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学前教育”促使学前教育与时俱
进地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崭新的网络学习的环境,互联网凭借其诸多的优点与更加完备的功能,不断的革新着当代的教育,本文着重分析了互联网在当今学前教育中对幼儿个性的影响,最后在学前教育中的网络学习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与思考。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网络的应用在短时间内扩展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互联网”、“幼教”着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行业也开始有了新的火花。
“幼教+互联网”,并不是只是互联网与幼教行业简单的相加,这两者的巧妙融合,其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本文浅述了学前教育中幼儿学习方式、教师教育方式与教育角色、
家园合作等方面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的转变。
一、问题现状
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转变了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实现幼儿学习方式、幼儿园教学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表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现代的学前教育中,幼儿的主动性学习、个性化的学习并没有得到体现。
幼儿学习的方式大多还是停留在以老师为主体的“教”的形式上。
教师的角色也处于传统的主体地位,幼儿
在园的学习、游戏情况也无法与家长及时沟通反馈。
互联网应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是幼儿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一是能够发挥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进一步发展。
二是能让老师转变角色、发展自我、更好地家园合作共育。
二、理论依据
(一)维果斯基理论
维果斯基倡导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与他人相互影响的活动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丰富多变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才能。
(二)加德纳理论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涉及到了“多元智能”的一些理念。
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指出了智力的涵义。
由于不同的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特点和学习的差异性,通过互联网等新式手段进行个别化教育,从而使每一个孩子获得个人的最优发展。
三、互联网技术对学前教育儿童主动学习的影响
1、促使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小学的网络环境常常设立一些虚拟的情景来促进学习,如PPT 幻灯片指导教学,视频辅助语文教学等等。
幼儿园网络环境同样也可以为幼儿创设相同的虚拟环境,如宽热
闹的马路,动物园等在幼儿园内无法实现的场景,这些虚拟的场景是培养幼儿想象力、提升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方式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
第一种类型:PPT 式微课程,此课程比较简单,PPT 由文字、音乐、图片构成,设计PPT 自动播放功能,然后转换成视频,时间在5分钟左右。
幼儿期的认知过程以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为主导形式,并逐渐开始带有一定的自觉性,微课以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展开教学,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无论有没有老师、家长的陪伴,幼儿都能通过观看微课的视频,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例如:大班幼儿学习乐器的使用,尝试将小乐器的图片和简单文字进行结合,让孩子们图和字同时配对掌握,并配以事先录制好的声音,让孩子们在结合视觉、听觉的基础上有效地掌握小乐器。
另外,我将乐器的使用方法,录制小视频,孩子们点击链接即可观看如何演奏小乐器,更加直观,鲜明地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乐器的使用方法,无须经由老师介入指导,也不会产生孩子们无所事事的情况出现。
第二种类型:讲课式微课程:由老师按照微课程要求,按照模块化进行授课拍摄,经过后期剪辑转换,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 10分钟。
微课是针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或某一环节设计的,因此在选材和确定微课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深层次地思考教学
目标和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寻找突破口,充分地研究学情,做到课堂无幼儿,心中有孩子,这本身是一个“备教材、
备孩子”的教学准备过程,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
微课短而精,正好弥补了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弱点,但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将教学要领清晰地展示出来,所以要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有效促进幼儿学习的内容进行编辑。
第三种类型:动画flash 微课程:运用已有的动画软件
帮助幼儿学习乐曲和乐器的演奏方式。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音乐活动中的应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多媒体软件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悠扬悦耳的音乐,唤起了幼儿高涨的学习兴趣。
能够激发兴趣,使得幼儿的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例如:大班幼儿自主性活动中,孩子们每次对唱歌、演奏的形式显得颇为无聊,兴致缺缺。
于是老师想到,在孩子们熟悉的 iPad 上下载一些现有的歌曲学
习软件,孩子们一边欣赏歌曲flash 动画,一边可以用纸笔记录歌词,还可以跟着唱唱跳跳,学学奏奏,而不再是单一
的演唱和演奏。
互联网的功能十分强大,已经具有作为老师的潜能,孩子们与其交互过程即可学习到丰富的知识。
学习者的个体性在网络学习中也得到充分的展现。
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事物各个方面的评判也不同,而非以唯一的标准进行衡量,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