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的形成
第一章煤的形成
第一节 成煤物质和成煤过程
第2课时 煤的形成过程
主讲教师:彭茜
复习:
低等植物
成煤的原始物质——
植物
高等植物
植物的演化和发展划分成五个阶段
——低等植物 1.菌藻植物阶段 2.早期维管植物阶段 3.蕨类植物阶段 高等植物 4.裸子植物阶段 5.被子植物阶段
植物的有机组成:
1.糖类及其衍生物 1)纤维素 2)半纤维素 3)果胶 2.木质素 3.蛋白质
4.脂类化合物 1)脂肪 2)树腊 3)树脂 4)角质 5)木栓质 6)孢粉质
新课:
第2课时 煤的形成过程
请观看视频《煤的形成》
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个 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适宜的气候条件和植物的大量生长繁殖 温暖、潮湿、稳定的气候条件 适宜的地理环境 成煤条件 有水、隔绝空气、不能完全氧化(沼泽)
地壳的沉降速度与植物遗体的堆积速度大 致相等 适宜的地质作用的配合
二、成煤过程
1.泥炭化与腐泥化作用 1)泥炭化作用 指高等植物的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 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 a.第一阶段 在植物遗体被沼泽中的水掩盖后,处于沼泽表层,由 于表层覆水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水中存在大量的喜 氧细菌,植物遗体在其作用下发生氧化分解和水解作用转 化成结构简单、化学性质活泼的有机化合物。 b.第二阶段 氧化环境被还原环境逐步取代,厌氧细菌数量显著增 多,在其作用下,有机组分发生厌氧分解以及一系列复杂 的生物化学变化,最终沉积成泥炭。
2)变质作用 煤的变质作用是指煤在较高温度、压力及时间等因 素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烟 煤、无烟煤的过程。
褐煤
无烟煤
烟煤
泥炭化作用 (高等植物)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泥炭化作用与腐 泥化作用阶段
腐泥化作用 (低等植物) 成岩作用
成煤过程
煤化作用阶段
变质作用
高等植物
泥炭化作用
泥炭 褐煤
植 物
低等植物
烟煤
无烟煤
腐泥化作用
腐泥
煤化作用
腐泥煤
作业:P16 一、5、6、7 二、泥炭化作用、腐泥化作用、煤化作用、 成岩作用、变质作用 三、2、3、4
谢谢大家!
2)腐泥化作用 低等生物在湖泊、泻湖等强还原环境下,经生物化学 作用变成腐泥的过程,称为腐泥化作用。 腐泥通常呈黄色、暗褐色、黑灰色等。 干馏时,腐泥的焦油产率很高。
2.煤化作用阶段
由泥炭向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转化的地球化学作用 称为煤化作用。 这个阶段包括两个连续过程,即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 1)成岩作用 将泥炭转变成具有岩石特性的褐煤的过程叫成岩作用。 褐煤与泥炭的本质区别在于:泥炭人富含植物有 机组成中的糖类和植物残体,而褐煤中不再含有大量未 分解的植物组织及糖类等组分,但含有腐蚀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