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八讲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八讲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八讲
《有效教学十讲》的第八讲分析了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包括了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意义性、交往性、体验性、问题性和创新性等八大特性。

其实,在书中的前面已经或多或少提到了。

主动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首要特性,表现在具体学习活动中是“我要学”。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中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

独立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性,表现在具体学习活动中是“我能学”。

独立性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所普遍具备的一种根本特性。

独特性是指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同时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

新课程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意义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必须具备的基本特性。

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产生的条件为:1、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2、学习者本人应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交往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是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的心理学依据。

交往的意义是使知识增值、活跃学生思维。

除此以外,交往可以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发展学生分享和利他性的品质。

体验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突出特性,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强调身体性参与、重视直接经验、重视感性因素。

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所以,新课程中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创新表现为突破和超越,新课程中鼓励创新,创新性主要表现为怀疑精神、批判精神。

从意识角度来说,学生的怀疑精神突出表现为:不满足于现有的答案和说明,敢于对权威、对教材、对教师提出质问和怀疑。

从能力角度来说,创新性主要表现为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以上八大特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