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教师用)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教师用)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教师用)导入新课:1、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

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

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

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2、课文导语:参考冬天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cãnsēn《白雪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是啊,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

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

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板书课题)一、学习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二、资料链接:1、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所写的小说《骆驼样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散文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2、《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

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三、掌握字词济南jǐ:地名。

jì周济奇迹(jì):不平凡的事情。

伦敦(dūn ):地名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响亮:这里指天气晴朗、燥热。

温晴:温和晴朗。

设若:假若。

假如安适:安静而舒适。

圈:quān圆圈;juàn猪圈;暖和:nuǎn huo:温暖。

谓不冷也不太热。

着落:(zhuï)事情有归宿、有结果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发髻(jì):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两鬓(bìn)看(kān)护妇:女护士镶(xiāng)边: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住另一物体的边缘。

秀气:文雅,不粗俗。

狭窄:(xiá)指狭小;宽度小宽敞:(chǎng)宽阔,宽大。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画的画。

水藻(zǎo):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储存积蓄。

zhù澄清:(chãng)清澈明亮。

dâng 让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清。

~沙。

~泥浆。

空灵:清净透明。

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品味字词:朗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词体现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2、第一段是采用什么写法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与热带相比——温晴通过对比,得出济南是“宝地”这一论断。

3、“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4、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

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

朗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描写了济南怎样一幅画图? 用一个标题概括阳光下的山景2、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

3、第1段写济南冬天温情的天气,第2段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明确:用一个过渡句: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4、、仔细揣摩下面句子,品味拟人的写法好在哪里?(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朗读第三自然段。

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描写了济南怎样一幅画图? 用一个标题概括雪后山景2、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山上:矮松青黑——顶白花(像日本看护妇)用比喻山尖:全白(镶银边)山坡:白雪黄草(穿花衣)山腰:露粉色(害羞)用拟人-明确:空间顺序,层次分明。

山上---山尖---- 山坡----山腰3、仔细揣摩下面句子,品味拟人的写法好在哪里?(1)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比喻手法,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写出山上矮松树尖上白雪秀丽,表达作者喜爱之情(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表达作者喜爱之情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l)妙在雪光、雪色:(2)妙在雪态:朗读第四自然段。

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描写了济南怎样一幅画图? 用一个标题概括-----城外远山2、仔细揣摩下面句子,品味拟人的写法好在哪里?“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与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对?)“卧”字用用拟人修辞手法。

写出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气。

朗读第四自然段。

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描写了济南怎样一幅画图? 用一个标题概括:济南的冬天的水2、济南的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1)通过描写三组植物:绿萍、绿水藻、绿柳,衬托水的“绿”“绿”体现了冬水的温暖,充满生机。

(2)从颜色上来看:澄清、清亮、蓝汪汪,用“蓝水晶”做比喻,突出冬水“活”的特点:清澈通透。

3、仔细揣摩下面句子,品味拟人的写法好在哪里?(1)“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分水里照个影儿呢!”拟人手法,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表示水对“绿的精神”的爱怜,对垂柳的心疼。

(2)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比喻手法,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四、巩固练习,我眼中的济南冬天的美,济南的冬天美吗?美在哪儿呢?你能用以“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说一段话吗?比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情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美,美在耀眼的雪光、娇艳的雪色、娇美的雪态,翠松白雪相映生色,蓝天白雪相映生辉,白雪黄草,相映成趣。

它娇美、秀气,情态可掬。

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藻更绿,与碧蓝的晴空交相辉映,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洋溢无限温情。

济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五、积累拓展:写三句和冬天有关的诗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2、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四、课外作业,拓展运用: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

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模仿本文写法,写《校园的冬天》或《家乡的冬天》。

写其他季节也可以。

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少500字。

14 《秋天》导学案(教师用)一、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揣摩诗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鉴赏诗歌的方法: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导入课文(教师用)1、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过后,城市开始换上了它秋天的行装,金黄成了它的主色调。

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叠翠流金,爱它的落叶缤纷,爱它的菊香满园,也爱它的天高气爽……但是相信你们所体味到的秋天只是城市中的秋天,乡村中独有的秋天是另一个世界,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乡村的秋之风采。

2、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

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今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3、导入新课——引秋展示秋景图片,伴随背景音乐欣赏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许多文人墨客的吟秋的诗文也传诵不衰: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秋天是喜悦,是悠闲,是思念。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

(板书:秋天)三、资料链接:作家、作品、文体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