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讲解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讲解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讲解众所周知,中学生的语法学习,对推进学生学习更多更深的语言,大有裨益,同时也是必要的。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讲解,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讲解:修改病句(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

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

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

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

6、修辞:(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反问(2)句式的变换和选择:①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

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变否定句,一种方法是找反义词加“不”,还可以变双重否定句。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讲解:谓语前置(1)宾语前置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

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

其类有三: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

例如,① 大王来何操 ?② 沛公安在 ?③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④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⑤ “许子冠乎?”曰:“冠。

”曰:“ 奚冠?”曰:“冠素”。

⑥ 吾谁欺,欺天乎?上解中疑问代词“何”、“安”、“谁”、“孰”、“奚”,都是用作宾语而置于谓语的前边的。

例(3)的“敢”是能愿动词,它必须与动词连在一,所以“谁”用在“敢”之前。

最有启发性的是例(6),“欺天乎”当然也是疑问句。

但由于“天”这个宾语是名词。

不是疑问代词。

所以放在动词“欺”的后面。

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要前置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母、无、未、、弗、勿、莫等。

例如: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②臣未之闻也 (未闻之)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无诈尔…)④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莫欺之)△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格式,在上古汉语中相当严格的。

据统计,《左传》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占98.4%。

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并不那么严格,先秦古籍中就有一些后置的情况。

例如: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汉代以后,这种宾语更是大量后置,例如:②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虽然汉代以后的文言文,前置和后置并存。

我们可以认为前置是沿袭先秦语法规则,是文人仿古的结果。

(三)宾语后有结构助词“是”、“之”等为了突出宾语而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用上“是”或“之”,构成“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例如:① 宋何罪之有 ?②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③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④ 我周之东迁,晋郑依焉。

⑤ 王贪而无信,唯蔡是感。

(感通憾怨恨)⑥ 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责备你)其各例意思分别是:宋有何罪、说的是虞虢、将灭虢、依晋郑、感蔡、过尔。

为了强调行为的单一性、排他性和论断性,便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的格式。

以上例就是这种格式。

这种句式仍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惟命是从”“唯利是图”“唯才是举”等。

其他语句如:1惟余马首是瞻。

(只要看我的马头就行了)2惟陈言之务去。

(只要是陈旧的语言就务必去除)以上各句翻译要体现出“只要…就”的意思来,如只要是命令就听从,只要有利就图,只要是人才就举荐。

古汉语中,还有些没有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但并不多见。

(2)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名词中心语前面,用来修饰中心语。

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或者因为定语过长没,而为了使语言更流畅,于是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后边。

今译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语前面,其格式有三类〈1〉数量性定语后置① 命子封帅车-- 三百乘以伐京。

② 不豫不穑。

胡取禾--三百廛兮。

③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

〈2〉修饰性的定语后置①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分别译为:“长长的剑”(陆离,形容剑之长),“高高的切云冠”(崔嵬,形容冠之高)。

高高的庙堂,远远的江湖。

〈3〉“者”字短语作定语后置① 太子宾客 -- 知其事音,皆白衣冠道之。

②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

殆不可数③ 村中少年 -- 好事者驯养一虫。

译为“知其事的太子宾客:“突怒偃蹇,负土而出。

争为奇状的石头:“好事的少年”。

都因为有“者”字标志而将定语后置。

(3) 介词宾语前置介词结构的宾语通常是在介词后面,但在古代汉语中,也可放在介词之前,主要以下两种:〈1〉疑问句中,介词的宾语前置①许子奚为不自织? (为什么?)②何以战? (凭什么?)③客胡为若此 (为什么?)④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 (为何?)⑤ 学恶乎始 ? 恶乎终 ? (从哪里?)〈2〉一般句式中的介词宾语的前置。

为了强调介词的宾语,虽无形式标志,但也可以将宾语提到介词之前。

例如:①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②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③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待。

在现代汉语中,还有“ 夜以继日”这类成语是古汉语的遗够(4) 介宾语短语的位置介宾短语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这是古今汉语相同的。

但是,古汉语中表示方式、时间、处所、原因、比较、被动等的介宾断语务作补语。

“以、宾”式短语作状语。

补语参串,而这些补语的短语,今译时一般要作状语翻译。

若仍作补语直译,便感到生际别扭,如:① 何不试之以足 ?(用脚试试)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④ 兵数破于齐秦。

⑤ 名垂乎后世。

例①、②是介对象,③介处所,主动者,⑤介时间,今译时,都应译作状语。

(5) 谓语前置主倒置,是为了突出谓语的意义加重谓语的语气或感情色彩,或是为了合乎讲对仗,押音韵,如①子耶,言伐莒者?②甚矣,汝之不惠!③ 美哉室!④ 大哉,其之为君也!⑤ 灼灼其华⑥ 竹喧归浣女,动下渔舟以上之例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

A.疑问句B.感叹句C.旧诗词押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精诚所至金石为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讲解: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

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

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

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

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

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

(单句)(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

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

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

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①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

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

②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

)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