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复习题——1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需要的时间2小班经营法:直接以一个小班或地域上相连接的几个小班为独立经营单位,设计和执行经营措施的方法3主伐年龄:也称伐期龄。
实行皆伐作业的森林经营单位内,各小班可以进行正常主伐的年龄。
一般以龄级表示4森林资源调查:查清、查准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消长的比例关系,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规律5森林经营方案:对一定地域内的森林资源按时间顺序和空间秩序安排林业生产措施的技术性文件。
又称施业案6森林收获调整:从经营的森林中,预测今后一定期间内可能收获的数量,把这个内容按经营目的进行调整(井上由扶)7森林作业法:根据既定的森林培育原则而对构成森林的林作进行抚育、采伐和更替而导致具有显著不同外观的林作的操作过程(美国)8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和任务的状态。
这个时期的年龄称森林成熟龄9回归年:即择伐周期,表示采伐符合一定尺寸的林木,通过其它保留的林木继续生长,再恢复到能够采伐利用大小为止的经营周期四、简答1什么是森林经营类型?简述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
在林种区内,根据小班特点,进行归类组织,采取相同的经营利用措施,所组织起来的单位,称为森林经营类型或叫作业级。
组织经营类型的主要依据:①树种的不同。
林分或有林地小班之间,最显著的差异是树种不同②立地质量的不同。
优势树种或主要树种相同,而立地质量差别显著、且各占一定的面积比例时,小班(林分)的自然生产力有较大的差别,可以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③森林起源的不同。
优势树种相同而林分起源不同,则林木的寿命、生产率、材种、出材量以及防护效能均不同,可分别组织经营类型④经营目的不同。
根据经营目的不同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2简述异龄林的理想结构。
异龄林的特点是在同一林分内具有老幼各种年龄林木的多层结构。
异龄林的理想结构模式为法正异龄林,即择伐标准林①株数按年龄法正分配:在同一类型的异龄林中,各不同年龄的林木株数分配曲线呈反J型②株数按直径法正分配(最重要):呈反J型分布③蓄积按直径法正分配:呈J型分布④理想的异龄林还要求林分内有均匀分布的树群树群是由不同年龄和大小直径的林木所组成。
法正异龄林是由无数相对稳定而平衡的树群构成的森林植物群落,从而可以完善地保持着森林坏境3森林经营计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长期计划。
计划期10年以上涉及计划单位长期的木材供应、林地规模的扩张、生境恢复等具有长的时间框架,不涉及森林经营活动的详细处理2)中期计划。
未来10年的计划我国称森林经营方案。
主要考虑道路、采伐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森林收获的空间安排,生态和游憩项目、道路建设等是森林经营方案的共同要素遵从计划的等级性并执行长期计划的分期活动。
主要考虑如何平衡长期的政策(如可持续收获或生态目标)与短期的考虑(与经济有关),选择在空间和时间上能最好地满足长期和短期目标的森林活动组合3)短期计划。
即作业计划,未来1年到几年主要考虑为采伐林分的标记及采伐监控等具体活动的安排第1页共5页——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复习题——一般地,制定两到三个层次的经营计划比较有用4选择一个同龄林作业法(皆伐/渐伐),介绍其采伐更新特点及优缺点。
(二选一)1)皆伐作业法在较大林地上将老龄主伐木一次伐光。
通常采用人工更新属后更作业性质,更新在采伐后进行,形成同龄林特点:在更新以前把全部林木通通伐去,更新地上空旷状况占绝对优势,林缘状况占最小比例,更新是在没有林缘树林的庇护下完成的优点:①简单②所用技术效率高③在一个地点可采伐大量木材④可高度机械化⑤皆伐后立地上可狩猎缺点:①易造成小气候的剧烈改变②土壤侵蚀,洪水危害③活立木降为o④人工造林⑤皆伐地段有霜冻和干旱问题⑥杂草问题⑦收获不充分⑧形成同龄纯林,在生态方面和经济方面都不稳定,木材质量不高2)渐伐作业法为了给更新提供种源和保护更新幼树,在成熟林伐区内2-4次逐渐地把全部林木伐尽属前更作业性质,更新在林木采伐前完成,采伐的过程也即更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般相当于1-2个龄级期,形成同龄林特点:在一个轮伐期(更新周期)内进行多次采伐。
典型的渐伐分为四次,每一步骤都是为保证更新,实际中各阶段可灵活并舍。
是同龄林作业法中最为灵活的一种。
优点:①天然更新②收获集中在一个地点缺点:①透光伐后易受暴风雨灾害②杂草危害③大量分枝④直到最后采伐前,收获木材量一直很少⑤出材质量低⑥一般形成同龄纯林⑦天然更新幼苗形成浓密林分,抚育费用昂贵5介绍小班蓄积■的计算方法。
(另一种问法:蓄积■落实到小班的计算方法)①目测调查法:求小班每公顷断面积(角规);测林分平均高;查标准表:得出小班每公顷蓄积②标准地或样地调查法:选有代表性的标准地(样地);每木调查;查一元材枳表;得出标准地(样地)的蓄积③实验形数法:求小班每公顷断面积(角规);测平均高;求小班每公顷蓄积量。
M=G* (h+3) *f④目测与抽样调查结合法:抽样调查解决调查总体的蓄积量,目测调查取得小班的森林蓄积量。
以抽样调查的结果作为控制,以保证总体精度。
当实测结果在抽样结果区间时,以实测为准,否则查找原因⑤回归估计法:利用航空彖片判读的蓄积量,或已有的森林资源清查的蓄枳屋资料,与部分现地实测蓄积量建立回归估计,推算小班单位面积蓄积量6简述林班区划的方法。
①人工区划法:以方形或矩形进行的人工区划,林班的形状呈较为规整的图形。
林班线需用人工伐开。
设计简单,林班面枳人小基本一致,适用于平坦地区及丘陵地带的林区及部分人工林区。
不适合起伏较人的山区②自然区划法: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及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等作为林班线划分林班的方法。
林班多为两山夹一沟,如面积过犬时,可以一个坡面作一个林班。
可不伐开林班线,节省工作量,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
但林班面积大小不一,不利于调查统计及识别方向③综合区划法:自然区划与人工区划两种方法的综合。
克服了前两种方法的不足,是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
组织实施时技术要求较高7简述森林经营方案的主要内容。
1)说明书:森林经营方案的主体文件①林业局(场)所在地区自然及经济概况②森林资源条件③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④组织经营单位第2页共5页第3页共5页⑤森林主伐利用设计⑥营林设计⑦林产工业设计⑧非木质林产品的可持续利用规划 ⑨基本建设的规划设计⑩有关的机构、人员、贵权利落实11投资概算及经营效果2)附件① 森林经理调查全部原始资料,包括各项专业调查报告 ② 森林资源统计表、簿 ③ 经济定额、技术经济指标等④ 立地类型表、造林类型表、森林经营类型表等“三表” ⑤ 图面材料:A 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E 各项经营措施规划设计图、专项图以及表明林业局(场)地理位置及经济联系的各种略图8材积控制法中的计算较差法公式,简述其出发点和收获调整的原理。
较差法又叫海耶公式:Ew —年伐蓄积 Vw —现实林蓄积量Zw —现实林连年生长量 a —调整期Vn —法正蓄积量出发点:经过一定的调整期,将现实林蓄积调整为法正蓄积量,故属法正蓄积法范畴原理:当V\v=Vn 时,则相当于z 的量被收获了,维持了法正蓄积,当Vw 与Vn 有偏差时,或通过采伐或 通过保留,导向法正蓄积五、计算1某地位级杉木经营类型森林面积、蓄积,按龄级分配如下,龄级期为5年,该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21年 问:(1)分别按成熟度公式,第I,第I 【龄级公式计算采伐面积和蓄枳— 过熟林面积/一个龄级期年数=(15+5) /5=41iin 2 过熟林蓄积/一个龄级期年数=(2400+1000) /5=680m 3过、近熟林面积/2个龄级期年数=(20+15+5) /10=41mr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年伐面积=(2400+1000) / (15+5) *4=680m 3过、近、中龄林面积/3个龄级期年数=(30+2X15+5) /15=4.671mr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年伐面积=(2400+1000) / (15+5) *4.67=793.911? (2) 平均生长量公式:年伐蓄积=Zi+Z2+Z 3+Z4+Z5+Z6=nii /ai /a : +m 3 /a 3 +1114 /a 4 +1115 血 +m<5 /a 6=30/2.5+1500/7.5+2400/12.5+2200/17.5+2400/22.5+1000/27.5 =672.74m 3Z —各龄级平均生长量m …各龄级蓄积量a …各龄级年龄中值(1) 成熟度公式: 年伐面积=成、 年伐蓄积=成、 第I 龄级公式:年伐面积=成、 年伐蓄积=成、 第I 【龄级公式:年伐面积=成、 年伐蓄积=成、六、论述1分述法正林的内容。
法正林就是在各个部分都达到和保持着完美的程度,能完全和连续地满足经营目的的理想的、标准的森林(美国林学会)法正林的内容:即法正林的条件①法正龄级分配。
也称法正龄级配置出发点:法正林每年收获相同,且采伐者为成熟林木策略:从理论上讲,同样地位级的全林要具备一年生至伐期龄相差一年的各龄阶的林木,而且各龄阶的面积要相等。
即此龄阶数,等于轮伐期U在同一经营单位内,要求具备从幼林到伐期龄各个年龄的林分,而且各年龄林分具备均等的改位面积改位面积:把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统一到与标准立地质量相对应的面积②法正生长量。
也有称法正蓄积的生长量即正常的生长。
指在同一经营单位内,具有各年龄及其相应的立地条件卞的充分生长量(完满疏密度)。
法正生长:各林木依其年龄有与土地生产力相当的生长量法正蓄积的连年生长量即法正林全林一年间的生长量,常为固定的数量。
对于乔林皆伐作业,计算结果显示其法正生长量等于伐期林分的材积Z=niu即当具备法正龄级分配的条件下,经营单位的法正生长量(Z〉等于到达伐期的林分(最老林分)的蓄积量(1%)③法正蓄枳量。
能够得到每年均等材积收获的正常的蓄枳。
指在同一经营单位内,各林分的法正生长量(乙)所形成的林分蓄积量(m)的合计值Vn,即从一年生到轮伐期的各年龄的林分蓄积量的合计法正蓄积有主林木和副林木之分,但一般以主林木的法正蓄积作为对象法正蓄积因时间而不同:秋季〉夏季〉春季④法正林分排列。
构成森林的各个林分,具备适宜于林木的利用、更新、保护的适当的配置状态。
即按经营目的保持各林分位置间适当的相互关系,以保护森林和确保永续收获的实现。
为保护、造林乃至利用上的要求,对于每一林分的采伐与更新,应有一定顺序,以定其空间排列。
按照一般原则,以防御暴风为第一要义⑤法正采伐量。
也叫法正收获量具有上述条件的森林具有法正采伐量,指每年相等的收获,即维持法正状态时采伐的材积。
这不是法正林的要件上列五项中前三项为质的要件,后两项为量的要件,而最后一项又为从属要件;其它三要件完成,则林木的材积自然成为法正蓄积2如何用检査法对异龄林进行收获调整?检查法不受经营单位内林分大小及多少限制,现代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即在此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