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护理常规目录1、危重患者护理常规2、气管内插管护理常规3、气管切开护理常规4、呼吸机使用患者护理常规5、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6、感染性休克护理常规7、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8、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9、多发伤护理常规10、昏迷患者护理常规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适宜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8.补充营养和水分:应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9.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3)皮肤护理:每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适时按摩肢体,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10.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或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
11.做好心理护理。
1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床头交接班。
1.选用刺激性小、长度和粗细适宜的气管导管。
2.使用标准化的导管固定方式妥善固定插管,防止插管移位或脱出,固定时不宜过紧,防止管腔变形;经口气管插管者,固定时要用牙垫,以免管子弯折;记录气管插管与门齿的距离,班班交接。
3.保持气管导管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观察痰的量、色、性状;吸痰前后给予2-3分钟的纯氧,吸痰动作轻柔迅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防止误吸。
4.加强基础护理,无翻身禁忌每2h翻身、拍背一次,保持口腔清洁,留置气管插管的病人应行口腔护理6-8h一次。
5.加强气道的温、湿化管理,防止痰痂形成堵塞气道。
呼吸机回路每周更换一次,及时倾倒冷凝水。
6.留置时间72小时以上或者小儿,应尽量改用经鼻气管插管,以防止喉头水肿。
7.做好气囊的管理,定时监测气囊内压力,气囊内压力为25-30cmH2O,如需长时间应用,应4-6小时做短时间气囊放气一次,防止气管壁黏膜受压、缺血。
8.插管期间做好患者肢体约束,并加强监护,防止患者意外自行拔管引发重度喉头水肿或缺氧,躁动的患者,根据医嘱进行有效的镇静、镇痛。
9.插管后患者失音,应通过手势或纸笔也患者交流,做好心理安慰。
10.每日评估拔管的可能性,气管内插管一般保留不超过3-5天,如需进一步治疗可改气管切开。
11.拔管时,备好吸氧装置,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气管内充分吸痰,提高吸入氧浓度4-6L/min解除寸带与胶布,置吸痰管达气管插管的最深处,气囊排气,边拔管边吸痰,同时鼓励患者咳痰。
12.拔管后立即给予面罩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口唇、面色,监测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
1、气管套管要固定牢靠,随时检查系带松紧,与颈部的间隙不应超过一横指。
2、气管切开术后第4天窦道尚未形成时可用泡沫敷料,但要系紧寸带以不能伸进1指为宜。
3、采取舒适体位,床头抬高>30°,呼吸机管道固定适宜,避免患者头颈部移动时气管套管被呼吸机管道牵拉而出。
4、气管切开术5-7天后窦道形成之后,换气管套管才安全,此时固定寸带以能伸进2指为宜。
5、每6小时监测气管套管气囊压力,保持压力在25cmH20—30cmH20范围,在保证正常机械通气的同时,防止粘膜缺血坏死。
6、正确按需给予气管内吸痰,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加强气道温湿化护理。
8、做好口腔护理,6-8h一次,保持口腔清洁,减少感染。
9、气管切开处辅料每天更换,如出现潮湿、渗血等应立即更换。
10、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安,取得患者的配合。
护理人员应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理解患者因插管所承受的痛苦与不适,护理人员可通过患者的表情、手势、肢体语言等来判断患者的要求,并给予帮助。
11、如果使用的是带有内套管的气管套管,应每12小时进行内套管清洁、消毒,为防止内套管堵塞,应用毛刷、3%过氧化氢溶液,遵循气管套管消毒流程进行清洁、消毒。
12、防止患者自行拔管等意外脱管情况的发生。
呼吸机使用患者护理常规1、呼吸机在使用前应检查工作性能及运转情况,正确连接呼吸机管路,接氧源、电源,协助医生准备模肺,调试呼吸机做好上机准备。
(开机,试机,确认呼吸机工作正常)。
2、医生调节好参数后,将呼吸机管路和患者连接好,并观察呼吸机工作是否顺利及有无出现人机对抗,以便及时给予处理。
(根据病人的病情、体重,调节呼吸机使用的参数及报警参数,再次确认呼吸机工作正常。
)3、如病人意识清楚,应向病人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及安全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4、使用呼吸机后,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对呼吸机正压通气的反应,包括肤色、血气报告、肺部听诊及胸片。
(随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注意呼吸情况。
及时记录呼吸机调整后的参数。
)任何时候都应有护士在患者床旁进行监护。
5、使用呼吸机30分钟后,或改变呼吸机参数后,应遵医嘱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以了解病人呼吸情况是否改善。
6、保持呼吸通畅,及时为病人吸痰,吸痰前后需吸入纯氧2-3分钟。
7、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情况及SPO2的变化。
8、保持呼吸机报警系统正确开启,呼吸机报警后应及时了解报警原因,必要时及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9、呼吸机旁应备简易呼吸器,以备急用。
若呼吸机突然发生故障停止工作,应立即将病人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用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为病人做人工呼吸。
10、除吸痰时护士需调节纯氧键外,未经医师同意,护士不可去调节呼吸机的参数。
11、提供人工气道有关的护理。
12、护士应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外周的灌注情况。
13、应用肠内外营养保证患者的营养,防止误吸。
14、呼吸机各管路、接头、湿化器等在使用前均应经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清洗、消毒。
15、ICU一般护理常规,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16、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的方法,与病人沟通。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1)清醒病人置管前向病人解释置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合作。
(2)体位∶去枕平卧,肩下垫薄枕。
(3)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术区及导管感染。
(4)严格交接班,观察局部有无出血、肿胀。
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脱出。
(5))术区纱布敷料24h更换一次、敷贴一周更换二次,如有潮湿、脱落及时换药。
(6)输液装置每24h更换一次,注意接头连接要紧密,防止松脱漏血或形成气栓、血栓。
(7)封管∶0.9%NS100ml+肝素钠12500U,抽1-2ml正压封管Q12h或0.9%NS2-3ml正压封管Q6h。
(8)检查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及渗出物等感染征象,如有,应立即拔除导管,行导管尖端培养。
2、置管后的护理∶(1)输液管理∶①妥善固定,保持输液通畅;②合理控制输液速度;③血管活性药物单独通道泵入,保证其他液体匀速输入④除紧急情况外(如抢救),中心静脉管不允许输入任何血制品。
(2)测CVP管理∶①正确连接,保证管道密闭无气泡;②保证管道在位,带肝素水持续冲洗;③换能器位置摆放准确(平卧腋中线第四肋间),测压前调零3、拔除导管后的护理(1)遵医嘱留取标本送检(2)穿刺点持续按压10-15分钟,有凝血障碍者,延长压迫时间,以防出血或血肿形成。
(3)停止按压后,局部覆盖无菌纱布敷料,继续观察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患者的情绪。
二、循环系统监护1. 临床观察∶进行意识、皮肤色泽、体温、尿量、脉搏的观察。
临床监测∶心电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监测等血流动力学监测。
三、呼吸系统监测1.临床观察∶注意患者呼吸节律、频率、方式及呼吸困难的程度,神志的变化及肢端与黏膜的颜色。
2.临床监测∶潮气量、每分通气量、每分肺泡通气量、肺通气与血流比值、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血气分析。
3.人工气道的管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和缺氧∶妥善固定人工气道插管,以保证充足的肺通气量;及时清除口腔及气道内分泌物,定期湿化,一般每24小时湿化液量在250ml左右,也可根据分泌物的性状,适当增减;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以利痰液的引流。
(2)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减少肺部并发症。
四、输液管理∶迅速扩容、纠酸是抗休克的关键。
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调整速度与流量。
在判断输入量是否适当方面,主要观察一般情况、外周循环和酸中毒恢复以及尿量是否增加。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1.给予持续心电血压监测,严密观察患者心律、心率、呼吸频率、深度、咳嗽、咳痰情况、肺部湿啰音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注意发绀情况及水肿的消长情况。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准备好抢救仪器和药品。
2.立即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两腿下垂。
遵医嘱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氧流量6~8L/min,加入30%~50%的乙醇湿化,必要时给予呼吸机治疗。
3.遵医嘱及时准确给药,使用镇静剂者观察患者有无呼吸抑制或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使用利尿剂要严格记录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是否紊乱;使用洋地黄制剂时,注意观察患者药物毒性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要注意输液速度和血压变化,防止低血压发生。
硝普钠应避光输注,现配现用。
4.给予富有营养、高蛋白质、清淡易消化饮食,限制含钠高的食品如烟或熏制品、香肠、罐头、海产品、苏打饼等。
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5.定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膝部及踝部、足跟处可用减压敷料保护皮肤,并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6.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适宜的温、湿度;保持床褥清洁、柔软、平整、干燥,嘱患者穿着柔软宽松的衣服。
7.心力衰竭患者应注意治疗,控制原发病,防止心力衰竭反复发作。
避免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过度激动、感染等,应根据心功能情况安排合理工作、活动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