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形成过程及煤系
1.煤的形成过程---成煤植物和地质条件
1.1 煤是由不同地质年代的植物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而形成。
1.2 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最常见的是腐殖煤,如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
残殖煤分布非常少。
1.3 煤的原始物质主要是植物的根、茎等木质纤维组织,则煤的氢含量就低,形成的为腐殖煤;如果由角质层、树脂和孢粉质等所形成的煤,期含氢量就高,如残殖煤;如果有藻类形成的煤,则其氢含量就更高,如腐泥煤。
1.4 根据煤化的程度的不同,腐殖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个大类。
1.5 成煤期
1.5.1 主要的成煤期有三个,古生代的石炭纪、二迭纪;古生代的侏罗纪;新生代的第三纪。
1.5.2 中国成煤期较多,但以二迭纪的成煤最为丰富,煤源分布较为广泛。
成煤作用的阶段化
2.煤系的概念
煤系是指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它们彼此间大致连续沉积,并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
含煤岩系是指一套含有煤层并且在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岩系(含煤地层、含煤建造)。
成煤植物和地质条件
煤层:
结构:简单结构复杂结构
厚度:薄煤层﹤1.3m 中厚煤层﹤1.3—3.5m 厚煤层﹥3.5 m
结构与厚度变化原因:地壳不均衡沉降、沼泽基底不平、煤层同生冲蚀、构造变动、岩浆侵入等。
(如下图)
地壳不均衡沉降造成煤厚变化泥炭沼泽基底不平造成煤厚变化
河流同生冲蚀造成煤厚变化海水同生冲蚀造成煤厚变化
河流冲蚀造成煤厚后生变化(a)煤系内的后生冲蚀(b)煤系形成后的后生冲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