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发展情况调研工作报告

学校发展情况调研工作报告

学校发展情况调研工作报告学校发展情况调研工作报告精选篇1调查目的:随着现在大学生的逐渐增多,社会形式严重,就业压力加大,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意识到毕业后就业的重要性了,并且已经有很多大学生除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外,还在校外兼职打工,俗称”打工”,。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除了赚点小钱,减轻家庭负担;而且学会接触各类社会人士,丰富社会经验;不浪费空余时间,理论结合实际,也是为今后工作打基础。

为了解大学生做兼职的理由、找兼职的方式、主要从事的兼职及其工作状况、做兼职的利弊、不正当兼职的影响和做兼职者的内心世界,本人对此做了较为具体的调查。

调查对象:大学天生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题目。

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

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针对大学生做兼职的理由、找兼职的方式、主要从事的兼职及其工作状况、影响兼职的因素、如何兼顾学习与兼职等做了较为具体的调查。

调查方法:主要是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再辅之以一定的访谈,还有摘集资料调查结果分析:通过调查,大学生做兼职的理由如下显示:有35%的大学生是为了"挣钱"。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一观念可以说是深得大学生们追求实际的心理,夸大自主自立的,尤其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子们不愿把学习用度和日常消费这笔巨大的开支让父母全部承担,于是,选择兼职就成为大学生们解决庞大开支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20%的大学生是为"锻炼自我"。

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个突出题目便是就业。

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选择。

为此,大学生们将锻炼自己的空间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而日益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往。

ビ36%的大学生是想"实现自我价值"。

在大学,并不是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拥有中学尖子生时代的"荣耀"与"辉煌",自我价值的失落是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的一种彷徨而苦闷的心理。

为此,一部分大学生另辟门路,选择了兼职道路,企图在这一领域中重新寻回那份"自我感觉"。

还有9%的大学生只是很好奇,见别的同学做兼职做得很"红火",自己也要试一下。

我们不妨把这一类人回为"追波逐流"者。

所有往找兼职的同学不过乎以上四个理由。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把握着更多的先进技术,怀有更丰富的知识,所以他们找兼职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方式。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寻找兼职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通过一些媒介机构。

如:报纸、中介、各式传单、海报等。

这是大学生很喜欢的一种形式,它既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又能保证求职率。

但又存在着一定的宣传性,现实与宣传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落差。

二、通过兼职网站。

这也是大学生通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非常方便。

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到各种符合自己意愿的信息,而且大学生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具体情况及择业要求写清楚。

更有利的是,大学生们可以和"老板"直接对话,增加彼此之间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三、学生自己到公共场合求职。

大学生之所以选择此方法原因有:(1)这样可以节省一些钱。

由于通过媒介都要花费一些手续费。

就拿找家教来说,找一份家教(一条信息)一般的信息费是20元,即使在假期也要花上10元,可见并不很经济。

(2)自己寻找可以锻炼一下胆量又可以进步一下交际能力,把自己倾销出往,让对方接受自己。

了解了求职渠道,再让我们看看当代大学生所选择和所从事的兼职。

由于大学生的知识面不尽相同,知识把握深度不尽相同,性格、个人修养不尽相同等诸多因素,大学生在社会上做起了各色兼职。

调查结果告诉我们:35%的大学生选择暑期教师;家教是大学生选择兼职的首选。

为什么大学生这么青睐家教呢?据调查知,家教是一份很安稳和安全的工作。

有固定的工作地点和时间,学生不会很奔波,所打交道的人也只是学生和学生家长,所以不必担心因阅历少而上当受骗。

25%的大学生选择到快餐厅做钟点工;这是一份时间很灵活的工作。

工作时间和是否要工作都由自己来决定。

大学生往往选择西餐厅做钟点工。

可能那里更具时代信息,更符合大学生的品位。

15%的大学生选择倾销、市场调查职业;大学生都以为这是一份很具挑战性的职业。

他们或兼职市场调研员,或兼职营销策划员等等,他们倾销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使用的东西。

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电话卡等。

13%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公司;网管、网页设计者。

这些都是网络精通者或想在这方面有所发展者的首选对象。

这一职业需要知识很强,但是工作环境很舒适。

多是自己的家或是公司的个人工作间。

12%的大学生选择其它。

众所周知,大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兼职是很辛劳的,要在不耽误学习的条件下从事兼职,同学们在做兼职便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学生兼职所从事的工作,不少具有相当的工作强度,包括体力及智力。

比如,做家教,事先要做好充分的预备工作,还要应付有些家长的苛刻要求和学生的不配合等,做家教表面上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实际上往往需要超出好几倍的时间往预备。

由于兼职对于体力精力的消耗比较大,有些学生又往往投进相当多的时间,而本末颠倒,经常上课打瞌睡,无精打采。

还有的同学甚至逃课往做兼职,这样的做法对于学习来讲是非常不利的,甚至会严重影响学业。

兼职的不利还表现在用人单位的过于苛刻,使兼职业学生辛劳的付出与收进不成正比,有些甚至是"廉价劳工"。

因此要做到同时兼顾学习与兼职,这尽对不是件轻松的事。

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好兼职与学习的关系呢?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就“假如兼职与部分学习时间发生冲突,你将如何选择?”这一题目,58%的大学生选择学习,在他们看来,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始终把学习放在首要地位,不能由于工作等事务需要影响学习;而其余42%的大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他们不否认“作为学生要以‘学’为主”,但同时也支持另一种观点——兼职也是一种学习,一种锻炼,一种实践、另外,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既要有文凭,也要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潮流。

总之,学习与兼职的同一,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找到二者的平衡点。

现代社会急需综合型的人才,它不仅需要你具备专业知识,更需要你有良好的实践动手的能力。

究竟,给我们一本书我们可以记很多知识,可过不了多久我们便会忘记;然而给我们一份工作,我们做好它,留下便是不可磨灭的经验。

而且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求有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固然没有工作经历,但若有“丰富”的打工兼职经历,在毕业求职时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而兼职打工可为我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更能丰富我们的人生经历!我们需要在打工中磨练自己,锻炼自己!为明天步进社会做好预备!在这一次的调查中,结果显示,家长们基本同意子女在大学期间从事兼职工作并予以支持。

引用商报网调查资料:71%的家长支持孩子打工在对家长能接受的兼职工种进行的调查显示:家教占58%,服务生占19%,销售占6%社会调查占1%。

另外23%的学生接受过老师的帮助来找兼职。

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学生打工行为的。

但是,在兼职过程中,有部分的同学们碰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缺乏经验和社会阅历,不知如何应对,甚至还被欺骗和敲诈,这说明了学生的维权意识比较差,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要留意安全,不要给人家骗了,最好是正规的中介公司或熟人先容的;2、要留意协调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尽量不要影响学习,究竟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

然而适当做些兼职也是可取的,但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应舍弃兼职工作;3、假如觉得自己学有余力,我们还是建议通过多参加社会时间活动来锻炼为人处世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4、谨记兼职打工,赚钱是其次,主要还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特别是锻炼交际能力。

5、应该主动保护自己的权利,大学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利用法律武器,假使在短期的兼职工作,也应该对自己的权益进行维护。

学校发展情况调研工作报告精选篇21993年以后,中国足球走上市场化和产业化道路,后备人才培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靠国家拨款、各级政府、体委和足协主办的后备人才培养方式越来越趋向于依靠社会和市场,一些社会办的足球学校应运而生。

本文简要阐述现今足校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足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足校主要是私人或企业出资建立,规模不等、条件有限面临足协(体委)和教委的双重领导,存在各种关系不易理顺的问题。

(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投机者的介入使很多足校一味追求铺摊子、上项目,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训练与教学质量上,具体表现在:(1)对教练员缺乏控制和审查,一些退役的二、三流球员不经学校的再教育,直接到足校任教。

(2)采取“三集中”式的训练方式,使学生远离家庭和社会教育,由于足校内部体教分离,普遍只“体”不“教”,学风差、教育质量低,导致学生素质低下,甚至在心理方面出现种种问题,如陈庆合等对中国足校学生心理健康所做的调查表明,足校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较低水平,在强迫、人际敏感、偏执和敌对等方面表现极为突出。

(三)收费高竞技体育是穷孩子摆脱贫穷、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许多贫寒子弟都以廉价的足球为首选,据有关资料统计,欧洲、美洲各国职业球员80%来自工人家庭,钟秉枢的调查也表明,我国大球类运动员父亲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42、1%,远远高于表现类、游泳类和小球类项目,但足校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贵族化倾向,年收费一般都在万元以上,如八一足校每生每年学费2、2万元+一次性建校费2万元,或每年交费2万元+一次性保证金3万元,北京龙力足校签3年合同的学生每生每年交3万元,签4年合同的学生每生每年交2、6万元,而1998年我国人均GDP只有人民币6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4元,农村居民为2160元[2],甚至一些足校还出现了不讲训练教学效果、只讲赢利数额的问题。

(四)学生的出路问题家长们在高投入之后,都期望能够得到高回报。

一些足校在招生时对学生和家长做出了关于出路的承诺,比如学校自己组队打乙级联赛冲击甲B;毕业后推荐输送国外俱乐部;推荐输送到全国各甲级足球俱乐部。

但国家体育总局计划财务司《体育事业统计年鉴》中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全国足球优秀运动队在队运动员人数都在1000人左右,尤其是1994年职业联赛以来,人数更是控制在1000人以下。

而自1993年以后,平均每年我国全国足球优秀运动队新吸收的运动员为105人左右。

能在的2万多名注册的足球少年中脱颖而出、成为职业球员的,毕竟是极少数,这2万人(由于各种原因,还有很多踢球的孩子没有注册)中的大多数将无情地被职业足球所淘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