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结构构件疲劳破坏的研究分析

钢结构构件疲劳破坏的研究分析


f矗en西Ileering desi曲.
计算模型 模型采用2层板柱结构,层高3.0m,取3×3跨,柱网6
×6,柱截面450×450,混凝土∞O,荷载含自重为10l【N/秆。 楼板采用壳单元,柱、边梁采用杆单元,柱底部为固定端。
端部,使截面变化趋于缓和,打磨后的表面不应有明显刻 痕。 (3)角焊缝的趾部,用气体保护钨弧重新熔化,可以 起到消除切口的作用。此方法在不同应力幅的情况下疲劳 寿命都能同样提高。 (4)在焊缝及附近金属表层采用喷射金属丸粒或锤 击等方法引入残余压应力,是改善疲劳性能的一个有效方 法。残余压应力和锤击造成的冷工硬化均会使疲劳强度提 高,同时锤击也使尖锐切口被缓减。 5.3.2产生残余压应力 残余压应力是改善疲劳的有效手段。因为在应力循环 中不出现拉应力的部位可以不计算疲劳,常用的方法是在 焊缝和近旁金属的表层锤击敲打和喷射金属丸粒使金属表 层有扩张趋势形以成残余压应力,同时锤击使尖锐的缺口 缓减,锤击造成的冷工硬化也使疲劳强度提高。 6结语 在承受动力荷载作用的钢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
荷载重复作用的钢结构构件及其连接,当应力变化的循环次 数n≥5×104次时,应进行高周疲劳计算。疲劳计算国际上 采用的方法是容许应力幅法。
即:△叮≤[血],式中:血为构件的对于焊接部位的应力 幅;△口=血一一盯。;对于非焊接部位为折算应力幅,即为 曲=△盯。。一0.7盯袖。盯~计算部位每次应力循环中最大拉
应力(取正值);仃。计算部位每次应力循环中最小拉应力或 压应力(拉应力取正值,压应力取负值)。[△口]为循环次数2
×1驴容许应力幅(N/H击)。
工程中有两种类型动力荷载重复作用,一种是常幅疲劳 荷载,即每次加载的应力幅大小不变,另一种是变幅疲劳荷 载,即每次加载的应力幅大小不同,呈现为随机应力谱。 常幅疲劳的容许应力幅(N/rmn2),应按下式计算:。 [△口]=(c,n)”8 变幅疲劳计算:若能预测结构在使用寿命期间各种载荷 的频率分布、应力幅水平以及频次分布总和所构成的设计应 力谱,则可将其折算为等效常幅疲劳,按下式进行计算:
[△d]=【∑n‘(af△口一)8,∑7l。】“p
●=I ‘ol
式中,n为应力循环次数;c、卢为参数,可根据构件和连 接类别查表采用。该系数是考虑构件之间的连接和构件的 形式的基础上,将应力集中、残余应力考虑在内,通过分类试 验得出。针对构件细节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把构造和连接形 式按应力集中的影响程度由低到高分为8类。第一类为基 本无应力集中影响的无连接处的主体金属,第八类则为应力 集中最严重的角焊缝,C、p可查表确定;∑凡;为以应力循环 次数表示的结构预期使用寿命;n;为预期寿命内应力幅水 平达到的应力循环次数;a,为吊车梁的欠载系数,不同的吊
help
us
to
fbrce
1钢结构的疲劳破坏 钢结构的疲劳破坏是指钢材或构件在反复交变荷载作 用下在应力远低于抗拉极限强度甚至屈服点的情况下发生 的一种脆性破坏。对于脆性断裂的结构,几乎观察不到构件 的塑性发展过程,没有破坏的征兆,因而其破坏后果经常是 灾难性的。所以工程设计的任何领域,无一例外都要避免脆 性破坏。 2疲劳的特点和破坏过程 具有初始裂纹的构件在静力荷载的作用下,只有应力水 平达到临界应力时才会失稳扩展,导致破坏。若构件承受交 变应力时裂纹缓慢扩展,达到临界尺寸时即断裂破坏,这时 的破坏应力远比静力荷载作用时的破坏应力低。破坏过程 可分为四个阶段:微观裂纹形成阶段一微观裂纹扩张阶段一 宏观裂纹扩展阶段一断裂阶段。 3钢结构抗疲劳设计 按照断裂力学的理论,在弹性范围内,构件不至出现非 过载脆性断裂的条件是:

(2)角焊缝应打磨焊趾。焊缝的趾部时常存在咬肉 (咬边)等切口,且有焊渣侵入。因此,要得到较好的效果,必 须如图3所示横向角焊缝B缝那样,不仅磨去切口,还要将 板磨去0.5mm,以除去侵入的焊渣。这种做法虽然使钢板截 面稍有削弱,但影响并不大。如图中A缝那样磨去部分焊

缝,就得不到改善的效果。对于纵向角焊缝,则可打磨它的
(1)钢材的内部缺陷,如偏析、夹渣、分层、裂纹等; (2)制作过程中剪切、冲孔、切割; (3)焊接结构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4)焊接缺陷的存在,如:气孔、夹渣、咬肉、未焊透等; (5)非焊接结构的孔洞、刻槽等; (6)、构件的截面突变; (7)结构由于安装、温度应力、不均匀沉降等产生的附 加应力集中。 5抗疲劳的措施 由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来看,应力幅及循环次数是客观 存在的事实,因此,提高和改善疲劳性能的途径只有从减小 应力集中人手。具体措施如下: 5.1选材 对用于动载作用的钢结构或构件,应严格控制钢材的缺 陷,并选择优质钢材。 5.2设计措施 (1)力求减少截面突变,避免焊缝集中,使钢结构构造 做法合理化。应力集中通常出现在结构表面的凸凹处和界 面的变化处,因此在梁的拼接中尽量采用对接焊缝,避免采 用拼接板加角焊缝。 (2)要避免多条焊缝相互交汇而导致高额残余拉应力 的情形。尤其是三条在空间相互垂直的焊缝交于一点,造成
2.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
【摘要】板柱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其设计方法尚不完善。本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空
间三维模型,分析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板柱结构的变形特点及内力分布规律,为工程设计、规范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板柱结构;竖向位移;内力分布 【中图分类号】1U3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6864(2006)03—0083—03
zHANG
(1.D印砌ment
of Ci、,il
Wei—d伽窖,XU chIHl一hu矛,XU Xue—y锄2 EIlgineering,Guarlgzhou M积time College,Gumlgzh叫5 10725,China;
IIlstitLlte of
0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空间、大跨度建筑的需求日益增 多。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以其良好的建筑效果,建筑楼层的 有效空间加大(比肋梁楼盖)、较大柱网可满足较高的使用功 能要求和生产工艺要求,缩短工期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 应用,特别是在大空间住宅体系中该结构受到了开发商及业 主的青睐。但其设计方法尚不完善,比如,对其挠度尚无统 一的计算方法;弯矩系数法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推荐的一 种内力分析方法,研究表明有无设置边梁板的内力有很大不 同,但该法并未加以区分。本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空间三维 模型,进行数值试验研究,分析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板柱结构 的变形特点及内力分布规律,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孽 R 翻
三轴拉应力的不利状况。对于加劲肋应与受拉翼缘不焊接, 且保持一段距离。对于连接横向支撑处的横向加劲肋,可以 把横向加劲肋和受拉翼缘顶紧不焊,且将加劲肋切角,保持
腹板与加劲肋50~100r砌不焊。
(3)
图l应力幅曲线
当应力集中不可避免时,应尽可能将其设置在低
应力区。如设计多层翼缘的变截面焊接吊车梁时,外层翼缘 切断处的应力集中必然存在,切断点的位置应选在应力幅满 足疲劳的校核条件处,翼缘长度虽比理论切断时长,但比增 4.2循环次数 应力循环次数是指在连续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由最 大到最小的循环次数。在不同应力幅作用下,各类构件和连 接产生疲劳破坏的应力循环次数不同,应力幅愈大,循环次 数愈少。当应力幅小于某一定数值时,即使应力无限次循 环,也不会产生疲劳破坏,即达到了通称的疲劳极限。通常 将n=5×1驴次被视为各类构件和连接疲劳极限对应的应力 循环次数。如图2所示疲劳曲线。图中的水平线段是疲劳 极限,表明循环次数大于一定数值后不再下降。 大翼缘截面积经济。设计多层翼缘的变截面吊车梁时,翼缘 的连接也可采用应力集中较小的高强度螺栓加侧面角焊缝。 5.3施工措施 5.3.1减小应力集中 (1)对接焊缝应磨去焊缝表面部分。如果焊缝内部无 显著缺陷,疲劳强度可以提高到和母材相同。
高跃春:钢结构构件疲劳破坏的研究分析
81
钢结构构件疲劳破坏的研究分析
高跃春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哈尔滨150000)
【摘要】对钢结构的疲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引起钢结构疲劳破坏的原因,从而总结出提高和改善钢结
构构件疲劳性能的设计、施工等措施,达到尽量避免钢结构构件疲劳破坏的目的。
【关键词】疲劳破坏;脆性断裂;动力荷载 【中图分类号】1U528.572 【文献标识码】A
材 村
墨=“面≤墨。
式中:墨——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 ^,Ic——材料的断裂韧性; o——裂纹尺度; 盯——裂纹尖端的应力。
从上式可以看出,防脆性断裂设计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①正确选用钢材,使之具有足够的韧性;②尽量减少初始裂 纹的尺寸,避免形成类裂纹;③缓和应力集中,减小应力值。 但是构件有无裂纹、裂纹尺度和裂纹尖端的应力不易测 得,因此现在具体设计采用应力幅准则。 (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对承受动力
万 方数据
低温建筑技术
2006年第3期(总第】ll期)
车梁应力频率分布差别较大,应力幅降低系数不同。 4影响构件疲劳因素 疲劳断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从微观到宏观,疲劳 破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材料和构件静力强度影 响很小的因素,对疲劳影响却非常显著,例如构件的表面缺 陷、应力集中等。自19r72年里海大学J.w.Fisl啦提出疲劳 设计新概念至今,各国普遍公认,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应 力幅、构造细节和循环次数,而与钢材的静力强度和最大应 力无明显关系,尤其对焊接钢结构更是如此。 4.1应力幅 对疲劳强度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应力幅,而不是名义上的 最大应力重复作用的结果。原因如下:焊接结构由于在焊缝 及其附近主体金属通常均存在残余应力,有时其数值高达屈 服点强度值,故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应力循环,最大拉 应力是从工开始,即口一=工,后下降到盯血,再升至^。因 此无论是何种应力谱,都可用△口=盯一一口。表示其应力幅, 且只要它们的应力幅相等,不论其循环特征有无差异,名义 最大应力是否大小一样,其疲劳强度均相同。任一动力应力 幅曲线如图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