。
这个观念跟推销观念有着极大的不同:推销观念是以买房需求为中心,市场营销观念是以买方需求为中心。
只有以市场营销观念为指导才能适应世界经济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所谓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经营哲学,它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看作是一个不断满足顾客需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制造或销售某种产品的过程。
简言之,市场营销观念是“发现需要并设法满足它们”,而不是“制造产品并设法推销出去”;是“制造能够销售出去的产品”,而不是“推销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
因此,“顾客至上”、“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正确的”、“爱你的顾客而非产品”、“顾客才是企业的真正主人”等口号,成为现代企业家的座右铭。
案例一:•日本本田汽车公司要在美国推出一种雅阁牌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