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成果表
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
2、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22、狼牙山五壮士
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越多越好。
23、难忘的一课
1、抄写文中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阅读相关资料加深体会。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3、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难点
1、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2、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材解读(分课时)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衷心祝福。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教学过程中,采用体会诗句、理解背景材料、有感情的朗读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单元课时分配
《圆明园的毁灭》2课时
《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
《难忘的一课》1课时
《最后一分钟》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训练七3课时
回顾、拓展七1课时
复习课1课时
作业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第一课时
1、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背诵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搜集文字或者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列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这一单元编排了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略读课文《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凭借插图,和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在课堂上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无能,了解中国所蒙受的耻辱,了解当今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先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概括各部分的小标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到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在学生感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树立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取得文道统一的教学效果。
集体备课成果
时间:2017.11
年级:五年级
学科:语文
第七单元
主备人:何丹丹
内容
主备
建议
单元主题
勿忘国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
3、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浓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注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本文,可让学生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想想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全班重点研读“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用心感受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语文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第七单元编排了“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专题演讲,写读后感、交流与展示等语文实践训练。这是对第七组课文学习的一种巩固、拓展与延伸。可谓是“学以致用”。
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注重以读激情。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连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课文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