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6-20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浓厚的“天下”情结。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喊出了杜甫的大爱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范仲淹的远大抱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展现了顾炎武的责任担当,“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表现了袁隆平的济世情怀……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同的声音。
有的说:“'天下’是那些伟人考虑的事情,我只负责照顾好自己的‘小家'。
”有的说:“‘天下’对我来说太抽象,我刻苦学习,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才比较实在J 也有的说:“做好自己的事,不给国家添麻烦就行了。
” 假如你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以“胸怀天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只有谈明白了“阅读”的必要和重要,再谈“怎么办” 就水到渠成了。
具体写作时可以先列举在阅读方面不好的现象,树起批驳的靶子,采用驳立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述, 采用“反(反面树靶子)一一正(正面立论)一一合(辩证论述)”的思路展开;或者采用“正(正面立论)一一反(反面树靶子)一一合(辩证论述)”的思路展开。
参考立意1.“专”是职业需要,“博”是精神需求。
2.“专”“博”结合,打造精彩人生。
3.阅读要“专”,也要“博”。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如果要在正确和善良中做出选择,请选择善良。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的句子是在正确和善良中进行选择,要选择善良。
由此可知,善良比正确更重要。
在这个材料中“正确” 与“善良”是两个关键词,也是两个核心概念。
什么是“正确”?可以理解为坚持的立场,也就是处事的原那么,做事的标准要符合事实、规律、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而对“善良”的界定那么为坚守的品格,也就是为人的道德水准, 为人要做到心地纯洁,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心地好等。
作文材料中已经给出了选择,选择的是善良。
善良侧重于品格,更符合普世价值,它指向人美好的天性,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外界的关系时,往往是利他的,不讲得失的。
正确是相对的,一方面立场上的正确在另一方也许意味着错误乃至邪恶。
缺失了善良的温润,所谓的正确也只是冷冰冰的硬铁一块。
这个作文的难度在于事例的选择,什么时候应该选择善良呢?比方,一位老人摔倒了,关于“扶不扶”的选择,按照以往扶老人被讹的事件,不扶可能是正确的选择,避免给自己找麻烦,但是选择扶那么是善良,是对弱者的同情。
这个时候,选择扶就是选择了善良。
以此类推,对于弱者,同情和帮助他们就是善良。
在写作时,不能一味写善良,而应该兼顾正确,最好有二者的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才会让我们明白,为什么要选择善良。
也不能唱反调,否认材料所给观点,认为应该选择正确。
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立意:1.善良永远在场。
2.永远不要放弃善良。
3.选择善良永远不会错。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21年6月24日下午5时47分,沈阳桃仙飞往上海浦东的CZ6507航班关闭舱门、撤离廊桥、启动双发、准备滑跑起飞。
就在此时,南航北方分公司现场运行中心突然接到:”一名旅客要乘坐CZ6507航班,前往上海救助危重病人,警车正在护送赶来机场,情况紧急,飞机能不能等一下?”“生命至上,这个旅客我们必须等!"南航北方分公司值班领导当机立断。
立即启动紧急医疗救助程序,相关岗位立即行动保障这名“特殊”旅客登机。
这名“特殊旅客” 是为了赶往上海捐赠造血干细胞,以挽救一名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生命。
由于事发突然、紧急,所以才有了“飞机掉头” 的感人一幕。
②2018年,一列高铁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某旅客以等家人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
事后,公安机关对此开展了调查取证。
次日上午,该旅客到合肥站派出所主动成认了自己的错误。
南航的“掉头待机”之举收获点赞与好评无数,旅客罗某的“拦高铁等家人”之举遭众人批评与质疑。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解答此题,考生可以结合题目中的任务指向采用有由果溯因法抓住本质进行立意。
南航的“掉头待机”之举收获点赞与好评无数,这是结果,那么为什么南航的这一做法收获点赞和好评呢?结合材料中“前往上海救助危重病人,警车正在护送赶来机场,情况紧急”“赶往上海捐赠造血干细胞,以挽救一名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生命”“事发突然、紧急”这些信息可知,这名旅客是前往上海救助危重急性白血病患儿,而且事发突然、紧急,南航“掉头待机”本着的是“生命至上”原那么,在生命面前,规那么制度应为生命让步。
南航此次航班掉头让“特殊旅客”登机之所以令人动容,是因为践行了“生命至上”的理念。
旅客罗某的“拦高铁等家人”之举遭众人批评与质疑, 这是结果,这名旅客的做法为什么遭到质疑和批评?结合“等家人为由”“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可知,她无视规那么,为了一己之私“绑架”全车乘客。
整合两那么材料,可知命题旨在引导考生思考敬畏生命与尊重规那么的关系。
考生需围绕这一主线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考生可以围绕如下几个方面思考立意:如没有什么比生命重要,在现实的各种操作中,应该把这当成一种坚定的信仰; 如生命至上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漠视规那么往往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如当下社会中缺乏对规那么的敬畏之心,总有一些人觉得遵守规那么就是吃亏;如生命至上,在紧急情况下规那么、制度理应为生命让步。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述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如“敬畏规那么,方能行止有度”;然后阐释“规那么”的意义,并由材料中旅客漠视规那么联系社会上诸多漠视规那么的例子,指出漠视规那么的危害,由此明确对待规那么的正确态度是“敬畏"并进一步列举事例论证“敬畏规那么” 的价值,最后发出呼吁。
立意:1.用实际行动践行“生命至上”理念。
2.生命至上是对生命的敬畏、护卫与捍卫。
3.用敬畏与责任承托生命。
4.构建应急体系为生命保驾护航。
5.培养规那么意识需多措并举。
材料先引用名言,证明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浓厚的“天下”情结;然后,联系实际,揭示了有局部人不理解“胸怀天下"不愿意“胸怀天下”的现象。
前后比照,引起考生思考: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康续,为什么有些人不理解也不愿意胸怀天下?这种不良现象会有什么影响?该怎么改善这种情况呢?作文的任务是写一篇以“胸怀天下”为主题的演讲稿, 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题目给了明确的立场一一胸怀天下,考生要在这一立场下进行写作。
只是对于不理解“胸怀天下”,不愿意“胸怀天下”的现象,不能一味责备、挖苦或抱怨,而是要表达自己的辩证思维。
具体写作时,学生可围绕“胸怀天下”思考中国人“天下”情怀的历史传承,思考个人与天下、国家、民族,大我与小我之间的关系;思考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胸怀天下”,实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立意:1.坚持胸怀天下,彰显责任担当。
2.胸怀天下与照顾“小家”并不矛盾。
3.胸怀天下,从我做起。
4.胸怀天下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可能,一是寻找引路人,二是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三是寻找自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此题是一那么材料作文题,材料简短,却有丰富的意蕴。
考察了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解决问题”“人文情怀”“理性思维”“勇于探索”等主题。
材料第一句话对真实情景作出一定限制,即“ 一个人迷路后”, “迷路”指迷失道路,失去方向,一时不知何去何从,强调的是“彷徨” “低迷” “迷失”“困惑”,“路”在此处有象征义,指个人通往目标的方式,或当代青年实现梦想的途径。
后四句那么给出明确的立意指向,针对迷路提出三种可能的解决策略一一寻找引路人;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寻找自己。
考题直面当下普遍存在的人们生活困境,表达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此题与2020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题“齐桓公、管仲、鲍叔最欣赏谁”有异曲同工之妙。
“寻找引路人”即寻找应对问题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参照引路人的成功案例,或依靠引路人指点迷津,热心帮助,正视自身问题所在,走出困境,明确前进方向。
“引”既可以是现实生活的谆谆教诲,又可是精神世界的滋养启迪。
如江梦南于无声中突围彰显的乐观向上,苏炳添坚持每个0.01 秒的自我超越,神舟十三号翱翔天宇90后“北京明白”的自信声音响彻九州……热点时事中的时代楷模、民族英雄、大国工匠对当代青年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即寻找志同道合者,互相帮助,集思广益,汲取团队的精神和力量,积极探索出路。
忆往日,五四爱国青年救亡图存的呐喊唤醒了沉唾的东方,促进了民族觉醒,中国工农红军在白色恐怖的迷雾中走出红色长征之路,凝聚了工农阶级的强大力量,点亮中华民族的星星之火; 看今朝,中国华为年轻的研发团队不惧重压,开展5G软基建为中国高速开展赋能;国测一大队互相帮扶,团结一心, 问鼎珠峰,彰显中国高度;北斗团队与时间赛跑,群策群力,实现核心零件100%自主化……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优秀团队精神,其精神内核都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
“寻找自己”即反思自我,静心思考,追根溯源,总结失败经验,提升自我,自强不息,寻求解决方案。
更多的是依赖自身的力量,自我革新,于试错中探寻出路。
南仁东翻山越岭十二载,实地考察比照上千个洼地,为“中国天眼”定下最正确地址;顾诵芬亲自登机排查险情,改装歼击机后机身机型,打造国之重器守护中国蓝天……寻找自我是一种内在的省察,也是一种处事的智慧。
在阅卷过程中,最吸引老师的是整体综合立意:引路人的意见、同伴的帮扶是外在寻找自我的有效手段,合理吸收为我所有,方能走出迷途,关键在于自我的理性判断,不经验主义,也不盲目激进;既肯定引路人、同伴帮扶的作用,也指出缺乏,结合具体事例论证寻找自我的重要性,最终还是耍落脚到当代青年在迷路时,应该怎么做上来。
考生在行文中,应防止对迷路后的三种选择做简单的扩写,三个都写,泛泛而谈,削弱了中心,读来寡淡。
抑或是对“迷路”的理解过于浅显,思想不深,难以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