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标要求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二、教材分析《“冷战”中的“热战”》与《中东战争》是《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的第18课与第19课。
二战结束后虽然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此起彼伏,一直未曾停息。
和世界大战相比,局部战争似乎对人类的威胁较小,但统计表明,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8课共有二个子目,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第19课共有三个子目,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历次中东战争、艰难的中东和平进程。
三、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必修I《世界多极化趋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等,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等,学生对朝鲜半岛形势、中东问题,这些新闻热点有一定了解,对于越南战争的认知有些是通过影片了解的,对于不学习地理学科的同学来说,从地理位置、战略地位认识战争的起因有一定的困难,中东问题错综复杂的历史、宗族、民族纷争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学科素养:经过一年半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学科素养都有一定的积淀,本节课通过朝鲜半岛地图、中东战争示意图、漫画、文献材料解读、史学观点的辨析及视频等,相信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3.学习兴趣:2018、2019世界十大热点新闻相关视频节选、珍贵的历史照片、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词、墓志铭、漫画、名人名言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到和平虽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和平的进程仍然艰难曲折并存在反复,进一步认识和平来之不易,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目标1.通过时政新闻、世界地图,关注地区热点频发地的位置;利用教材和资料,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2.阅读教材按时间顺序自制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进程大事年表,结合相关史学著作、名人观点、视频、文学作品等分析三次战争影响。
3.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的关系,分析“冷战”与“热战”这一对看似矛盾的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4.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介绍中东和平的重大事件和遭遇的挫折,认识到和平虽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和平的进程仍然艰难曲折并存在反复。
5.局部战争造成了巨大人员物质损失,交战国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军备上,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萨达特、拉宾被刺,给中东和平带来一些影响,然而世界走向和平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五、重难点分析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结合本校学情及高考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本课重难点如下: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影响;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和平进程的艰难性。
2.“冷战”与“热战”的关系;中东局部战争和当时世界大势之间的关系,中东问题的原因。
六、设计思路本着立德树人的原则,结合学情,结合高考的高频考点,我们把本单元四课时按教材时间顺序合并为两课时,完成课标要求。
本单元也可以从西方国家与亚非拉国家之间发生过的战争入手,把第18课“冷战”中的“热战”与21课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进行合并,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入手,把19课中东战争与20课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进行合并,但考虑到学生学情,兼顾教材时序,所以选择本课的整合方式。
本课以大连海湾高级中学的“一三六模式”为载体,“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为指导,以“问题引领,任务驱动”为手段,借助教材、课前案、课堂案、相关影视资料,通过不同层次的习题设置、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反馈,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围绕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展开教学。
七、教学过程1.导入20世纪上半期相继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平的时间非常短暂,以至于有人把两次世界大战合称为“30年战争”。
在两极对峙、冷战的国际背景下,尽管没有发生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不断,造成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和平的直接威胁。
今天,这些地方有的仍是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也是全球24小时热门新闻的火山口。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短视频,关注视频中的重大事件。
视频中的重大事件有半岛问题、中东问题,如果重回20世纪50至70年代,我想还会有一个地方进设计意图通过明确的时空转换,构建单元各课时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有效的整合,形成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现实入手,追溯重大历史事件的渊源。
2.新课讲授过渡相信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已经对本课的内容有所了解,下面老师要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
这张珍贵照片反映的是哪个重大历史事件?朝鲜战争为什么会爆发?美国为什么要插手朝鲜内战?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这场战争会给各方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结合材料与教材一起进行分析。
学习任务一(冷战泛浊浪,东亚无宁日——朝鲜战争)材料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时,美军尚远在琉球群岛,为确保其在太平洋和远东的利益,美国提出,美、苏两军以“三八线”为界解除日军武装,北部日军向苏联投降,南部日军向美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美、苏两国联军最高司令部发布命令.宣布以北纬38°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和对朝鲜半岛实行军事占领。
当时美国国务卿与助理国务卿都公开声明,“三八线”的确定纯粹是临时性的军事安排。
——杨军等主编《东亚史:从史前到20世纪末》材料二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美国武装援助南朝鲜,干涉朝鲜内政;同时“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武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
28日,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发表声明,痛斥杜鲁门27日的声明,严正指出:美国政府决定以武力阻止我军解放台湾,乃是对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宣布中国人民必将为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
声明同时谴责了美国侵略朝鲜的行径。
但是,美国政府不顾我国的警告,于7月7日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出兵朝鲜的决议……——摘编自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材料三“它雄辩地证明:一个西方国家在东方海岸线上架几尊炮,就可以殖民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课堂案和教材内容,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教师抽测两名学生进行展示,其它同学补充完善。
设计意图本着左图右史的原则,通过对材料、地图、教材有效信息解读和深入思考,通过同伴互助,教师点拨,认识到二战结束后,朝鲜战争爆发的国际、国内因素,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结合彭德怀总司令讲话,指出朝鲜战争胜利对中国、对朝鲜、对美国及世界局势的影响。
在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牺牲,发生过无数次残酷的大规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的上甘岭战役就是其中的一次。
(播放上甘岭视频——美军的伤心岭)。
记录历史,才能知道来处。
记录英雄,便是记录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上甘岭战役虽然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是那些消失在异国土地上的生命为共和国筑起的钢铁长城将永不倒塌。
由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任务二(风云骤起印支那——越南战争)1953年朝鲜和平暂时结束了世界两大阵营的血腥对抗。
伴随着美苏冷战的升级,很快这一对抗又在越南展开。
为什么会发生越南战争?问题设计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总统结合第一次印支战争阐述了他的“多米诺理论”——如果越南落在共产党手里,那么共产主义就能很快地也在泰国、缅甸、印尼和其他亚洲国家出现,因此他把这一理论作为其行动的方针。
出于对北越共产党影响的恐惧,艾森豪威尔也反对越南重新统一,从而拒签《日内瓦协定》。
——(德)妮科勒•施莱等《美国的战争:一个好战国家的编年史》材料二在美军缓慢撤退时,尼克松下令进行几场可怕的轰炸。
他还在1970 年入侵柬埔寨,以求切断北越的供给线,这条供给线通过柬埔寨到达南越。
这导致了另一轮抗议和示威游行,许多大学生走上街头抗议。
在俄亥俄州肯特的一次学生游行示威中,被召集前来维持秩序的国民警卫队慌乱中杀了4个学生。
——根据美国新闻署编《美国历史概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失败的原因和越南战争的影响。
学生活动按要求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修正等。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历史著作、结合教材,多角度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结合时间轴了解越南战争的主要经过,知道不同战争的内涵。
通过越南战争的照片控诉侵略者的罪行,结合国际国内环境分析美国失败的原因和越南战争的影响。
越南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美、苏两国和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
通过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异同,我们可以看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是“冷战”的产物,都是美国为了在全球遏制共产主义势力而进行的侵略战争。
学习任务三过渡下面我们用所学知识,解决合作探究问题。
问题设计材料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
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和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
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提取相关信息,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这道新课标的高考试题,以新材料新情境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可知,在越南战争中,美国不得不重视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进一步印证了朝鲜战争给美国的打击,为此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美国对外侵略,国内状况如何呢?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我们回顾一下必修一、二内容可知:越战引爆了美国经济危机,进入滞胀阶段;抛售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经济问题上向西欧、日本让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内三足鼎立的格局;欧佩克成立,逐渐掌握国际油价主导权;美苏争霸处于守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