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复习题
⑤皆伐地段有霜冻和干旱问题 ⑥杂草问题 ⑦收获不充分 ⑧形成同龄纯林,在生态方面和经济方面都不稳定,木材质量不高 2)渐伐作业法 为了给更新提供种源和保护更新幼树,在成熟林伐区内 2-4 次逐渐地把全部林木伐尽 属前更作业性质,更新在林木采伐前完成,采伐的过程也即更新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相当于 1-2 个龄 级期,形成同龄林 特点:在一个轮伐期(更新周期)内进行多次采伐。典型的渐伐分为四次,每一步骤都是为保证更新,实际 中各阶段可灵活并舍。是同龄林作业法中最为灵活的一种。 优点:①天然更新 ②收获集中在一个地点 缺点:①透光伐后易受暴风雨灾害 ②杂草危害 ③大量分枝 ④直到最后采伐前,收获木材量一直很少 ⑤出材质量低 ⑥一般形成同龄纯林 ⑦天然更新幼苗形成浓密林分,抚育费用昂贵
2 如何用检查法对异龄林进行收获调整?
检查法不受经营单位内林分大小及多少限制,现代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即在此法的基础上发展而 来。其基本思想是在异龄林各径级间按蓄积保持一定比例关系,以获得目的材种最大生长量和优良材种。主 要根据森林的实际生长情况确定采伐量,通过定期(一般 5-10 年)不断检查连年生长量与采伐量的出入, 以判断蓄积量是否增减或保持不变。 据毕奥莱主张:
A 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 B 各项经营措施规划设计图、专项图以及表明林业局(场)地理位置及经济联系的各种略图
8 材积控制法中的计算较差法公式,简述其出发点和收获调整的原理。
较差法又叫海耶公式:
Ew—年伐蓄积
Zw—现实林连年生长量
a—调整期
Vw—现实林蓄积量 Vn—法正蓄积量
出发点:经过一定的调整期,将现实林蓄积调整为法正蓄积量,故属法正蓄积法范畴
原理:当 Vw=Vn 时,则相当于 z 的量被收获了,维持了法正蓄积,当 Vw 与 Vn 有偏差时,或通过采伐或
通过保留,导向法正蓄积
五、计算
1 某地位级杉木经营类型森林面积、蓄积,按龄级分配如下,龄级期为 5 年,该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 21 年
问:(1)分别按成熟度公式,第Ⅰ,第Ⅱ龄级公式计算采伐面积和蓄积
主要考虑为采伐林分的标记及采伐监控等具体活动的安排 第1页共5页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复习题——
一般地,制定两到三个层次的经营计划比较有用
4 选择一个同龄林作业法(皆伐/渐伐),介绍其采伐更新特点及优缺点。(二选一)
1)皆伐作业法 在较大林地上将老龄主伐木一次伐光。通常采用人工更新 属后更作业性质,更新在采伐后进行,形成同龄林
2 简述异龄林的理想结构。
异龄林的特点是在同一林分内具有老幼各种年龄林木的多层结构。异龄林的理想结构模式为法正异龄 林,即择伐标准林 ①株数按年龄法正分配:在同一类型的异龄林中,各不同年龄的林木株数分配曲线呈反 J 型 ②株数按直径法正分配(最重要):呈反 J 型分布 ③蓄积按直径法正分配:呈 J 型分布 ④理想的异龄林还要求林分内有均匀分布的树群
6 简述林班区划的方法。
①人工区划法:以方形或矩形进行的人工区划,林班的形状呈较为规整的图形。林班线需用人工伐开。设计 简单,林班面积大小基本一致,适用于平坦地区及丘陵地带的林区及部分人工林区。不适合起伏较大的山区 ②自然区划法: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及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等作为林班线划分林班的方法。林班多为两 山夹一沟,如面积过大时,可以一个坡面作一个林班。可不伐开林班线,节省工作量,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 的山区。但林班面积大小不一,不利于调查统计及识别方向 ③综合区划法:自然区划与人工区划两种方法的综合。克服了前两种方法的不足,是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方 法。组织实施时技术要求较高
改位面积:把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统一到与标准立地质量相对应的面积 ②法正生长量。也有称法正蓄积的生长量 即正常的生长。指在同一经营单位内,具有各年龄及其相应的立地条件下的充分生长量(完满疏密度)。
法正生长:各林木依其年龄有与土地生产力相当的生长量 法正蓄积的连年生长量即法正林全林一年间的生长量,常为固定的数量。对于乔林皆伐作业,计算结果 显示其法正生长量等于伐期林分的材积 Z=mu
树群是由不同年龄和大小直径的林木所组成。法正异龄林是由无数相对稳定而平衡的树群构成的森林植 物群落,从而可以完善地保持着森林环境
3 森林经营计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长期计划。计划期 10 年以上 涉及计划单位长期的木材供应、林地规模的扩张、生境恢复等 具有长的时间框架,不涉及森林经营活动的详细处理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复习题——
1 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需要的时间 2 小班经营法:直接以一个小班或地域上相连接的几个小班为独立经营单位,设计和执行经营措施的方法 3 主伐年龄:也称伐期龄。实行皆伐作业的森林经营单位内,各小班可以进行正常主伐的年龄。一般以龄级 表示 4 森林资源调查:查清、查准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消长的比例关系,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规律 5 森林经营方案:对一定地域内的森林资源按时间顺序和空间秩序安排林业生产措施的技术性文件。又称施 业案 6 森林收获调整:从经营的森林中,预测今后一定期间内可能收获的数量,把这个内容按经营目的进行调整 (井上由扶) 7 森林作业法:根据既定的森林培育原则而对构成森林的林作进行抚育、采伐和更替而导致具有显著不同外 观的林作的操作过程(美国) 8 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和任务的状态。这个时期的年龄称森林成熟龄 9 回归年:即择生长,再恢复到能够采伐 利用大小为止的经营周期 四、简答
年龄((2)a)按平均E生W0长-5量Z公W 式 计VW6算-a1年0V伐n 蓄积 11-15
16-20
21-25
龄级
Ⅰ
Ⅱ
Ⅲ
Ⅳ
Ⅴ
26-30
Ⅵ
面积(hm2) 20
30
30
20
15
5
蓄积(m3) 30
1500
2400
2200
2400
1000
龄组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答:
(1)成熟度公式:
年伐面积=成、过熟林面积/一个龄级期年数=(15+5)/5=4hm2
即当具备法正龄级分配的条件下,经营单位的法正生长量(Z)等于到达伐期的林分(最老林分) 的蓄积量(mu) ③法正蓄积量。 能够得到每年均等材积收获的正常的蓄积。指在同一经营单位内,各林分的法正生长量(zi)所形成的林分 蓄积量(mi)的合计值 Vn,即从一年生到轮伐期的各年龄的林分蓄积量的合计
法正蓄积有主林木和副林木之分,但一般以主林木的法正蓄积作为对象 法正蓄积因时间而不同:秋季>夏季>春季 ④法正林分排列。 构成森林的各个林分,具备适宜于林木的利用、更新、保护的适当的配置状态。即按经营目的保持各林分位 置间适当的相互关系,以保护森林和确保永续收获的实现。 为保护、造林乃至利用上的要求,对于每一林分的采伐与更新,应有一定顺序,以定其空间排列。按照 一般原则,以防御暴风为第一要义 ⑤法正采伐量。也叫法正收获量 具有上述条件的森林具有法正采伐量,指每年相等的收获,即维持法正状态时采伐的材积。这不是法正林的 要件 上列五项中前三项为质的要件,后两项为量的要件,而最后一项又为从属要件;其它三要件完成,则林木的 材积自然成为法正蓄积
7 简述森林经营方案的主要内容。
1)说明书:森林经营方案的主体文件 ①林业局(场)所在地区自然及经济概况 ②森林资源条件 ③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 ④组织经营单位 第2页共5页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复习题——
⑤森林主伐利用设计 ⑥营林设计 ⑦林产工业设计 ⑧非木质林产品的可持续利用规划 ⑨基本建设的规划设计 ⑩有关的机构、人员、责权利落实 11 投资概算及经营效果 2)附件 ①森林经理调查全部原始资料,包括各项专业调查报告 ②森林资源统计表、簿 ③经济定额、技术经济指标等 ④立地类型表、造林类型表、森林经营类型表等“三表” ⑤图面材料:
小径木(20-30cm)、中径木(35-50cm)及大径木(55cm 以上),三个直径级组的蓄积比例以 2:3:5 为最理想。
在瑞士的条件下,基本蓄积(周期开始时的蓄积量)以每公顷 300-400M3 时,生长量和生长率最大。 检查时,以上述比例检查各径级的蓄积量是否充分。对蓄积量过剩的径级要尽量采伐其过剩量;对不足的径 级,除了在立木状态的调整上有必要采伐的以外,应尽量保存。根据需要,各径级都可能择伐。
年伐蓄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年伐面积=(2400+1000)/(15+5)*4.67=793.9m3
(2)平均生长量公式:
年伐蓄积=Z1+Z2+Z3+Z4+Z5+Z6=m1 /a1 +m2 /a2 +m3 /a3 +m4 /a4 +m5 /a5 +m6 /a6
=30/2.5+1500/7.5+2400/12.5+2200/17.5+2400/22.5+1000/27.5
1 什么是森林经营类型?简述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
在林种区内,根据小班特点,进行归类组织,采取相同的经营利用措施,所组织起来的单位,称为森林 经营类型或叫作业级。 组织经营类型的主要依据: ①树种的不同。林分或有林地小班之间,最显著的差异是树种不同 ②立地质量的不同。优势树种或主要树种相同,而立地质量差别显著、且各占一定的面积比例时,小班(林 分)的自然生产力有较大的差别,可以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 ③森林起源的不同。优势树种相同而林分起源不同,则林木的寿命、生产率、材种、出材量以及防护效能均 不同,可分别组织经营类型 ④经营目的不同。根据经营目的不同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
5 介绍小班蓄积量的计算方法。(另一种问法:蓄积量落实到小班的计算方法)
①目测调查法:求小班每公顷断面积(角规);测林分平均高;查标准表;得出小班每公顷蓄积 ②标准地或样地调查法:选有代表性的标准地(样地);每木调查;查一元材积表;得出标准地(样地)的 蓄积 ③实验形数法:求小班每公顷断面积(角规);测平均高;求小班每公顷蓄积量。M=G*(h+3)*f ④目测与抽样调查结合法:抽样调查解决调查总体的蓄积量,目测调查取得小班的森林蓄积量。以抽样调查 的结果作为控制,以保证总体精度。当实测结果在抽样结果区间时,以实测为准,否则查找原因 ⑤回归估计法:利用航空象片判读的蓄积量,或已有的森林资源清查的蓄积量资料,与部分现地实测蓄积量 建立回归估计,推算小班单位面积蓄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