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护理常规2017年1月15日对于危重患者的护理,护士不仅要注重技术性的护理、专科护理,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的基础生理需要,它是危重病人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基本生活需要、舒适安全的需求,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废用综合征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应全面、仔细、缜密的观察病情,判断疾病的转归。
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观察结果、治疗经过、护理措施,以供医护人员进一步诊疗、护理时作参考。
1、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危重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对其各系统功能进行持续监测可以动态了解患者整体状态、疾病危险度以及各系统脏器的损害程度,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诊断和抢救处理极为重要。
危重患者病情监测的内容较多,最基本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肾功能的监测等。
1.1 中枢神经系统监测:包括意识水平、电生理、影像学的检测、颅内压测定和脑死亡的判定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意识水平监测。
1.2 循环系统监测:包括心率、心律、无创和有创动脉血压、心电功能和血流动力功能监测,如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心排出量及心脏指数等。
1.3 呼吸系统检测:呼吸运动、频率、节律、呼吸音、潮气量;痰液的性质、量、痰培养结果;血气分析;胸片等。
1.4 肾功能监测:包括尿量、血、尿钠浓度;血、尿的尿素氮,血、尿肌酐,血肌酐清除率的测定。
1.5 生命体征的监测:是简便易行、反应病情缓解或恶化的可靠指标,也是代谢率的指标。
2、加强临床基础护理2.1 进行晨晚间护理必要时进行床上擦浴。
对不能经口进食者做好口腔护理。
对眼睑不能闭合患者注意眼睛护理,涂敷眼药膏或用盐水纱布覆盖患者双眼。
措施:低度危险0分;中度危险1~2分;高度危险≥3分(1)体位:取舒适体位,抬高双下肢,高于心脏水平20 cm ~ 30 cm,以促进静脉回流,避免膝下垫枕。
(2)鼓励活动:深呼吸、咳嗽、扩胸运动,踝泵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健肢屈伸练习、活动量宜循序渐进。
(3)输液护理:静脉输液时应尽量避免下肢深静脉输液,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尽量一针见血;需长期输液的病人,尽量置留置针,以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少血管内膜损伤。
(4)饮食护理:指导病人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劝其戒烟。
(5)基础护理:无用热禁忌症,晨晚间用温水泡脚30分钟。
措施:低于8分为重型颅脑损伤,提示昏迷,分值越低提示意识障碍越重,及时与措施:1-3分低度危险,4-6中度危险,7-9高度危险。
对危险程度高的患者加强监措施:1-3分低度危险,4-6中度危险,7-8高度危险。
对危险程度高的患者加强监措施:1、1-2级,进食半流质、粘稠食物,取舒适卧位,进食速度合适,保证安全;2、2级以上,有误吸的危险,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必要时遵医嘱留置鼻饲。
鼓励能吞咽的患者经口进食,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选择软饭、半流或糊状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充分咀嚼。
对面肌麻痹的患者,进食时应将食物送至口腔健侧近舌根处。
采取抬高床头等其他措施,减少误吸的发生。
4.7对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风险评估。
1.评估症状: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2.评估体征: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
3.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措施:①观察尿液颜色、性质、量②留置导尿患者每日会阴擦洗2次③定期更换尿袋④保持尿管通畅⑤病情许可指导饮水4.8、患者压疮、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按相关规定落实压fan①放置警示标识②使用气垫床③Q1h翻身④Q2h翻身⑤局部减压⑥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干燥⑦营养支持跌倒/坠床:①放置/佩戴警示标识②安全教育③加强巡视④使用床档⑤使用约束带⑥活动时有人陪伴下肢深静脉血栓:①抬高患肢②早期被动活动③下床活动④使用动静脉泵⑤使用足底静脉泵误吸/窒息:①头偏向一侧②抬高床头③清除口腔内分泌物④气管切开护理⑤气管插管护理⑥鼻饲护理⑦健康宣教非计划性拔管:①妥善固定②健康宣教③使用约束带④加强巡视⑤分类标识泌尿系感染:①观察尿液颜色、性质、量②留置导尿患者每日会阴擦洗2次③定期更换尿袋④保持尿管通畅⑤病情生命体征预警:1.体温异常:①查看并去除环境因素②低温者注意保暖③病情许可鼓励发热患者饮水④通知医生,遵⑤降温措施(冷毛巾、冰袋、化学制冷袋、温水或酒精拭浴)⑥监测体温. P、R、BP异常:①单项评分为1分,按医嘱或病情变化测量,测量时间最长不超过2小时;②若单项评分为2分,按测量,最长不超过1小时;③若单项评分为3分,按医嘱或病情变化测量,最长不超过30分钟。
④汇报医生,遵医嘱用注:1、本表单适用于病危/病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入院或通知病危/病重时2小时内完成风险评估;遇抢救时可延长至6小时内完成;常规每日进行风险评估1次。
2、评估后在“评分”栏内填写评估得分,若患者无任何风险得分则填写“0”。
对存在风险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在“措施”栏内填写对应序号。
同时对于压疮评估在风险的患者床头牌内放置“防压疮”警示牌,跌倒/坠床、下肢深静脉血栓、误吸/窒息、非计划性拔管、泌尿系感染等评估存在高度风险的患者床头牌内放置相应警示牌。
评估2. 评估患者神经系统:观察意识变化,必要时进行谵妄评估,评估GCS评分,评分如有持续下降需要警惕脑水肿和脑功能衰竭。
3. 评估心血管系统:心率、心律,必要时监测肺动脉嵌压,心排量等。
4. 评估呼吸系统: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紫绀、出汗等,听诊呼吸音;监测机械通气参数、氧饱和度、血气结果计算氧合指数(氧分压/氧浓度)。
5. 评估消化系统:胃肠减压及肠外、肠内营养情况;观察有无腹胀、腹痛;观察肝功能,是否出现黄疸;必要时监测腹腔内压。
6.评估泌尿系统:尿量和尿液性状,长期留置导尿者警惕尿路感染的并发症;化验结果,肌酐、尿素氮、尿常规和尿培养。
7.评估凝血功能: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穿刺处、引流管、皮肤或粘膜破损处是否出血,皮肤是否出现瘀斑;化验指标:DIC、PT/APTT、血小板。
8.评估引流管和皮肤:引流管引流的量、性状、周围的皮肤及固定情况;是否出现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皮肤、口腔粘膜完整度;皮肤水肿程度,注意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9.评估其它检查和化验:血常规、电解质(特别注意血钾、血糖)、各种培养结果、特殊化验结果:乳酸、C反应蛋白、D二聚体等。
10.评估用药效果。
护理措施1、休息和体位1.1 卧床休息,减少耗氧量。
肢体水肿者抬高患肢超过心脏平面。
1.2 人工气道患者常规半卧位,床头抬高30度以上,以利于肺部通气,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1.3 进展为ARDS时,可按照医生要求安置俯卧位。
1.4 镇静患者按照医生要求调整药物剂量,维持合适的清醒度。
1.5 有效约束和床栏保护患者,防止意外拔管和坠床。
1.6 根据压疮评分给予气垫床或者其它预防褥疮的措施。
2、口腔护理:用专用的漱口产品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口腔内的定植菌。
口腔有溃疡及霉菌应及时局部用药。
3、维持合适的体温:高热患者应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使用消炎痛栓降温时注意患者出汗和血压情况。
低温患者适当保温,可以使用电热毯。
4、呼吸支持4.1 按照氧饱和度及血气结果调整氧疗方式,保证最佳氧合,使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在正常范围内。
4.2 妥善固定人工气道,观察有无并发症:气切口感染、皮肤粘膜破损、气道内出血等。
4.3 定时翻身叩背,帮助患者排痰。
4.4 机械通气:避免大潮气量及高平台压,以6ml/kg的小潮气量及<30cmH20的平台压维持通气。
尽量用最小的PEEP防止肺泡塌陷。
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
5、循环支持5.1 抗休克:适当补充晶体和胶体,在诊断休克的最初6小时内,达到中心静脉压(CVP)在8—12mmHg,平均动脉压(MBP)≥65mmHg,尿量>0.5ml/(kg/h),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70%;对于腹内压增高和机械通气患者CVP维持在12—15mmHg.5.2 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使用时应选用中心静脉给药,并维持血压平稳。
6、营养支持和消化系统功能维护6.1 根据医嘱早期开始肠内营养,参照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6.2 肠外营养见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6.3 按照医嘱使用胰岛素,维持血糖在150mg/dl以下。
6.4 保持胃肠减压通畅有效。
6.5 腹腔内压增高患者见腹内压增高护理常规。
6.6 预防应激性溃疡:按医嘱使用洛赛克。
洛赛克使用时按照要求化药,新鲜配制,变色的药物不能使用。
6.7 肝功能支持:维持良好的血液灌注,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支持。
严重时考虑人工肝治疗。
7、肾脏功能维护保证肾脏灌注压力和血流量是肾保护的基础。
维持一定的尿量(0.5一lml/kg/hr。
)。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必要时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或者血液透析治疗。
见血液透析护理常规。
8、引流管护理腹腔冲洗的患者注意进出量平衡,必要时适当加热冲洗液。
9、配合药物治疗9.1 镇静止痛治疗:联合使用镇痛和镇静剂,保持患者舒适,减少氧耗。
丙泊酚: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撤药后可迅速清醒,镇静深度容易控制。
因乳化脂肪易被污染,故配制和输注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丙泊酚还可以适当降低颅内压。
力月西:注射过快或剂量过大时可引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
9.2 抗感染:根据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抗真菌药物对肝肾均有损伤。
9.3 激素治疗:用于已经充分容量复苏后仍需要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的患者,存在绝对和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
每日使用量不超过300mg,长期使用激素患者可出现骨质疏松,血糖增高等并发症。
lO、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遵嘱使用低分子肝素;使用弹力袜或者防血栓泵;鼓励主动或者被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