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
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算盘。

教学过程:
一、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复习。

让学生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的。

引导学生说出四位数与三位数比较,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的数相同,十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导入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复习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下面我们来学习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3.教学例5。

(1)比较第一组数:99864和101010。

①让学生把这两个数拨在算盘上,然后提问
99864是几位数?
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99864有几个万?
101010是几位数?
六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101010有几个万?
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②接着再出一组数;5672019和88320,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井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③提问
从刚才两组数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比较不同数位的两个数的大小要怎样比较?让学生结合例题说明。

使学生明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一样,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比较第二组数:356000和360000。

①指名学生读出这两个数,然后提问
356000是几位数?
360000是几位数?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该怎样比较呢?
启发学生想:在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当两个数的位数相
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也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现在这两个数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也相同,就应该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第一个数万位上是5比第二个数万位上的6小,所以356000<360000。

②再出一组数:43200和43O00,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③提问
从刚才两组数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是怎样比较的?
让学生结合例题加以说明,使学生明确: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的大小,应从左起第一位比起,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3)总结比较亿以内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提问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
位数不同的怎么比较?位数相同的怎么比较?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4)做例5下面第一个做一做中的题。

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比较方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要提醒学生区别数位与位数,使学生明确:数位是指一个数中的数字所占的位置。

如9357中的5在右起第二位,即5所在的数位是十位。

位数是指一个数是用几个数字写出来的(最左端的数字不能是零),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数。

如9357是四位数。

二、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教师板书出:50000和1800000。

让学生读出来。

教师指出: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为了读、写简便,我们常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然后教师讲解改写方法:万位在右起第五位,整万的数万位后面有4个0。

把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

随后教师把5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并在50000的下面板书:5万。

然后让学生把18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2.做第10页最下面的做一做的习题。

让学生独立改写,然后说说改写的方法。

三、教学求近似数
1.复习。

教师:我们在第五册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请大家用四舍五入法把下面各数千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4926 9375
学生做完后,着重让他们说一说各是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

使学生明确: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然后教师说明:比万大的数,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

2.教学例6。

(1)教师板书出84380,指名学生读出来,并提出
谁会把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启发学生思考:省略一个数千位后面的尾数时,是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那么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呢?
让学生类推出:因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时,是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所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然后让学生求出它的近似数,并说出是怎样求的。

同时教师强调指出:要省略某一个数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只要根据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来考虑就可以了,不要
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

(2)教师板书出726310,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怎样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要多让几个学生说说。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3)做做一做中的习题。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
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四、巩固练习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做练习三的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