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又表示自身。

韩非子五蠹:“而~为天下笑。

”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本人的德行。

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

”礼记大学:“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楚辞渔父:“安能以~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二)副词。

亲自。

孟子滕文公下:“彼~织屦。

”韩非子五蠹:“禹之王天下也,~执耒锸以为民先。

”(锸chā:锹一类的工具。

)[辨]躬,身。

在身体的意义上,二字为同义词,但习惯用法不同,“躬”专指人身,“身”又可指物身。

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

桧,柏叶松身。

”“身”字可以用於抽象意义,指品节,如“修身”,“守身”,“洁身”。

“躬”字的这种用法很少见。

378.【领】(一)脖子。

诗经卫风硕人:“~如蝤蛴。

”(蝤蛴qiúq í:天牛的幼虫,色极白。

)左传昭公七年:“引~北望。

”(引领:伸脖子。

)〔首~〕(1)头和脖子。

古代有斩首之刑,故以免遭杀戮保全性命叫“保首~”或“全首~”。

左传襄公十三年:“获保首~以殁於地。

”恽报会宗书:“岂意得全首~,复奉先人之丘墓乎?”(2)头目(后起义)。

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二)衣领,领子。

荀子劝学:“若挈(qiè)裘~。

”〔~袖〕(1)领子和袖子。

文心雕龙熔裁:“虽玩其采,不倍~袖。

”(2)代表人物。

晋书裴秀传:“后进~袖有裴秀。

”(三)统率,率领。

恽报会宗书:“总~从官。

”汉书霍光传:“~越兵。

”[辨]领,颈。

二字是同义词,一般没有分别。

只是“颈”又特指脖子的前部,所以“刎(wěn)颈”不能说成“刎领”。

379.【武】(一)足迹。

诗经大雅生民:“履帝~敏歆。

”(履:践。

敏:拇指。

歆:震动,惊异。

踏了上帝足印的拇指部分而感到惊异。

)楚辞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

”(踵:脚后跟。

)(二)勇武。

诗经风羔裘:“孔~有力。

”(孔:很。

)引申为古代的战争道德之一。

善战,善胜,善於对待战争和善於制止战争都叫“武”。

左传僖公三十年:“以乱易整,不~。

”380.【仇】(一)对,俦类,俦辈。

诗经周南兔:“公侯好~。

”引申为配偶。

左传桓公二年:“嘉耦曰妃,怨耦曰~。

”(二)仇敌。

诗经秦风无衣:“与子同~。

”引申为仇恨。

史记游侠列传:“亦辄为报~。

”[辨]仇,雠。

二字在古代不同音:“仇”读如“求”(现在作为姓,还读如“求”),“雠”读如“酬”。

但二字同义,所以古书中常“仇雠”连用。

左传成公十三年:“君之仇雠而我之昏姻也。

”381.【耦】读ǒu,上声。

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据说是二人并耕或二耜并作。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而耕。

”诗经周颂噫嘻:“亦服尔耕,十千维~。

”引申为双数。

又引申为配偶。

左传桓公六年:“太子曰:'人各有~;齐大,非吾~也。

'”注意:后来於双数和配偶的意义,一般都写作“偶”,不再写作“耦”了。

但“耦耕”的“耦”仍不能写作“偶”。

常用词(七)71字征收发封弃俟迁徙遗失存处坐遇接承扶刺折戮问对许省审虑怨忍快兴废变曲直长小贪廉轻重狂殆危面口齿耳目指饭食服饰布斗式检英灵豪然且或曾更渐俱并而若尔382.【征】(一)召。

特指君召臣。

尚书舜典:“舜生三十~庸。

”征庸:被召用。

征:召。

庸:用。

战国策楚策四:“於是使人发驺~庄辛於。

”后汉书黄琼傅:“近鲁阳樊君被~。

”(二)求,索取。

左傅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寡人是~。

”现代双音词“~求”由此发展而来。

(三)证明,验证。

论语八佾:“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也。

”引申为预兆。

史记项羽本纪:“兵未战而先见败~。

”(四)读zhǐ。

五音之一(宫、商、角、征、羽为五音)。

“征”是g(5),“变征”是f#(4#)。

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和而歌,为变~之声。

”(变征之声:指f#调,这是高亢的调。

)注意:“征”“徵”二字古音相差很远,意义也不相通,古书中绝不互用。

辨征,召,辟。

在“上召唤下”这种意义上,三者是相同的;但又有细微的差别。

“征”和“辟”多用於“召他来授给他官职”的意义上,如说“征为郎”,“辟为掾”。

“召”除了用於上述意义外,还用於一般的召,而且不限於君召臣。

如礼记曲礼上:“父召无诺。

”“征”和“辟”(尤其是辟)不能这样用。

383.【收】(一)逮捕。

诗经大雅瞻卬:“此宜无罪,女反~之。

”后汉书班超傅:“如令鄯善~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

”又:“遂叱吏士~广汎等,於睦故城斩之。

”(二)收取,收掩。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余~尔骨为。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姪湘诗:“好~吾骨瘴江边。

”(三)聚集,收集。

史记涉世家:“行~兵。

”后汉书光武帝纪:“出城南门,於外~兵。

”又为收取。

史记侯列传:“汉辄使人~其精兵。

”(四)收容,接纳。

左传僖公四年:“辱~寡君。

”(五)割取成熟的农作物。

荀子天论:“畜积~臧於秋冬。

”(臧:藏。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384.【发】(一)把箭射出去。

诗经召南驺虞:“壹~五?br> 。

”孟子公丑上:“射者正己而后~。

”史记项羽本纪:“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

”现代“~砲”的“发”和量词“若干~砲弹”的“发”由此发展而来。

引申为派出,派遣。

战国策楚策四:“於是使人~驺征庄辛於。

”史记侯列传“~使使燕。

”汉书龚遂传:“郡闻新太守至,~兵以迎。

”现代有双音词“打~”。

(二)出,出发。

庄子养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於硎。

”又秋水:“夫鵷鶵~於南海,而飞於。

”楚辞哀郢:“~郢都而去闾兮。

”今成语有“朝~夕至”。

引申为起,起用。

孟子告子下:“舜~於畎亩之中。

”(三)启封,开。

战国策齐策四:“书未~。

”史记侯列传:“韩信使者至,~书。

”庄子胠箧:“将为胠箧、探囊、~匮之盗而为守备。

”又特指开粮仓赈济灾民。

孟子梁惠王上:“涂有饿莩而不知~。

”又特指花开。

杜甫立春诗:“忽忆两京梅~时。

”商隐无题诗:“春心莫共花争~。

”又引申为掀开。

史记项羽本纪:“於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屋。

”又用於抽象意义,启发。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

”又为阐发。

论语为政:“退而省其私,亦足以~。

”385.【封】文档大全(一)加土培育树木。

左传昭公二年:“宿(季武子)不敢~殖此树。

”引申为聚土筑坟。

左传文公三年:“~殽尸而还。

”礼记乐记:“~王子比干之墓。

”(二)古代帝王把土地分给人作为他的领土或食邑。

孟子告子下:“周公之~於鲁,为方百里也。

”史记项羽本纪:“项氏世世为楚将,~於项,故姓项氏。

”又魏公子列传:“安釐王即位,~公子为信陵君。

”(三)古代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

大戴礼保傅:“~泰山而禅梁父。

”(在泰山旁的梁父山筑坛祭地叫禅。

)史记秦始皇本纪:“议~禅望祭山川之事。

”水经注汶水:“光武~泰山。

”(四)界域,疆界。

左传僖公三十年:“既东~,又欲肆其西~。

”又成公三年:“次及於事,而帅偏师以修~疆。

”后代有“~疆大臣”的说法。

(五)大。

左传定公四年:“吴为~豕长蛇,以荐食上国。

”楚辞离骚:“羿淫遊以佚田兮,又好射夫~狐。

”(羿y ì:人名。

夏时的诸侯。

田:畋猎。

)引申为厚。

国语晋语:“引党以~己。

”又楚语:“是勒民而自~也。

”(六)封闭,封合。

战国策齐策四:“齐王闻之,......~书谢孟尝君曰。

”杜甫寄杜位诗:“~书两行泪。

”386.【弃】抛弃。

左传宣公二年:“~人用犬,虽猛何为?”战国策策三:“彼秦者,~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弃市”二字连用,表示在市上处以死刑,为人所共弃。

史记高祖本纪:“诽谤者族,偶语者~市。

”引申为违背,背弃。

左传宣公二年:“~君之命,不信。

”今成语有“背信~义”。

387.【俟】(竢)读sì,等待。

诗经邶风静女:“~我於城隅。

”论语先进:“如其礼乐,以~君子。

”楚辞离骚:“愿~时乎吾将刈。

”贾甑跚常骸啊锍ど场!? 388.【迁】(一)变换地方,迁移。

诗经卫风氓:“以尔车来,以我贿~。

”楚辞哀郢:“方仲春而东~。

”又为转移。

论语雍也:“不~怒,不贰过。

”(二)〔官吏〕调职。

有时指升官。

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孝文帝悦之,超~,一嵗中至大夫。

”汉书霍光传:“稍~诸曹侍中。

”又禹传:“由是~光禄大夫。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间闻足下~,惕然不喜。

”有时指降职。

为区别於升官,说“左迁”(古人以“右”为尊,以“左”为下。

)史记周昌列传:“吾极知其左~。

”〔~客〕降职到外地做官的人。

白黄鹤楼中闻笛诗:“一为~客去。

”仲淹楼记:“~客骚人,多会於此。

”389.【徙】(一)迁移。

论语述而:“闻义不能~,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汉书禹传:“~家莲勺。

”(二)调职,多指降职。

史记侯列传:“~齐王信为楚王。

”又魏其武安侯列传:“上恐太后诛夫,~为燕相。

”辨迁,徙。

“迁”和“徙”相近,但就其本义来说,则差别较大。

“迁”原指由下到上的迁移(说文:“迁,登也”)。

所以诗经小雅伐木说:“出自幽谷,迁於乔木。

”又易经益卦:“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迁善就是向上。

由此引申,那么“迁官”和“徙官”也就不同:迁是升迁,徙是调职或降职。

史记汉书於这两个字的用法有别。

例如史记万石君列传,石奋由太子傅降为诸侯相,称为“徙”(“徙奋为诸侯相”);石庆由太子傅升为御史大夫,称为“迁”(“迁为御史大夫”)。

又周昌列传,高祖想让周昌去辅佐爱子王如意,把周昌由御史大夫调为相,很感歉然,委婉地说“极知其左迁”,但史记叙事时仍说:“徙御史大夫为相。

”390.【遗】(一)失掉。

⊙殴确纾骸捌枞纭!币晡簦雎浴J芳腔匆鹾盍写骸吧蠛晾逯〖疲煜轮笫!彼韭砬ūㄈ伟彩椋骸按沃植荒苁啊广凇!?br> (二)留下来的。

孟子公丑上:“其故家~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列子汤问:“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男。

”(三)读wèi,去声,留给,送给。

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之。

”又宣公二年:“今近焉,请以~之。

”引申为馈赠,赠送。

史记魏公子列传:“欲厚~之,不肯受。

”又特指送信。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姊为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魏王及公子书。

”搜神记韩凭夫妇:“妻密~凭书。

”391.【失】(一)丧失,失掉,跟“得”相对。

孟子公丑上:“故久而后~之也。

”庄子徐无鬼:“郢人立不~容。

”引申为错过。

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其时。

”史记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也。

”(二)作错了事情,动词,又名词,也跟“得”相对。

史记魏公子列传:“我岂有所~哉?”又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现代有双音词“过~”。

392.【存】(一)存在,不及物动词,跟“亡”相对。

史记侯列传:“置之亡地而后~。

”又游侠列传:“侯之门,仁义~。

”庄子胠箧:“诸侯之门,而仁义~焉。

”又使动用法,表示使不死,使不亡。

史记魏公子列传:“已却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