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方性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性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员的学历和职称相对较低,为尽快提高学历层次,注重人才 引进应该是一种较快、较便捷的途径。为此学校每年投入大 量资金引进人才,以期待他们在学科建设、科研实验方面有 所建树,然而这种保量而不能保质的做法,造成引进的人才 并非财能相匹。事实证明,部分引进人才到校工作后,不是 授课水平较差,就是没有科研能力,有的甚至连一篇有价值 的学术论文都没发表。 (三)对引进人才内部环境营造的不够 地方性高校在人才的引进与管理方面尚未形成正规的模 式,往往造成引进上轰轰烈烈,使用上轻描淡写,培养上后 劲不足,管理上松散懈怠,这种内部环境和用人机制不利于 优秀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如:某一地方高校曾引进一位 高学历、研究型人才,因其性格内向、缺乏沟通和协调能力, 学校对此没能因势利导、扬长,而且影响了正常的科
研和实验。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曾说过: “你有多大的能力,海尔就将给你搭建多大的舞台”。这种气 魄,为人才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万 方数据
一130一
(四)存在重引进轻培养、重引进轻稳定、重引进轻
使用的现象
设施和辅助人员,并且要把这些人一起纳入核算范围,要在 有限的人才投入内取得最大的效益。 (四)坚持人才的引进与稳定相结合的原则 抓人才,一靠事业,二靠感情,三靠待遇。引进人才不 易,稳住人才更难,要稳住人才,就必须努力创造条件,营 造良好的用人氛围,用事业留住人才。大多数引进的人才对 待遇看的不是很重,而是对事业都有比较执着的追求,学校 要根据这一特点建立有效机制,激励他们的积极性。杨福家 教授在《一流大学要大师、大楼和“大爱”》中写道,“发展 高等教育,创建一流大学,离不开必须的资金投入,但这仅 仅是最起码的外因和基础,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有利于产生 学术大师的良好的研究环境。”曾经对一所地方性高校的人才
【中图分类号】G 6 4 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 6 71—5 9 6 9(2 O O 7)0 4—0l 3 O一0 2
消除学术上的“近亲繁殖”现象,促进学科的交融和发展,加 快知识的交流和更新,使地方性高校能迅速组建和带动一批 达到科学研究的前沿,能在更高层次开展教学和研究活动的 人才。 创建良好的用人机制,加强人才的引进工作,可以给本 校人才带来压力和竞争,打破一潭死水的状况,做到引进一 个,带动一片,实现人才开发的“鲶鱼效应”。
三、解决地方性高校引进人才工作的对策和措
施 (一)坚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进人原则 人才引进已成为各高校近几年人才工作的首要任务,人 才引进首先要认清学校的优势所在,认清地方经济发展的社 会需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制 订切实可行的用人计划,同时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 和素质测评体系,经过严格的面试、考核、试讲等程序,严 把进人质量关。 (二)坚持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和创新机制 如今高校人才争夺“马太效应”更加凸现,地方性高校 在激烈的人才引进中根本无法与综合性等院校比拼,甚至连 自己培养的高级人才很难留住,面对这种情况,地方性高校 只有采取以盘活现有人才为主,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引进“少 而精”的高级人才,通过“哑铃”模式、租赁模式、网络模 式等形式,进行柔性引进,只用不养。 引进的人才能否充分发挥才能、安心工作,取决于高校 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是否完善。深化人才工作的体制改革, 必须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 取向,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要坚持 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 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学校发展相协调,作为人 才引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 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 和机制的全面创新。要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 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社 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要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 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 (三)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要进行效益核算的原则 为了吸引人才,许多高校制定了优惠政策,如为高层次 人才免费提供住房,建造实验室,提供科研启动资金,为引 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良的物资环境。其实,这是一种人力 资本的投资,既然是投资行为,我们就必须进行投入与产出 的核算。如果这种投入没能产生效益或达不到预期目标,将 造成较大的浪费,使学校受到相应的经济损失。因此作为地 方性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必须进行人力成本核算,对引 进的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所产生的效益也要进行核算,必 须考虑投入与产出比。在人才引进时,还要考虑相应的配套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将人才强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基地,高校对人才特 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拥有决定着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此 许多高校纷纷出台政策,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纳人才的流 入,中国高校人才争夺战的“马太效应”更加凸现。但是在人 才引进和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如重引进、轻管理; 重“外才”,轻“内才”;重引进、轻培养。本文针对地方性高 校在人才引进热潮中盲目跟从所存在的问题作以剖析,并提 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地方性高校的自身特点和引进人才的必要 性
地方性高校一般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人 才引进的人事权和自主权不如省、部属院校,无论在办学历 史、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还是在科研基础、科研手段及用人 机制方面,与重点高校、名牌高校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同时地方性高校一般均由不同性质的学校合并重组而成,存 在机构臃肿,人员超编,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学识水平参差 不齐等现状。受管理体制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束 缚了地方性高校的人才引进工作,但地方性高校要想发展,就 必须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加 强人才引进工作,特别是吸引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对地方性高校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地方性高校合并重组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阶 段,有利于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偏小、布局欠佳、学科单一 的现状,但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之后,出现师资总量缺 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教师整体素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 展对培养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引进培养一大批 适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地方性高校一 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有利于改善高校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
2007年第4期 (总第56期)
职业圈
ZHIYE QUAN
NO.4.2007
(Cuml血tiVelyNo.56)
地方性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卢伟家
(辽东学院人事处就业指导中心,辽宁丹东11 8001)
【摘要】文章针对高校在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的误区,分 析了地方性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几点问题, 通过正确处理引进与培养、引进与稳定、引进与管理等诸方面 的关系,解决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人才引进;创新机制;问题
地方性高校往往在制订师资队伍发展规划时,在人才引 进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而人才的培养方面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使学校内部人员得到培训提高的机会减少,这种政策性的倾 向,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内部人员的积极性,也是造成内部 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同时人才引进后没有建立科学的考核 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在使用上、管理上措施不得当,不仅 使引进人才的才能无法得到极大的发挥,而且对引进人才队 伍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该校某一专业的人才向南方外流现 象非常严重,究其原因:除南方学校给的待遇较高外,最主 要的原因是这些教师所在院系内部管理不善,没有一个宽松、 和谐的工作环境,大家的团队精神不强是造成人才外流的主 要原因。从调查来看,人才所在院系内部管理好、待遇高、学 术氛围浓的,其引进力强,在人才稳定方面处于优势;反之, 则流失就多。可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条件和较优 裕的生活环境,形成一个团结合作、富有活力的教学科研集 体,对稳定人才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五)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 地方性高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 宜,不可盲目跟从,顾此失彼,否则引进的人才没有真正发 挥作用,反而使学校原有的人才造成了大量的流失。坚持人 才引进能为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还能带动内 部人才的共同提高。加强对内部人才有针对性进行培养,有 利于巩固他们对学校深厚的感情基础,只要坚持二者并重的 原则,学校的人才工作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高等学校要以人才为本,人才强 校,要树立大人才观,不拘一格,坚决打破部门、地域的界 限,破除门户之见和文人相轻的陈旧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 用,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选才和揽才。人才引进工作逐渐趋 向于团队引进,引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同时引进人才的范围 也比以前大大拓宽。”地方性高校要在遵循人才工作的思路下 防止人才的重复引进和人才的浪费现象,在人才的培养上要 有计划、有步骤、有导向的进行实施,尤其要防止单纯为提 高学历层次一哄而上的不良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二、地方性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盲目随从性 许多地方性高校为短时间内招募人才,提升学校的知名 度和影响力,不切实际地模仿一些综合性高校,用大房子、厚 票子等高待遇来吸引人才,但事实上许多人才不是看重招聘 单位引进时的高待遇,而是看重招聘单位的用人环境和事业 平台,但地方性高校由于用人机制不尽完善,许多配套待遇 不能立刻兑现,尤其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和空间有限,所以在 这种盲目随从地人才招聘过程中,并非一定能招到为学校发 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二)对引进人才存在过高期望性 地方性高校大都是由一些专科或高职院校合并而成,人
4,(3).
3一),男,辽宁丹东人,供职
于辽东学院办事处,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万 方数据
一131—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N].人民日报,2 学院学报,2
O 0 0 O 3—1 2—2 6.
[2]曾裕林.对地方性高校引进人才的思考[J】.重庆工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