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诗歌大全》(一)186-400篇南北朝时期,主要作家多在南方。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的文学,特别是诗歌,远比北方繁荣。
南朝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反映的社会现实比较狭窄,然而在艺术形式和技巧方面则有重要的进展,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南朝诗歌的发展约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期是第一阶段;齐及梁初为第二阶段;梁中叶到陈末为第三阶段。
南北朝时期,主要作家多在南方。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的文学,特别是诗歌,远比北方繁荣。
南朝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反映的社会现实比较狭窄,然而在艺术形式和技巧方面则有重要的进展,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南朝诗歌的发展约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期是第一阶段;齐及梁初为第二阶段;梁中叶到陈末为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即刘宋时期诗歌刚从东晋以来的玄言诗中解脱,“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这个变化开始于东晋晚期的庾阐、殷仲文和谢混等人,而完成于谢灵运。
当时的代表作家是历来所称的“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这三个作家的诗风很不一样,但对整个南朝以至后代诗歌都留下了不小的影响。
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大师,他出身世家大族,但在仕途上不很得志,便寄情山水,经常到一些风景秀美的地区游览,也善于观察自然界的景色,形诸笔端。
他的诗歌从古代诗赋中吸取营养,善于锻炼华丽的辞藻,富有色泽和光彩,模山范水,创造出许多写景名句,以精工见长。
其缺点是玄言诗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摆脱,有时又因为过于注重结撰名句,而忽略了通篇的完整。
颜延之的成就远不能与谢灵运、鲍照相比。
他擅长的是庙堂应制之作,最喜使用典故,且讲究对仗。
虽然凝重典雅,终不免“雕绘满眼”之弊,但他这种诗风在当时颇受上层统治者的欣赏,后来许多文人诗“竞须新事”,多少和他有一定的关系。
鲍照的年辈比颜、谢要晚些,出身也较寒微。
他“贵尚巧似”,一部分写景诗接近于谢灵运,但有时流于险仄,不如谢诗自然。
他主要的成就在乐府诗和拟古诗方面,这些诗大抵都以古朴和活泼见长,能正视社会现实,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所反映。
特别是七言诗和杂言诗的创作,到了鲍照笔下才更臻于成熟。
他的诗风受汉魏乐府民歌的影响较深,其贡献大大超过了颜、谢。
除了这三个诗人以外,象谢惠连、谢庄、汤惠休、鲍令晖等都写过一些优秀的作品。
另外,成名于宋末而活到梁代的江淹的大多数诗篇,也是在刘宋时期创作的,其诗受《楚辞》、阮籍和鲍照的影响较深,诗风也与刘宋作家相近。
第二阶段即南齐和梁代的诗歌,以谢、沈约等号为“ 永明体”的作家为代表。
“永明体’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强调诗歌的声律。
当时的音韵学家周提出了“ 平上去入”四声之分,沈约把它运用到诗文的格律方面,倡为“ 四声八病”之论。
这种声律说的提出,为唐代律诗的格律,奠定了理论基础。
“永明体”的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沈约和王融三人。
沈约的诗数量最多,而且在理论上代表着“永明体”的主张,但创作实际成就不如谢。
谢的诗风上承曹植,善于以警句发端,在写景抒情方面,兼取谢灵运、鲍照两家之长,而避免了艰涩之弊。
钟嵘《诗品》说他的诗“末篇多踬”,其实不尽然。
宋代严羽说他“已有全篇似唐人者”,则近乎事实。
唐代诗人如李白,平生就最推崇谢。
他是齐、梁、陈三代最优秀的诗人,齐、梁以后诗人中较有成就的,差不多都接受了他的影响。
王融的诗风也近于沈、谢,但名篇较少。
除了以上 3人外,范云、丘迟等人也有不少好诗,诗风亦近于沈、谢。
到梁代才成名的何逊、吴均、柳恽和刘孝绰等人也都各自成家。
何逊的诗风与谢最近吴均较有古气,受鲍照影响较大。
梁武帝萧衍和“永明体”作者同时,他也写过一些清丽可读的诗,但他不赞成“四声八病”之说。
第三阶段即梁中叶到陈代,诗风和“永明体”又有所不同。
这个时期出现了以萧纲( 梁简文帝)、萧绎(梁元帝)为代表的“ 宫体诗”。
以徐、徐陵和庾肩吾、庾信(早期)为代表的“ 徐庾体”,基本格调也与之类似。
“宫体诗”的内容多写宫廷生活,特别是贵族们的娱乐情状,其中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从艺术风格上讲,也比较柔靡,而且往往搬弄典故,追求形式,因此历来论者多持否定态度。
不过,有些宫体诗,是学习当时南方流行的“吴声歌”、“ 西曲歌”而作,具有较为浓郁的民歌情调。
另外,它们继承了永明体诗注意声律的传统,在形式上更接近于律体。
那些写作宫体诗的作家,像萧纲、萧绎、庾肩吾、徐陵、张正见、江总等,同时也都写过一些艺术性较高而思想内容也比较健康的作品。
此外像梁代的王籍、陈代的阴铿等诗人,则以写景见长。
王籍的诗主要学谢灵运;阴铿和何逊历来被人合称“阴何”,就总体而言,阴铿的成就不及何逊。
梁后期和陈,由于北方文学兴起,再加上庾信、王褒、颜之推等人的迁入北方,使北朝诗歌繁荣起来。
而南朝的诗歌,则渐渐趋向衰落。
所以到了隋代,较有成就的诗人大抵是北方人。
三洲歌[南北朝] 陈叔宝春江聊一望,细草遍长洲。
沙汀时起伏,画舸屡淹留。
谣[南北朝] 江淹碧玉作碗银为盘。
一刻一镂化双鸾。
咏寒雪诗[南北朝] 袁淑渚幽寒兮石烟聚,日华收兮山气深。
边亭哀兮夜燧灭,孙枝振兮空岫吟。
鱼戢鳞兮鸟矜翰,虹蛰火兮龙藏金。
凌霰交兮高冰合,浮波梗兮悲风流。
霜雪滞兮潜天阳,浮澌结兮悲海阴。
广陵岸送北使诗[南北朝] 阴铿行人引去节。
送客{舟羲}归舻。
即是观涛处。
仍为郊赠衢。
汀洲浪已息。
邗江路不纡。
亭嘶背枥马。
樯啭向风乌。
海上春云杂。
天际晚帆孤。
离舟对零雨。
别渚望飞凫。
定知能下泪。
非但一杨朱。
陇西行[南北朝] 谢惠连未若蔽牛。
永保液瞒。
嗟我君子。
勖尔何言。
青帝其一[南北朝] 谢朓营翼日,鸟殷宵。
凝冰泮,玄蛰昭。
冬晓诗[南北朝] 萧子晖步栏光欲通,曙鸟向西东。
烛灭传馀气,帷香开晓风。
繁花无处尽,还销寒镜中。
赠吴均诗二首其一[南北朝] 柳恽山桃落晚红,野蕨开初紫。
云日自清明,苹芷齐霍靡。
离念已郁陶,物华复如此。
咏树诗[南北朝] 庾信交柯乍百顷。
擢本或千寻。
枫子留为式。
桐孙待作琴。
残核移桃种。
空花植枣林。
幽居对蒙密。
蹊径转深沉。
别南海宾化侯诗[南北朝] 江总石关通越井。
蒲涧迩灵洲。
此地何辽敻。
羣英逐远游。
高才袁彦伯。
令誉许文休。
悠焉值君子。
复此映芳猷。
崤函多险涩。
星管壮环周。
分歧泣世道。
念别伤边秋。
断山时结雾。
平海若无流。
惊鹭一羣起。
哀猿数处愁。
是日送归客。
为情自可求。
终谢能鸣鴈。
还同不系舟。
其如江海泣。
惆怅徒离忧。
和元日雪花应诏诗[南北朝] 谢庄从候昭神世,息燧应颂道。
玄化尽天秘,凝功毕地宝。
笙镛流七始,玉帛承三造。
委霰下璇蕤,叠雪翻琼藻。
积曙境宇明,联萼千里杲。
掩映顺云悬,摇裔从风扫。
发贶烛侄前,腾瑞光图表。
泽厚见身末,恩逾悟生眇。
竦诚岱驾肃,侧志梁銮矫。
发湘州赠亲故别诗三首其三[南北朝] 吴均君留朱门里,我至广江濆。
城高望犹见,风多听不闻。
流苹方绕绕,落叶向纷纷。
无由得共赏,山川间白云。
今日乐相乐[南北朝] 江总绮殿文雅遒。
玳筵欢趣密。
郑态逶迤舞。
齐弦窈窕瑟。
金罍送缥觞。
玉井沈朱实。
愿此北堂宴。
长奉南山日。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十四[南北朝] 庾信吉士长为吉,善人终日善。
大道忽云乖,生民随事蹇。
有情何可豁,忘怀固难遣。
麟穷季氏罝,虎振周王圈。
平生几种意,一旦冲风卷。
山中楚辞[南北朝] 江淹桂之生兮山之峦。
纷可爱兮柯团团。
溪崎嶬兮石架阻。
{风幼}{风刘}兮木道寒。
烟色闭兮乔木桡。
岚气闇兮幽篁难。
忌蟪蛄之蚤吟。
惜王孙之晚还。
信于邑兮白露。
方夭病兮秋兰。
效古诗[南北朝] 范云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分类标签:咏史怀古边塞写景战争抒怀次韵和李学文所示二篇其二[南北朝] 邹浩大明端拱赭衣红,正想豪英入彀中。
但使学优迎命达,莫将年少叹途穷。
三秋水阔鱼依藻,一日天高鹤出笼。
持我此篇归献寿,苍梧欢动晓来风。
入试院呈同事章显父推官及监试柴承之朝奉[南北朝] 邹浩汉江汹汹不知休,江上谯门鼓角秋。
匹马崎岖随国事,同心邂逅得儒流。
何妨蟋蟀床头急,况是芭蕉雨脚收。
别乘端容共萧散,从今相与傲浮丘。
留赠山中隐士诗[南北朝] 周弘让行行访名岳,处处必留连。
遂至一岩里,灌木上参天。
忽见茅茨屋,暧暧有人烟。
一士开门出,一士呼我前。
相看不道姓,焉知隐与仙。
减字木兰花送春[南北朝] 王寂羽书催去。
落絮飞花萦不住。
湖上流莺。
欲别频啼三两声。
刘郎未到。
孤负东风何草草。
今度重来。
不放桃花取次开。
贺新郎赠刘斯奋[南北朝] 刘峻曾唤清茄起。
怎知今、南窗幽独,紫薇香细。
宝剑无声霞佩冷,树影苍然满地。
堪一笑、臣心如水。
忽尔君来驱愁去,又纵谈、野史秋声里。
鸡屡唱,月斜坠。
去东阳与吏民别诗[南北朝] 沈约微薄叨今幸,忝荷非昔期。
唐风岂异世,钦明重在兹。
饰骖去关辅,分竹入河淇。
下车如昨日,曳组忽弥期。
霜载凋秋草,风三动春旗。
无以招卧辙,宁望后相思。
四时白纻歌夏白纻[南北朝] 沈约朱光灼烁照佳人。
含情送意遥相亲。
嫣然一转乱心神。
非子之故欲谁因。
翡翠羣飞飞不息。
愿在云间长比翼。
佩服瑶草驻容色。
舜日尧年欢无极。
惜晚春应刘秘书诗[南北朝] 江淹烟景抱空意。
蘅杜缀幽心。
心忧望碧叶。
涵影顾青林。
风光多树色。
露华翻蕙阴。
水苔方下蔓。
石萝日上寻。
霞衣已具带。
仙冠不持簪。
徒为多委郁。
精魄还自临。
始获琼歌赠。
一点重如金。
山中有杂桂。
玉沥乃共斟。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其二[南北朝] 沈约训迪庶工,位以德序。
恭已而治,垂旒当宁。
或以言扬,或以事举。
春朝秋觐,圭币惟旅。
翼翼丰郇,峨峨齐楚。
梦臣再以墨来[南北朝] 邹浩孙郎文史外,所好墨而已。
龟玉藏椟中,涓辰乃开视。
未尝轻示人,每戒卞和耻。
谓予心事同,分惠真可喜。
磨去五之一,馀者恰盈咫。
印弄棱角刓,前言戏之耳。
苍头忽踵门,喘汗殊不止。
恍疑皂囊药,无因至于此。
亟取启缄封,入眼胜双鲤。
其长应天数,其光动晴晷。
当暑尚挟纩,岂但什袭比。
且云此不刓,品色尤更美。
始知雅意来,要以补前毁。
想初闻语时,废书频拊髀。
兵法善致人,所致必如指。
一朝下两城,曾不费一矢。
坐令鼎足心,成辙乱旗靡。
堂堂莫我过,势若建瓴水。
墨果多乎哉,一一是孤垒。
齐城七十二,受降从此始。
诗[南北朝] 丘迟诘旦阊阖开,驰道闻凤吹。
轻荑承玉辇,细草藉龙骑。
风迟山尚响,雨息云犹积。
巢空初鸟飞,荇乱新鱼戏。
实为北门重,匪亲孰为寄。
参差别念举,肃穆恩波被。
小臣信多幸,投生岂酬义。
六忆诗[南北朝] 沈约忆来时。
灼灼上阶墀。
勤勤叙别离。
慊慊道相思。
相看常不足。
相见乃忘饥。
水调歌头戊申季秋月十有九日,赏芙蓉於汝[南北朝] 王寂,盖暮年游宦之情不能已也岸柳飘疏翠,篱菊减幽香。
蝶愁蜂懒无赖,冷落过重阳。
应为百花开尽,天公著意留与,尤物殿秋光。
霁月炯疏影,晨露?红妆。
柰无情,风共雨,送新霜。
嫁晚还惊衰早,容易度年芳。
只恐韶颜难驻,拟倩丹青写照,谁唤剑南昌。
我亦伤流落,老泪不成行。
夏始和刘潺陵诗[南北朝] 谢朓威仰弛苍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