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出景物的特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2.感知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魅力,了解济南冬天的一些景物,明白济南冬天的特点。

(重难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

2.出示目标。

3.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济南()伦敦()镶嵌()水藻()贮蓄()发髻()澄清()着落()宽敞()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__(体裁),本文作者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人。

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剧______、_____等。

2.走进文本,通读文本:
1、听音感知,巩固生词,掌握文章大意。

2、再次阅读课文,思考:
①划分文章段落。

第一部分(段):写济南冬天的。

第二部分(段):写济南冬天的。

第三部分(段):写济南冬天的。

②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③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几幅动人的图画)?
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1.思考:课文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2.文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那么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四、课堂小结
1.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2.回顾本节课的目标,看看是否完成。

五、作业布置
1.熟读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2.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做赏析。

(提示:可以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情景交融、写景层次等角度进行赏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重点)
2.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的真挚的思想感情。

(难点)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出示目标。

二、整体感知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但在老舍的笔下显得更美,现在再总结一下它究竟美在哪里。

用“我认为济南冬天美在。

”这样的句式说出你对它的魅力的
体会。

(抢答或者接力回答,不重复别人的答案)
例:我认为济南冬天美在它有温晴宜人的天气。

我认为济南冬天美在。

三、合作探究
1.你最欣赏济南冬天的哪幅山景图?在你认为写得最妙的词语或者句子下面做批注。

可以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情景交融、写景层次等角度进行赏析。

(先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
示例:“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一个“羞”字,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2.济南冬天的水色又有什么特点呢?作者描绘水色的方法和写山景的方法有什么异同?(从写景的顺序、抒发情感、修辞运用等方面进行比较)
四、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五、课堂小结
1.总结写法。

2.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六、当堂检测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响.晴(xiǎng)安适.(shì)贮.藏(chǔ)慈.善(cí)
B.水藻.(zǎo)温情.(qíng)澄.清(chéng)绿萍.(píng)
C.发髻.(jì)镶.嵌(xiān)狭.窄(xiā)宽敞.(chǎng)
D.肌.肤(jī)着.落(zháo)地毯.(tǎn)秀.气(xiù)
2.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将字母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A.明喻
B.暗喻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晓水墨画也许是唐代人的名画吧!()
(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课外阅读
济南的秋天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

你的幻想中要是有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

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

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

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

这个诗意的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把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秋和冬是分不开的。

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

请看济南吧。

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

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

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

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

山顶的颜色不同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

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

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
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

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少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看山顶上那个塔!
1、写出本文的中心句:_
2、第1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_
3、作者对山的描写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4、文中写山腰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试分析其作用。

5、文中最后一句赞美了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