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另一重要的干细胞。

MSC 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免疫调控和支持造血的能力,而且来源广泛,容易在体外培养和扩增,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并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虽然MSC临床应用广泛,但许多关键问题如免疫调控的具体机制等并未解决。

小鼠是重要的实验动物之一,广泛用于基础实验研究。

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MSC,并得到大量纯化的MSC是研究其分化及功能调控机制的前提。

目前分离小鼠骨髓MSC的方法包括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法、流式或磁珠分选法等。

然而全骨髓贴壁法获得的细胞往往含有不少造血细胞;骨片消化法需要进行胶原酶消化,步骤多且消化时问不好控制;流式或磁珠法虽然获得细胞较纯,但程序复杂,花费高且获得的细胞相对少。

骨髓MSC的分离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法和流式细胞术或磁珠分选法。

全骨髓贴壁法即根据MSC的贴壁性,定期换液除去不贴壁细胞,从而达到纯化MSC的目的。

然而该方法获得的MSC往往含有较多基质细胞和造血细胞污染。

我们的结果也显示,全骨髓贴壁法原代培养的细胞有75%为CD45阳性的细胞,传至第3代,MSC中仍有5%的CD45阳性细胞,即造血细胞。

骨片消化法,是先将骨髓冲干净,将股骨和胫骨剪碎,然后进行胶原酶消化。

虽然该方法获的MSC纯度较高,但是程序复杂,且不同鼠龄骨片胶原酶消化时间不同,不容易掌握。

随着对MSC表面抗原认识的深入,有研究者利用免疫方法如流式细胞仪法、免疫磁珠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旧191;虽然这些方法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但分离过程对细胞的活性影响较大,甚至导致细胞完全失去活性;而且实验条件要求高,需要骨髓量大,加之耗费较大和技术难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广泛应用。

本研究采用骨髓加骨片法分离小鼠MSC,即将股骨和胫骨肌肉去干净后,不需冲骨髓,不需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