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北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测试题

济北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测试题

济北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测试题(一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教授。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哪,何必。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惑而不从.师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吾从而..师之。

D.古之学者..必有师。

4.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A.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亦不下万人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如登高之博.见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必有师 B、师者,所以C、非吾所谓..师之..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吾从而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舟遥遥以.轻扬②问征夫以.前路③乐琴书以.消忧④农人告余以.春及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C.①③相同,②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聊乘.化以归尽乘:顺应B.感吾生之行.休行:将要C.奚惆怅而独悲奚:为什么D.策扶老以流憩策:拐杖9. 下面句子中“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生乎.吾前其皆出於此乎.?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而况石乎.D、汝识之乎.生乎.吾后10.下列句子中,加点“师”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或师.焉,或不焉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11. 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而耻学於师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吾从而师之12.选出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不做代词的一项(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失其所与,不知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其皆出于此乎?13.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A.焉用亡郑以陪邻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D.舟遥遥以轻扬14.选出与“子亦有不利焉”中的“焉”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A.焉用亡郑以陪邻B.将焉取之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师焉,或.不焉或,或者B.句读.之不知读,dòu,句中停顿C.官盛则近谀.谀,yú,阿谀奉承D.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16、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是A、兵精粮多,足以立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B、乘犊车,从吏卒诸人持议,甚失孤望C、可烧而走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D、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操悉浮以沿江1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裹以.帷幕,上建旌旗②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③乃.取蒙冲斗舰十艘④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二.阅读文章完成题目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

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

”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

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

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

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

”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

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

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

”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

‟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

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

‟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

‟此导之使言也。

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①。

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

遂固言是实,竟不肯首。

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

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

‟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

罪不合死,不可酷滥。

‟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

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

‟此则悦以从谏也。

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

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

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

”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

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

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①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来所行得失政化比:近来,最近B.应由德义所加.加:施与C.旋以德内无虞.虞:忧患D.我已与其断.当讫断:推断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旋以.海内无虞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B.见人谏,悦而.从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于.何事如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此导之.使言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太宗喜纳谏言的一组是①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②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③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④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杀诛夷⑤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⑥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③⑥D.②④⑤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

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B.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为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C.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出戴胄也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D.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三、(10分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

(4分②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

(2分③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

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4分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四、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白(7分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

6、,。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7、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吾其还也。

9.,;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11.古之学者必有师。

,。

12.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13.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

附:美文赏析凝视崇高微风阵阵,独倚窗前,看着繁星点缀的天空,看着窗外一道道参差斑驳的黑影,生出些许凉意。

正待回首,却猛然瞥见一株不知名的小花,在路灯淡淡的光晕下,朦朦胧胧看不真切,我却确信,她是仰着头的。

我凝视着她,带着崇高的敬意。

已是秋季,已到黑夜。

万物归于沉寂,在阳光下昂扬挺立的树已隐去它的身姿,灵动的鸟儿也开始沉睡。

然而,你却如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子,飘飘然降临此刻寂静的大地,在层层微弱的光晕下,静静地伫立。

你微扬着头,小小的柔弱的身躯却透出一股坚韧,你以令世人崇敬的姿态存活于世,骨子里的清丽与不同流俗注定让人无法忽视。

忽而想起了林徽因,那个如白莲般温婉又柔美的女子,以仙女般的姿态行走于红尘。

她淡然,似乎一切都入不了她的眼,进不了她的心;她冷静,似乎没有什么事能使她皱眉,使她丢掉微笑;她洒脱,在任何凄苦的环境中都能活出一种优雅,一种高贵。

有人认为她清丽、纯净,认定她是梦中期许的白莲;有人认为她自恃高贵,虚伪无情。

但于我而言,我赞许她崇高的人生,我视她为一杯清茶,清新淡雅,韵味十足。

我的眼光深深地把玩着那株骄傲的小花,此刻,花还是原本的花,却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她的周围,是无边无际的黑,周遭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但她没有与他们同流,她坚守着光亮,明媚而温暖。

偌大的贾府,汇聚了整个金陵城的优秀女子,其中有的可人,有的豪放,有的精明……可是,打动我最深的竟是那个体弱多病、生性敏感的黛玉。

提到她,想到的不仅是她的悲惨命运,而是真实。

真实的她并不完美,但却可贵,在在日渐没落的贾府,如泥淖般的社会,唯有她肆意地哭笑,唯有她绽放着最美的自己。

她是一块不小心坠落红尘的美玉,带着属于自己的瑕疵行走于世。

可正是这份天然的斑点,她才更加可贵。

黛玉是崇高的,是一种真实的崇高,崇高的真实。

所谓崇高,不是徒有伟岸的外形,也并非空有学识。

在我看来,崇高就是林徽因淡然洒脱的宁静,也是黛玉敢于展现自我的难能可贵,真实如一。

灯光下的小花在地上形成一道花影,她似乎又低下了头,凝视自己的影子。

她是否也和我一样,想起了那两个不同流俗的崇高女子呢?凝视崇高自古以来,南方以江南的秀美,犹如小家碧玉的形象深深烙进了人们的心里。

若不是南方的秋天,我也会认为南方的美,就是一种柔情、清丽的美。

鲁迅先生就在《朔国的雪》中写道:朔国的雪如沙,具有刚烈的性子,而南方的雪如土,具有黏性和柔性。

这南方似乎就用温婉二字定格在了世人的心中。

遥看窗外,秋天的脚步已经来临。

青翠的树叶走过了它人生中的春与夏,带着泛黄的色彩步入生命之秋。

就连不久前炙烤大地的太阳也变得温和起来。

忽而想起2010年的秋天,在离家两个月后,再回到家时,发现家门前的小树被秋天染成了红色而并非是往年的黄色。

红色的树叶冲淡了秋天万物凋零的悲凉气息,相反地带给人们一丝祥和的欢庆之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