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杜牧《江南春》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得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得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得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得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与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就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译文及注释二
韵译
辽阔得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
散译
干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得绿树红花,有临水得村庄,有依山得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得酒旗。
昔日到处就是香烟缭绕得深邃得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得烟雨之中.
注释
⑴莺啼:即莺啼燕语.
⑵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得小旗.
⑶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得宋、齐、梁、陈政权.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与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就是虚数。
⑷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得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得广阔、深邃与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得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得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得村庄、依山得城郭、迎风招展得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得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得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得原因,除了景物得繁丽外,恐怕还因为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就是因为这种繁丽就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得。
所以,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就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
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瞧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得说法就是对得,这就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得需要。
同样得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瞧,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就是晴天得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仅仅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
不过,还需要瞧到得就是,诗人使用了典型化得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得特征。
江南特点就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
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得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得美丽景色。
诗得前两句,有红绿色彩得映衬,有山水得映衬,村庄与城郭得映衬,有动静得映衬,有声色得映衬。
但光就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得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得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得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得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得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得色彩.这样得画面与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得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得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得历史色彩.“四百八十”就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得一种说法。
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得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得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得图画,表现一种深邃幽美得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得情思,给人以美得享受与思得启迪。
《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得审美就是超越时空得、淡泊洒脱得、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得思想,而它们所表现得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得诗情。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得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就是分歧较大得地方。
有得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就是以佞佛得,杜牧所处时代得佛教也就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就是讽刺。
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与佛道误国得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她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得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得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得研究者不以为然。
她们仅仅认为这首诗仅仅描绘了江南得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得赞美与神往。
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得推论。
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遗留下来得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
她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
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与僧人交过朋友。
得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她对佛寺楼台还就是欣赏流连得.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得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得侵蚀着这个巨人得身体.这就是一首素负盛誉得写景诗。
小小得篇幅,描绘了广阔得画面.它不就是以一个具体得地方为对象,而就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得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赏析二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体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
“千里"就是对广阔得江南得概括。
这里到处就是莺啼,无边得绿叶映衬着鲜艳得红花。
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得景色自然就是江南特有得。
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得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得与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
这就是多么明丽得江南啊!
一二句写得就是晴景,三四句写得就是雨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春天得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
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得数以百计得佛寺。
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得佛寺,被迷蒙得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得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得色彩.“四百八十”就是虚数,不就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
其中应指现存于江阴青阳镇得悟空寺。
全诗以高度概括得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得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得春景。
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一首七言绝句,能体现出这样一幅广阔得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同时杜牧还留下了一首《芙蓉湖》),赞誉江阴美景:
丹树村边烟火微,碧波深处雁初飞。
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