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整理笔记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1.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3.基础心理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4.心理现象分为: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个体心理分为: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社会制约和影响分为:社会心理学;神经机制分为:生理心理学;运用分为应用心理学的多个分支: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等5.6.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7.心理现象是动物适应环境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

动物心理发展:单细胞动物(变形虫)有感应性,没有心理现象。

8.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通过大脑变成映像,产生了心理,因此,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物质产品,而是主管映像,是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是主观的。

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能动的反映,支配行为,因此可通过观察分析行为来研究。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9.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同期研究结果有韦伯定律(差别感觉阈限),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艾宾浩斯记忆。

10.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科心以前是思辨和总结经验)2.辩证发展的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1.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条件,有目的、有计划,系统2、调查法:口头(访谈法)或书面(问卷法)3、个案法(个案历史技术):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别人评价,目的: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

强调个体间差异。

4、实验法:控制条件,客观条件和心理活动间因果联系。

自变量:刺激变量。

因变量:预测的行为。

额外变量:消除和控制12.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和外周(周围)神经系统13.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运动神经元(传出)、中间神经元(联络):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白色)三个部分组成,刺激传导顺序: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下一个神经元。

14.①代表区域都是倒置(五官正)②灵敏大,迟钝小③功能不对称,单侧化,对侧传导。

15.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如音美情绪识别等。

16.布洛卡区:运动型失语症,1860年法国布洛卡发现了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把主管言语表达的区域叫做布洛卡区17.割裂脑实验:20世纪60年代美国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实验,就是切断连接左右两个半球的神经纤维束—胼胝体18.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等组成,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

19.垂体腺:丘脑控制,生长、泌尿、血压、分娩和乳汁。

肾上腺:受垂体腺调节,生理平衡和情绪。

甲状腺:代谢,增进发育。

亢进:多吃瘦,敏感、紧张、激动;不足:萎靡,记忆力减退,疲劳;儿童呆小症;性腺:第二性征的发育20.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外部感觉:视听嗅味和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辣)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内脏感觉,饿、胀、渴、窒息、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21.刺激:是指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所发生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物体叫刺激物22.适宜刺激:一种刺激能引起某一感觉器官最敏锐的感觉,这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其他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非适宜刺激23.感觉分类24.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25.特性:整体性——把物体的各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选择性——选为知觉内容的事物称为对象,衬托对象的事物称为背景。

对象知觉的格外清晰,而背景则知觉的比较模糊。

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包括大小、形状、颜色、明度等。

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对知觉到的外在物体讲行解释,并用词揭示出来。

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26.知觉的种类27.记忆:人类智慧的根源,心理发展的奠基石28.思维、语言及想象29.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30.意识3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一种心理状态。

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目的、不意志努力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目的、意志努力。

相互转化,无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32.注意的特征33.需要和动机3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5.情绪和情感36.意志37.能力38.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39.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不是知识和技能,但与知识和技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决定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但不能把知识和技能当做标准来比较人们能力的高低。

从另一方面说,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按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所以能力与知识和技能又有密切的联系40.人格41.人格理论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42.社会心理学诞生: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孤独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被认为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43.孕育社会心理学的母体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哲学等44.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45.社会心理学简史46.遵循原则:1.价值中立原则;2.系统性原则;3.伦理原则47.研究方法:实验法是最广泛的方法观察法:1.自然观察(基本没有干预。

方法的基础);2.参与观察(身临其境,“内部”信息。

减少负面影响。

隐瞒身份)调查法(询问法):1.访谈法2.问卷法:最普遍的方法之一;特点: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

构成: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备选答案、人口学数据的记录、结束语、计算机编码;设计原则:目的性、全面性、非歧义性、非暗示性、适度规模原则档案研究法:也是一种调查法,是对历史资料的调查;1.优点: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2.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难度较大;心理咨询就是档案法的应用。

48.看待研究结果:不能任意地推广到现实情境中;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围;结论的解释力较弱;“生态学效度”一直受到质疑49.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50.社会化51.社会角色52.自我、身份与自尊53.社会知觉54.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55.归因: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即归纳行为的原因56.动机:是引、推、维与调行为,使之向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57.动机过程: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到满足状态,又产生新需要的循环过程;58.社会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是行为的启动因素;2.指向功能;3.维持与调节功能59.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活动有最佳的动机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不同,有差异,简单任务动升效高;难度任务动降效高。

60.五种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社会学习的结果,与环境、文化有关,是一种心理倾向。

61.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62.态度63.态度转变:个体形成一定的态度后,由于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见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即说服的过程64.霍夫兰德的态度转变模型65.态度转变理论66.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抗拒:超限逆反、自我价值保护逆反、禁果逆反。

67.态度测量:间接测量法;1.量表法:分单维量表(瑟斯顿等距量表、李科特累加量表)和多维量表(奥斯古德语义区分量表、博加达斯社会距离量表)2.投射法(基本假定个体会将自己的需要、情感或观念倾向投射到其他对象上,知觉成对象的实际上为其自己具有的特征)3.行为反应测量法(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他的外在生理体征和外在行为上)68.沟通的结构和沟通网络69.体语沟通的分类70.人际关系、人际吸引、人际互动71.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72.爱情、婚姻与家庭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与教育实践、心理健康、儿童和老年福利事业有关。

研究两个方面:研究心理发展的动力和制约因素;研究心理发展的过程,这是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独特方面73.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决定心理发展的因素、心理良性发展和劣势行进的影响因素、促进个体积极发展的核心要素等根本性问题74.心理发展过程75.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皮亚杰把认知(智慧)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四个阶段):76.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新精神分析学派艾里克森,提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的作用;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需要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称为心理社会危机;社会环境决定能否积极解决。

主张人的一生分八个阶段(不变序列;特定任务;普遍性的心理社会危机)。

77.艾里克森划分年龄阶段的特点:1.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2.二维的发展阶段说,不只是一维的纵向发展阶段划分,还包括横向维度的人格发展;3.动态过程,即在人格维度上成功与不成功两级之间具有变化的空间;4.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的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78.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是心理发展和促进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

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动力和外动力良性互动的结果形成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这才是制约并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因79.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劳伦兹发现): 1.个体早期发展的优劣,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2.儿童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婴幼儿身体、心理、社会性和情绪都经历了特有的发展里程;3.儿童早期的发展变化既迅速又显著;4.个体发展的早期对负面影响(如营养不良、情感剥夺)最为敏感,早期不良教养的后果可能持续终身80.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易习得某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心理特征,过了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人类婴儿只能在感受系统范围内有所表现;关键期是特定学习机会的一段时间的窄窗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