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杜牧《江南春》赏析优秀3篇

杜牧《江南春》赏析优秀3篇

杜牧《江南春》赏析优秀3篇杜牧《江南春》赏析篇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的一个生字,并能理解运用3 、在朗读中感受江南美丽春景的同时感受作者借古讽今,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兴亡之感教学重难点:1 、带着想象诵读诗歌,体会江南春景2 、领会诗人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教材分析: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描绘了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PPT 出示几张春天的图片。

说到雪,说到冰想到的都是塞北,说到春,想到的更多的自然是“江南”。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江南的春。

(2 )解题《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江南的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春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你觉得江南的春天,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美!)(2 )带着自己的感受吟诵诗歌。

(3 )指导朗读。

七言绝句应该怎样断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 )一看:朗读诗歌,你看到了什么?(绿叶衬着红花,绿水环绕的村庄,背靠青山,酒家的旗子在春风中微微摆动。

放眼望去,南朝建立的寺庙,在烟雨迷蒙之中若隐若现。

)千里:与“十里”作比较。

四百八十:概数,说明很多。

(2 )二听:莺啼、人声(3 )三闻:花香、酒香(4 )四想:江南的春天真美。

总结:在诗人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是如此的美妙。

可看、可听、可闻、可想。

那我们就一边读一边看,一边读一边听,一边读一边闻,一边读一边想吧。

过渡:在如此美妙的江南美景面前,我们感到的仅仅是美,仅仅是无限的遐想。

但是我们的是诗人想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四、拓展延伸、(1 )介绍写作背景(2 )学习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杜牧《江南春》赏析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1个生字“旗”,认识2个生字“莺、郭”。

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把讽喻之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音乐《水调歌头》屏幕出示相关古诗。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听、唱《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3背春天的诗。

你们关于春天的诗知道得可真多,这个月诵读之星该评给谁呢?这可难位老师了,不过没关系,接着往下比。

4、池州“千载诗人持”有哪些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呢?(其中重要的有2人:大诗人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

杜牧在我们池州做过刺史,关心人民疾苦,贡献最大的算他的《清明》诗,因为有了《清明》我们池州的杏村才名扬千古,名扬四海,感谢杜牧。

)5、今天学习杜牧的江南春板书:江南春,唐,杜牧,七绝二、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反复读(对照拼音读准生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尤其是生字“旗”字,还可以给诗标上平仄,吟诵吟诵)。

2、指名读生字,说字意,组词。

(给二类字说意思,组词,一类字记字形,组词)。

记字形,书空写。

3、指名读古诗。

4、根据平古诗仄反复吟诵。

指名说感受,再读,评价。

三、体会古诗意境美(一)学习1—2句1、(古诗穿越千年,还那么有魅力,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复吟诵1、2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呢?2、生汇报。

“千里”,写出了范围之广,是虚指,指整个江南广袤的大地。

“莺啼”1、想象一下,你听到了什么?黄莺在鸣叫,在哪里,怎样地鸣叫),指导完整地说,我听到了黄鸢在里地鸣叫。

2、谁来模仿一下,(一个一个地鸣/集体鸣)根据声音说诗句或词语。

(师评:这是“几处早莺争爱树”,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上有黄鹂深树鸣……)3、我走到哪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绿映红”1、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画面?2、“千里绿映红”呢?(到处是绿树簇拥着红花)3、指导看图,小结(鲜艳的红与明亮的新绿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给人强烈地视觉冲击,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4、你想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美景呢?(百般红紫斗芳菲日出江花红胜火桃红复含宿雨水上桃花红欲燃)“水村山郭”1、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画面?2、也可以用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画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过渡:美好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一定也很美吧?从哪儿看出来呢?)“酒旗风”1、酒旗迎风招展,表示这儿是酒店。

2、迎风招展的酒旗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儿怎样?(这儿谈笑风生,人声鼎沸,这儿歌舞升平,这儿美酒飘香,这儿人来人往……)3、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放入诗中,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指名轮读1、2句。

(又听到了,又看到了,这还是画吗?分明是来到了唐朝的江南呀!)4、读1、2句,看插图,引导说诗意,指名说、齐说。

(广袤的江南大地上,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花红柳绿,到处是依山傍水的山村和城市!到处是酒旗招展、招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5、看到这巨幅江南春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想送给他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好吗?(春深似海、世外桃源、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光无限、春色无边、莺歌燕舞、诗情画意、春光明媚……)6、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景有多美,爱就有多深)过渡语:是呀,这样一位有政治才华的爱国诗人,生不逢时,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生活在一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的晚唐,社会沉闷压抑,有识之士受到排挤。

杜牧熟读史书,看透时局而又无法力挽狂澜。

他的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呀,当一切美景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时,诗人远眺掩在苍茫烟雨中的楼台踪影,感慨万千。

(二)学习3、4句1、反复吟诵3、4句。

2、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寺楼台烟雨)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的意思。

(放眼望去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寺,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4、前2句写的是眼前春景,后两句就与古代历史联系起来了,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写今,怀古。

5、诗人为什么要怀古呢?6、作者生活的晚唐,统治者当时也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

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

结果这些林立的寺庙不仅没有改变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统治者的灭亡。

这真是对南朝统治者的极大讽刺,三百多年过去了,作者重提此事,仅仅是讽刺南朝统治者吗?言外之意,警告当朝的统治者不要再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

这种写法叫借古讽今。

7、烟雨中的楼台,仿佛在说:南朝统治者呀,;当朝统治者。

8、“烟雨”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象到春雨的样子,古诗句也行?(轮说)(小雨润如酥,画船听雨眠,润物细无声)。

9、师小结“烟雨”如梦如烟,如烟如雾让我想起了“无边丝雨细如愁”既写雨,也是写愁,那种愁呀,无边无际,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笼罩着千里江南、笼罩在作者的心头。

前两句景色有多美,诗人爱就有多深,爱有多深,忧国忧民情感就有多浓。

他在《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写到“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同时这样美好景色中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前途充满着幻想,虽愁却不消沉,体现了作者诗歌俊爽的风格。

10、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齐诵全诗。

11、古诗还可以配乐唱,根据诗的情感选用合适的音乐播放《水调歌头》伴奏。

四、品艺术美这首诗有动静的映衬,色彩的映衬、山水的映衬、城郭的映衬,“千里”是空间上的拓展,“南朝”是时间上的追溯,前两句写今、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气势恢宏的江南春画卷,给人立体的艺术享受。

五、课外延伸杜牧七绝咏史诗,成就最高,创作了许多“二十八字史论”这誉的优秀作品。

希望同学们课后更多地走进杜牧其人,其诗。

板书设计江南春唐杜牧写今七绝“二十八字史论”平长仄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怀古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赏析篇三一同学们好!老师好!谁来读一读今天要学的这首诗的题目,我指着板书期待着。

我依次请了高莹、蒋诚读了以下,然后请同学们齐读。

接着我问:由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江南。

徐凯的插嘴让大家一笑。

我又指了另一个同学来回答。

我想到了江南的景色非常美丽。

我以强调的方式肯定了他。

于是又请。

我想到了江南的美景。

一个女生说道。

我想到了江南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成成说。

我期待。

我想到了山上的小树披上了嫩绿的颜色,遍野的油菜花全部开了,金黄金黄的。

师:哦,在你心目中,江南的春天是这样的美。

是吗?还有发表的吗?蒋诚:江南的小菜。

蒋雨雯:忆江南。

我请他们背,结果大家结结巴巴的。

这时,蒋雨雯说音乐书上有的,这样学生很快将注意力放在了音乐书上,有手快了已经拿出书来在找了,李淑华首先举起手,我请她读了一遍。

此时大家都已经找到。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我给起了个头,大家读了起来。

结果同学们将最后的能不忆江南的忆江南又读了两遍,他们当做在唱歌了。

我稍作提醒,就转入正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同样也是唐代的诗人(生说杜牧)他的作品,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能不能将它给读正确读流利了。

生开始读。

■二一分钟后,我指挥,生停读。

第一个起来读的是蒋昀廷,她读得好,大家鼓掌了。

但是细细一听,发现她将烟雨的烟读成了音。

我没有及时指出来,是因为自己不够用心。

接着是徐凯读,他将郭读错了,我请大家读一遍,并指出这是《射雕英雄传》里有一个姓郭的,叫郭靖!这个名字里是指姓,在诗句里面是什么意思呢?山郭的郭就不是姓了。

是靠山的城墙。

副班长说。

这里,山是靠山的意思,郭是城墙的意思。

连起来的意思就是靠山的城墙。

我作了一个简单的明示!接着我和大家一起念了两遍这个生字。

下面我又请黄达愿来读,其实我实在检查他的学习。

果然读得不准确,也不流利。

掌声,这掌声是一种鼓励,也是同学们的一种友好的习惯。

我请他再读一遍,并帮助他,然后又请了两位后进生读。

我指着旗问孩子知道怎么读吗?他们当然能读。

我突然叫起来一个同学,问他知道我叫他们干什么吗?他说不知道。

不知道,依然举手,说明你很自信,是吗?那家伙点点头,要知道他平时极少举手的。

你怎么把这个字给记住?把日期的期右边的月改成左边的方。

有学生说错。

达愿指着窗外的旗杆上的国旗说,看看那个就知道了。

马上有人反对:看那个只能知道旗帜的样子,又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写这个字?又一人方法不对。

接着又一高人出现:旗帜是方方正正的,所以用方字旁我这时总结:其实这个字分三部分来记忆,第一部分是方字旁,第二部分是撇横,第三部分是其。

我们来看,方这个偏旁表示意思,那么其表示的是读音。

是的,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大家在记忆一下。

现在跟着我来写写看。

■三我看读准已经可以了,于是转向理解诗歌的意思:咱们听好,有人说诗是最精练的语言,这样一首诗把标点符号,题目都算进去,总共的字数是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