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必修2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高一历史必修2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高一历史必修2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二、设计思想
就此课内容而言,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对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史实已比较熟悉,但缺乏深入的分析与理解,因此不能把握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故此课重点为以引导学生以对具体史实的学习为基础,通过归纳总结与分析,把握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之间的内在联系,唯有此,才能真正体会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及世界的重大意义。

本课教学设计的主旨在于给学生创设一个比较具体、生动的情境或案例,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逐步探究与分析,使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理论分析,轻松愉快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并理解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对创设情境进行分析、探究,结合图片与文字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危机根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必然使其难以摆脱危机,但经过不断的调整某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又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既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从中汲取可以借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经验。

四、教学重点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五、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六、教学准备
主要包括对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方面图片和文字材料的的收集,以及结合本课内容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以启发学生思考,并制作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课: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二战后苏联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有辉煌也有挫败,可谓曲折坎坷。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致使整个世界为之振荡,而他们又是否能安然渡过危机,本节课我们就从美国人的探索中一起解读这段历史。

故事1:很久很久以前,TOM家的祖辈们漂过大西洋来到北美大陆,辛勤的经营一家织布的小作坊。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TOM家的作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问题1:TOM的祖辈最早可能什么时候来到北美大陆的?问题2:20世纪初的时候,TOM家的作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故事:2此时TOM的爸爸经营着这家有1000个工人的纺织厂,JACK是工厂里的老工人,每天都和其他的工人一起生产出大批大批的新布运到商场出售。

TOM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足,JACK一家却连件象样的衣服都没有。

问题1:JACK辛苦的工作,为什么还是连件象样的衣服都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问题2:越来越富有的TOM爸爸,又会如何进一步的发展自己的企业?
故事3:突然有一天,TOM发现爸爸将大批的新布放火烧掉了。

他不解的问爸爸为什么,爸爸:“孩子,我们生产的太多,这些是卖不掉的。

”TOM:“我们剩了这么多布,干脆便宜点卖给JACK吧,他们有了新衣服,我们也把布卖掉了。

”爸爸:“孩子这样的话,你将来可就没有新衣服穿了。


问题:TOM爸爸为什么把布烧掉,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故事4:最后,TOM爸爸破产了。

很多企业和TOM家有相似的经历,纷纷破产了。

这就是1929-1933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教师总结: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1929-1939经济危机(板书)
(一)爆发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
2、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3、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和大众消费不足激化供需矛盾
除此之外,这场经济大危机的爆发还有一个更为直接的原因,就是股票的投机过度,使经济发展更不稳定。

因此从“黑色星期五”股市的崩溃开始,一场浩劫在资本主义世界开始蔓延。

4、股票投机过度(板书)
5、导火线:“黑色星期四”
通过这则具体故事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帮助学生具体生动的理解原本抽象的生产力的发展问题。

思考:在美国经济一片萧条的时候,英国、法国、德国、苏联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又如何?此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注意从大局把握重大历史事件。

展示图片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各国的破坏。

学生根据图片提示,总结经济危机的影响与特点。

(二)影响与特点(板书)
1、美国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2、转嫁危机——经济更加混乱
3、国际关系恶化
4、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
5、资阶民主制度面临挑战
特点:时间长,破坏大,范围广
在学生对经济危机对美国及全球造成的破坏有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美国挽救危机的罗斯福新政。

材料一: 1929年初,新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

问题: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结果如何?这就是罗斯福上台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二、罗斯福新政(板书)
(一)背景
1、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使经济危机持续恶化
2、19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新政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此刻最应该说的是真话,完全坦白而大胆的真话。

我们必须退却,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所遇到的形势。


问题:罗斯福认为“我们要诚实”的面对什么,为此他是怎样“退却”的?以此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国家干预经济,改变以往自由发展政策,并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归纳总结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政策。

(二)主要措施(板书)
1、整顿财政金融
2、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蓝鹰运动
3、调节农业生产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问题1:罗斯福新政首先从哪里着手,为什么?问题2:新政在工业和农业方面的调整,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3:TOM爸爸很想想重振家业,你能帮他想一个初步的复兴计划吗?
借助具体情境,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特别是以工代赈的含
义。

以工代赈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需要有雄厚的国家资金做后盾,而前期的金融改革成功的恢复了国民的信心,金融的好转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各项具体措施准备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同时以工代赈既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压力,又为美国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也为美国反法战争的胜利积蓄了能量。

学生通过对新政内容的分析,进一步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三)特点:(板书)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故事5:
TOM的爸爸因为新政东山再起,他对TOM说:“罗斯福给美国和世界带来了福音,因为经济危机将远离我们。


问题:你认为TOM爸爸的话有道理吗?学生讨论。

(四)意义:(板书)
1、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恢复社会生产力,中下层人民获得发展
2、被其他国家借鉴,开辟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3、标志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五)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
引导学生对罗斯福新政作出评价,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又是否真的能够使美国永远摆脱经济危机。

学生讨论发言后,进行总结: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改革不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某些环节,但因为并不是根本性的变革,所以不可能真正的解决经济危机,但使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找到新的出口,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课小结:
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
生产“相对过剩”。

罗斯福果断地采取国家干预经济为核心的诸多复兴措施,使美国经济迅速稳定,并逐步恢复。

原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局部调整,又重新焕发活力,资本主义经济重获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得以巩固。

罗斯福新政不仅挽救了美国,也挽救了整个资本主义。

八、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内容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影响,经济危机是其实施的背景,是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罗斯福新政的重大意义。

但关于经济危机的内容设计过多,过深,有喧宾夺主之嫌,反对新政的分析不够深入与透彻,此其一。

其二,故事情境的设置虽成功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故事过长,没有凸现重点问题,并模糊了基本知识的学习,亦有喧宾夺主之嫌。

其三,本课的最大问题在于没有主次之分,面面俱到有余,但精彩高潮缺乏。

以上是本节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