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浅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力。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1.规范性
,发音清晰,咬字准确,切忌方言乡音;语速快慢适宜、停顿适度、重音突出;说话严密、逻辑性强;用词完整、简洁,没有口头禅。

2.准确性
的准确性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要求。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所以,语言的准确是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保障。

如于漪老师讲《孔乙己》一课的开场白时有这么一段“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有道理的。

《孔乙己》这篇小说写的是孔乙己的悲剧,悲剧往往令人泪下,而《孔乙己》读后,眼泪往肚子里流,心里隐隐作痛。

孔乙己的悲剧是怎样的呢?”
,妙不可言,她运用的是类比推理的方法:把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易卜生悲剧和孔乙己悲剧作类比后,再度发问,引人深思。

从而把孔乙己的典型性放到显赫的地
位,诱发学生去寻觅问题的答案。

这段开场白,掷地有声,环环相扣,步步紧逼,闪烁着严密的逻辑的奇光异彩。

3.形象性
:“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风趣。

如鲁迅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事例,生动形象地阐明了“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

4.灵活性
,凭借灵活的教学语言,常常能三言两语而一解燃眉之急。

比如,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因注意力不很集中,重复了前面几个同学的答案,这时候,我们不妨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样比一味地指责教训学生上课不认真效果好多了。

同时,也能化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维护学生的自尊。

5.情感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语文教师应该用饱含真情的语言,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收到教育学生、传授知识的教育效果。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背影》时,先让学生背诵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然后说:这首诗写的是母子情深,把母爱比作是春日的暖阳。

其实,父爱一点也不比母爱逊色,可
以比作沉默的火山。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表达父子之情的《背影》一文。

一席话,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打开了他们感情的闸门,为学习课文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准备,使他们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学知识,受教育,明道理,懂人生。

6.激励性
,通过教师的启示、激励、引导以及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会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获得进一步
的动力!因此,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于老师的见解,要多
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真棒!”、“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这时,这位被激励的同学,必定会更有信心,也会促进课堂提问的解答。

7.启发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其积极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培养高尚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讲析《阿q正传》时,可运用这样的导语:“在本世纪2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篇震动社会的小说。

这篇小说还在报刊连载的时候,就使那些正人君子惊恐万分,以为小说写的就是他们自己,纷纷要求追查作者。

小说连载完后,很快被翻译介绍到世界各国,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名著。

直到现在,小说主人公的名字还被人们作为’精神胜利者’的代名词。

那么,这是篇什么小说呢?”这样的导语,可以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点燃他们的思想火花。

8.趣味性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它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

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

如一位教师在教《守财奴》中”葛朗台临终前仍坐在密室前守着财宝”这个情节时,用诙谐的语调说“葛朗台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使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葛朗台的鲜明性格。

毛泽东主席说起话来幽默生动,妙趣横生。

如在列举党八股的罪状时,他说:“拿洗脸来作比方,我们每天要洗脸,许多人仅洗一次,洗完以后还让人拿来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听众大笑)。

”为什么听众听后“大笑”呢?他把“调查研究”这个词巧妙地用在洗脸照镜子上,把党八股的作者们轻重倒置的可笑面子活画了出来,使人们听后幽默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作为课堂教学主要实施者的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如沐春风的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