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名〕猴姜、石毛姜、肉碎补、碎补、石岩姜、申姜、石良姜、爬岩姜。
〔来源〕为水龙骨科槲蕨属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及中华槲蕨、石莲姜槲蕨、崖姜等的根状茎。
〔成分〕槲蕨的根状茎含橙皮甙、并含淀粉、葡萄糖等。
〔作用〕
一、历代经验
1.补肾健骨:骨碎补有补肾健骨、止痛作用。
《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足手不收,上热下冷”。
《本草正义》:“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萎弱疼痛”。
《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遗精,脱肛”。
2.破血止血:骨碎补有破血、止血,治痈疮等作用。
《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
《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二、近代研究
1.抑菌作用:骨碎补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
2.抗链霉素反应作用:临床应用观察,骨碎补有抗链霉素反应作用〔2〕。
此外,临床应用证明有止痛作用。
〔性味〕苦,温。
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健骨,行血止血,止痛。
〔主治〕肾虚久泻,腰痛,耳鸣,虚火牙痛,跌打损伤,骨折,瘀血作痛,风湿痹痛,肠痈,斑秃,鸡眼等。
〔临床应用〕
1.肾阳虚弱:骨碎补常用治肾阳虚弱,头晕,耳鸣,腰膝酸痛等。
如肾虚腰痛不止,类似于腰肌劳损,常配伍补骨脂、安息香、槟榔等,方例《骨碎补丸》。
虚火牙痛,上热下寒、遗精、遗尿等,类似于牙髓炎、牙周炎、神经官能症、前列腺炎等,常配伍巴戟、黄柏、砂仁、
菟丝子等,方例《加味封髓丹》、《加味地黄丸》。
2.跌打损伤:骨碎补可以用治跌打损伤、骨折,扭伤、挫伤,脱臼复位后之疼痛、瘀血肿痛等。
单用有效,可浸酒服或捣敷,也可配伍自然铜、虎胫骨、败龟板、没药等,方例《骨碎补散》。
3.风湿骨疼:骨碎补可用治风湿性关节疼痛、筋脉挛急、腰背强痛、脚膝软弱、屈伸不利等,常配伍小白附子、威灵仙、乌头、地龙等,方例《骨碎补丸》。
此外,近年来用治链霉素反应,单用煎服有效。
用10%的酒精浸液可以治鸡眼、疣等,可用温水泡后剥去鸡眼,再涂脂骨补酊。
外搽也可治秃发。
〔用量〕 6~15克,丸散酌减,外用适量。
〔用法〕去毛后生用或炒后用。
〔禁忌〕阴虚、血虚者不宜用。
〔附方〕
1.骨碎补丸(《圣惠方》):骨碎补、桂心、牛膝、槟榔、补骨脂、安息香、胡桃仁。
2.加味封髓丹(验方):骨碎补、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砂仁、益智仁、黄柏、甘草。
3.加味地黄丸(《本草汇言》):骨碎补、熟地黄、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
4.骨碎补散(《圣惠方》):骨碎补、自然铜、虎胫骨、败龟板、没药。
5.骨碎补丸(《和剂局方》):骨碎补、荆芥穗、小白附子、牛膝、肉苁蓉、威灵仙、砂仁、地龙、没药、自然铜、制草乌、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