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复习题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
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
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
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例如:某种商品的垄断生产者由于几乎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可以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垄断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9.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答: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由此产生经济生活中价格总水平上升。
货币量增长引起了通货膨胀。
10.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如何相关?答: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权衡取舍,这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造成的。
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人们可用于支出的货币数量减少了,但是商品价格在短期内是粘性的,仍居高不下,于是社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量减少,消费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
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抑制增加了失业量。
问题与应用7.社会保障制度为65岁以上的人提供收入。
如果一个社会保障的领取者决定去工作并赚一些钱,他(或她)所领到的社会保障津贴通常会减少。
A.提供社会保障如何影响人们在工作时期储蓄的激励?答:社会保障的提供使人们退休以后仍可以获得收入,以保证生活。
因此,人们不用为不能工作时的生活费而发愁,人们在工作时期的储蓄就会减少。
D.与较高收入相关的津贴减少如何影响65岁以上的人的工作激励?答:与较高收入相关的津贴减少会使65岁以上的人在工作中不再积极进取。
因为努力工作获得高收入反而会使得到的津贴减少,所以对65岁以上的人的努力工作的激励减少了。
8.最近改革政府反贫困计划的法案限制许多福利领取者只领取两年的津贴。
A.这些变动如何影响对工作的激励?答:这项反贫困计划法案的改革会激励那些只能领取两年津贴的福利领取者努力寻找工作,如果在两年内不能使自己获得工作,两年之后,这些福利领取者就没有收入了。
B.这些变动如何反映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取舍?答:这些变动反映了法案改革者提高效率和适当降低公平性的意图。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复习题2.为什么经济学家要作出假设?答:假设可以使解释这个世界更为容易。
对不同的问题作出不同的假设,略去对问题的答案没有实质影响的因素,突出实质性的内容,使我们可以集中进行思考。
3.经济模型应该准确地描述现实吗?答:经济模型不需要准确地描述现实。
所有的模型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它们忽略掉了大量不会对研究结果有实质性影响的细节,向我们说明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模型是为了增进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现实。
4.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
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
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图2—1 生产可能性边界6.经济学分为哪两个分领域?解释每个分领域各研究什么?答: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分领域。
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的个体现象,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总体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7.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实证表述是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是描述性的。
规范表述是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是命令性的。
两者的主要差别是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正确性。
从原则上讲,可以通过检验证据而确认或否定实证描述。
而规范表述的判断不仅涉及事实数据,还涉及价值观的问题。
举例:实证表述:发放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可以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规范表述:政府应该向企业发放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问题与应用6.把下列题目分别归人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A.家庭关于把多少收入用于储蓄的决策B.政府管制对汽车废气的影响C.高国民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企业关于雇佣多少工人的决策E.通货膨胀率和货币量变动之间的关系答:A、B、D属于微观经济学;C、E属于宏观经济学。
7.把下列每种表述归人实证表述或规范表述,并解释之。
A.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B.减少货币增长率将降低通货膨胀率。
C.美联储应该降低货币增长率。
D.社会应该要求福利领取者去找工作。
E.降低税率鼓励人们更多地工作和更多地储蓄。
答:A、B属于实证表述。
它们都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
C、D属于规范表述。
它们是命令式的,在告诉政府应该怎样做。
E属于模棱两可。
它既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又是在向政府提出应该怎样做。
11.谁是现任美联储主席?谁是现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谁是现任财政部长?答:现任美联储主席是格林斯潘;现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是赫巴德;现任财政部长是保罗·奥尼尔。
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复习题1.解释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有什么不同。
答:同一生产者可能同时在两种物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不可能同时在两种物品上都拥有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反映了生产率的高低,比较优势反映了相对机会成本的高低。
2.举例说明一个人在做某件事上有绝对优势,而另一个人有比较优势。
答:拳王阿里无论是进行拳击比赛还是清理自家门前的垃圾都比邻居的小伙子迈克更有效率。
阿里进行半小时的比赛可获5万美元,他也可以在半小时内清理完垃圾。
而迈克清理阿里家的垃圾需要1小时,在同样的时间里,他可以出去打工并赚10美元。
可以看出,阿里在这两件事上都有绝对优势。
但迈克清理垃圾的机会成本是]0美元,阿里的机会成本是5万美元。
因此,迈克在清理垃圾上有比较优势。
3.对贸易来说,是绝对优势重要还是比较优势重要?用你的第二题答案的例子来解释你的推理。
答:对贸易来说,比较优势重要。
从第二题的例子来看,每个人从事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事情,同时相互交换物品或劳务,可以使大家都达到经济上的更优状态。
如上例,阿里不应该清理垃圾,而应该去参加拳击比赛。
他应该雇用迈克去清理垃圾。
只要他支付给迈克高于10美元低于5万美元的工钱,双方的状况都会更好。
4.为什么经济学家反对限制各国之间贸易的政策?答:因为每个国家都会在不同的劳务或物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各国在生产上进行分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使世界经济的总产量增加,同时相互间进行贸易,每个国家的消费者都可以消费更多的物品和劳务,所有的国家都可以实现更大的繁荣。
问题与应用2.玛利亚1小时可以读20页经济学书。
她还可以1小时读50页社会学著作。
她每天学习5小时。
A.画出玛利亚读经济学和社会学著作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图3—1 玛利亚读书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玛利亚阅读100页社会学著作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答:玛利亚读100页社会学著作需要2小时,读20页经济学著作需要 1小时,所以她在2小时内可读40页经济学著作。
她读100页社会学著作的机会成本是读40页经济学著作。
3.美国和日本工人每人每年可以生产4辆汽车。
一个美国工人一年可以生产10吨粮食。
而一个日本工人一年可以生产5吨粮食。
为了使事情简单,假设每个国家有1亿工人。
A.根据这种情况,作出类似于教材表3—1的表。
答:B.画出美国和日本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b)日本的生产查可能性边界图3—2 生产可能性边界答:对美国来说,1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2.5吨粮食;1吨粮食的机会成本是0.4辆汽车。
对日本来说,1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1.25吨粮食;1吨粮食的机会成本是0.8辆汽车。
表3—2 汽车和粮食的机会成本答:美国在生产粮食中占有绝对优势。
美国和日本生产汽车的绝对能力是相同的。
E.哪个国家在生产汽车中有比较优势?生产粮食呢?答:美国在生产粮食上有比较优势,日本在生产汽车上有比较优势。
F.没有贸易时,每个国家有一半工人生产汽车,一半工人生产粮食。
每个国家能生产多少汽车和粮食呢?答:美国1年可以生产出5亿吨粮食和2亿辆汽车,日本1年可以生产出2.5亿吨粮食和2亿辆汽车。
G.从没有贸易的状况出发,举例说明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的状况更好。
答:如果没有贸易,美国和日本1年一共可以消费7.5亿吨粮食(5+ 2.5)和4亿辆汽车(2+2)。
如果美国和日本分工,各司其能。
美国专门生产它有比较优势的粮食,1年可产10亿吨;日本专门生产它有比较优势的汽车,1年可产4亿辆。
两者再进行贸易,互通有无,两国每年可以享受10亿吨粮食和4亿辆汽车,比没有分工和贸易时多出2.5亿吨粮食(10-7.5)。
所以,贸易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4.帕特和克里斯是室友。
他们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理所当然)但也剩下一些时间用于他们喜爱的活动:做比萨饼和制作清凉饮料。
帕特制作1加仑清凉饮料需要4小时,做1块比萨饼需要2小时。
克里斯制作1加仑清凉饮料需要6小时,做1块比萨饼需要4小时。
A.每个室友做1块比萨饼的机会成本是什么?谁在做比萨饼上有比较优势?谁在做比萨饼上有绝对优势?答:帕特做1块比萨饼的机会成本是1/2加仑清凉饮料。
克里斯制作1块比萨饼的机会成本是2/3加仑清凉饮料。
帕特在做比萨饼上既有绝对优势又有比较优势。
B.如果帕特和克里斯互相交换食物,谁将用比萨饼换取清凉饮料?答:帕特将用比萨饼换清凉饮料。
C.可以用若干加仑清凉饮料来表示比萨饼的价格。
能使两个室友状况都更好的比萨饼交易的最高价格是多少?最低价格是多少?并解释之。
答:1块比萨饼的最高价格是2/3加仑清凉饮料,最低价格是1/2加仑清凉饮料。
因为帕特在做比萨上有比较优势,并且机会成本是1/2加仑清凉饮料。
如果两个室友之间实行贸易,他会选择生产比萨饼,并与克里斯交换清凉饮料。
如果1块比萨交换不到1/2加仑清凉饮料,帕特就宁可少生产1块比萨饼,而自己去生产1/2加仑清凉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