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案(5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解决。
【过程与方法】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学习中尝试着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解决。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那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我们的心暖和,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
出示第一组词语: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
指名读。
齐读。
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3.出示第二组词语:轻盈、素洁、沾污、柔弱。
谁想读读这几个词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蝴蝶)你有不理解的词吗读了这几个描写蝴蝶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4.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学生自由提出解答。
(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儿)5.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文章,提出问题1.交流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梳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下节课学习。
3.整理问题,每小组保留三个问题。
四、带着问题,初读课文1.理解了词语,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会有所提高,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读一读1、2自然段。
2.请同学们谈谈你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板书设计:蝴蝶的家我的问题: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它们的家为什么是美丽香甜的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蝴蝶的家》。
紧扣上节我们提出的问题读中解决问题。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2.学生汇报。
是啊!此时,天低、云黑、电闪、雷鸣、风狂、雨骤,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
这真是难为蝴蝶呀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然后再齐读。
预设:①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是啊!这样轻盈、素洁、柔弱的蝴蝶怎么能不惹人喜爱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5)让我们来读一读小女孩的话。
(出示第五自然段)①小女孩是怎样看待蝴蝶有没有家这个问题的(三个“一定”)②小女孩连续说了三个“一定”,你们想一想,小女孩在说这些话时心里在想什么三、课外拓展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这个美丽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分类,再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幻灯片展示反映不同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图片)生活的巨大变化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今天我们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感受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1.读第1、2自然段。
①这个词让你想到谁(有法术的神仙)②文中谁“呼风唤雨”靠的是法术吗③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人类利用科学手段能够有条件地支配自然,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2)“发明”与“发现”有什么区别(“发明”是指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
“发现”则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2.重点指导第3、4自然段。
(1)指出你读后不理解的地方。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a.“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让你想到了谁他们的哪些本事能反映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b.“愿望”是什么意思(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c.这些愿望在20世纪还算是人类的愿望吗用生活实例来回答。
(卫星可看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飞机可以在云中穿梭,宇宙飞船可以到宇宙中遨游……)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a.这句诗出自哪儿是什么意思b.用在这里想说明什么(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1)从文中找出具体体现科技发展成就巨大的内容。
(2)你还能举出哪些能反映科技成就的例子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科学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画面引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3.多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句诗。
可怜:可爱。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点回答。
(因为这是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4.最后一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师指点: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
(1)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的景色(从傍晚到夜幕降临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2)从诗中描绘的景物,你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5.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
(2)(教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
(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第一句,平缓,轻柔;第二句,惊叹;后两句赞美)(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
(呈现秋景图,播放古典乐)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3.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
(板书:题西林壁)2.谁来说了你对苏轼相关情况的了解。
(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景,教师指点、补充)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深入感悟1.小组汇报。
2.教师对学生汇报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引导,并适时提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没有体验过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什么启发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想象古诗描绘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师范读)4.两个同学对读,深入体会。
5.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小结学法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解句意;四读,体会情感;五读,想象情境。
板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
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
(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
(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