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他人评价与认识自我(含解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他人评价与认识自我(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他人评价与认识自我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万世先师”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七十多人特别贤能。

学生子夏曾问孔子对各人的看法,孔子说:“我不及子贡聪明,不及颜回守信,不及子路勇敢,不及子张严谨。

”子夏迷惑不解:“他们比您了不起,为什么还要跟您学呢?”“颜回缺少变通,子路缺少宽厚,子张缺少平和,子贡缺少谦虚。

”子夏若有所悟:“这也是老师在教育自己吧。

”班级计划举行“认识自我”主题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改变思维模式的两个方法是学会认识自己的内心以及学会检验自己的想法。

——吉莉恩·巴特勒我追。

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

我追。

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追风筝的人》若想改变人生,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

而改变我们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来自网络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改变自我,不管在哪一个领域,我们都需要完成这三件事,这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对这三者,你有怎样的看法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人是在他人的目光中生活的,人无法认识自己,只能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法)萨特】材料二:课余时间,他人都在休息,自己背单词补作业会不会被认为太“卷”?周末与同学外出,装扮随意,会不会被认为是不懂时尚、老派落伍?大家共同在追的剧,好像只有自己觉得拍得不好,是不是给人留下太“装”的印象?别人都在玩的游戏,我根本提不起兴趣,会不会显得格格不入?不少同学会有的这些焦虑与不适,往往源于对他人目光的想象、关于自我形象的心理暗示,会过度关注“别人会如何看我”,而非“我究竟是什么样”。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悟与思考?我们该如何看待“自我认同与他人评价”呢?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进入高中,我们愈发感受到他人对我们的各种评价。

“你是名校的学生,一定很热爱学习。

”“你个子高,篮球一定打得好。

”“你这次考试成绩下降,是学习不用心了吧。

”“你是女生,数理化肯定会比较弱。

”……甚至在网络上我们也可能会受到各种评价。

这些评价或合理或无理,或善意或恶意,让我们倍加困扰。

假如你即将参加校团委举办的以“他人评价与认识自我”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例文:做真实的自己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做真实的自己》。

孔子在和学生子夏交流时说到:“我不及子贡聪明,不及颜回守信,不及子路勇敢,不及子张严谨。

”作为我国的“万世先师”,他尚且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平凡人呢?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凸显了正确认识自己的必要性。

所以,我们要认清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能善于认识自己,要有无畏和追求真实的勇气。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有勇气正视现实,是清醒认识自我的第一步。

鲁迅先生在他国学习医学时,勇于面对人生,看清了中国的现实,也发现了自己心之所往,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文学之路,誓从精神上救治他人。

有的人沉迷于想象中完美的自己,便恣意妄为,丝毫不听从他人建议;有的人自卑于那个毫无是处的自己,从此一蹶不振。

他们都缺乏勇气,缺少直面人生、正视自己的魄力。

人无完人,美玉仍有瑕,但能够清醒认识自己,分明优劣势,便弥足珍贵了。

以目标为峰,不懈攀登,让你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

不去做,不去攀登,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强,你永远不知道极限在哪。

乔布斯当年从大学辍学,在一间车库里便开始了技术研发,没有人曾预想到有今天,但他也曾遇到失败,别人的不信任。

一步一步走来,是他不停奋斗的足迹,用近乎极致对于完美的严苛铸就了苹果的奇迹和一个时代的巅峰。

他也不断重新认知自己,不断寻求创新和改变,这是他的品质,也是苹果的品质,更是留给时代的记忆。

认识自己,最透彻的是探寻并遵从心灵抉择。

他是菊之隐者,淡泊处世,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写下《归去来兮辞》,不屑名利,赢得千古美名。

他是陶渊明,他明白对于官场的厌恶,向往着闲适自然的田园生活,遵从了心灵的选择。

他对于自己的认知是透彻的,是深入骨髓的,是直至灵魂的。

不在意外界的评价、纷扰,只遵从内心。

这是无比的纯粹、直白,却也鲜有人做到。

人在世上,怕的是心早已随波逐流,迷失在碌碌无为的生活中,心上只有一层阴翳。

正确认知自我,遵从心灵选择。

同学们,真实地看待自己吧,勇于直面人生,不断奋斗,不偏离心之轨道。

让我们以最真实的态度勇敢生活,获得成功,驶向梦的彼岸。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审题1.情境分析。

这是一道将历史文化题材有机融入考生学习生活的作文试题,本材料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点明材料的背景,指出了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功绩和地位;第二层是孔子和子夏的对话,也是这则材料的主体,孔子对于学生的优点和弱点有着清晰的洞察,这种深入了解正是孔子能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培养成贤人的重要原因,对于今天的教育者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最后一句是第三层,借子夏的感悟揭示了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自我教育的机会,实现了个人提升,这也是材料最核心的要点,即我们应善于借助正确认识别人来正确认识自我。

本文题以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为着眼点,引导学生关注、思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充分体现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

2.典型任务。

考生在写作时需要扣住孔子育人或育己的做法,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在社会和时代中的重大使命,针对自我和他人的辩证关系,落实认识和教育自我,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表达想法时不能脱离材料内容,要围绕具体情境展开。

否则,便会偏题或跑题。

3.价值判断。

青年人是国家建设的未来主力军,青春是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的最佳时期,通过材料主题“育人与育己”,可见文题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借助认识他人来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成长为合格的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接班人。

所以,考生对于传统人物的思考,要挖掘其正面价值,体现积极的价值观。

(二)立意1.知人可知己,以人为鉴,了解自己的不足;2.了解他人的优缺点,善于知人。

对于他人,我们应全面认识其优缺点,而在认知他人的过程中,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和教育。

写作时,对于识人与识己的关系,考生要能表达自己的辩证认识,要结合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实际,立足于向孔子学习,成长为更优秀的人。

(三)素材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中邹忌的妻妾和朋友都认为邹忌比徐公美丽,但是邹忌通过照镜子和与徐公相比,发现自己并没有比徐公美丽,从而联想到治理国家的良策,使齐王广开言路,听取良谏,达到了“期年后,无可进也”的效果。

周围的国家因闻齐“治于朝廷”而主动归附。

这一切都是因为邹忌和齐王都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而能作出正确地判断和正确的决策。

2. 荀子的《劝学》中有提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博学”很重要,但是“日参省乎己”也很重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齐而内自省也。

”所谓“省”就是反省,反省就是检讨自我而达到重新认识自我的目的。

只有通过认识自我才能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扬长避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

3.西楚霸王项羽的豪情、狭义堪称一代英雄,可他的自负、犹豫却害了自己一生。

不能正面认识自己,一味逞匹夫之勇,虽重情重义却不能认清形势,终被刘邦逼入绝境,一向自负的他怎能受辱,在忧愤中长叹“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最后自刎乌江,落得千古长叹!2.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题目从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改变自我三个角度选取命题材料,选取名言警句将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改变自我具体化。

认识自我,是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了解自己的缺点以及优点等等。

追寻自我,是通过学习并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不断追寻美好,突破自我,最终达到目的。

改变自我,是不断地去完善自我,充实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好。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追寻自我,改变自我,才能获得丰富多彩的人生。

题目要求发表对这三者的看法,可以选取任一角度进行论述,也可以综合分析,扣住“人生必修课”阐述三者的关系。

比如:只有不断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改变自我,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等。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是要认识自我,应避免高估自我和低估自我。

高估自我带来的不是雄心,是野心;低估自我带来的不是谦卑,是自卑。

二是认识自我,还要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反思自我,及时调整道路的选择与规划。

三是认识自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超越自我,以超越自我为目标亦是深度认识自我的表现。

立意:1.只有不断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改变自我,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

2.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改变自我,是人生的必修课。

3.要改变自我,首先要认识自我。

3.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一引用了萨特的话,指出人无法认识自己,只能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意在启示我们,要正确看待他人的评价,善于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材料二列举了不少同学会有的会不会被别人认为太“卷”、太“装”、不懂时尚等焦虑,进而指出了这些焦虑往往源于对他人目光的想象与过度关注“别人会如何看我”,而非“我究竟是什么样”。

启示我们,要辩证看待他人的目光,关注自我本质,坚定本心。

题干中“我们该如何看待‘自我认同与他人评价’”的提示语,引导考生辩证分析自我认同与他人评价的关系,既坚定内心不失自我,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与定位,同时也要正确看待他人的评价,兼听则明。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自我认同与他人评价的关系,二者各自的重要意义,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

在论说“兼顾自我认同与他人评价的必要性”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如可以列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杨宁,在同学都经商、从政的背景下,不惧他人的眼光与评价,毅然选择做一名光荣的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留下美名的事例,论证我们要坚定自我选择,不顾外界流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