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料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通过规范作业程序,使电子锯、推台锯开出的工件符合质量要求,避免因不规范操作而造成额外损失。
2 适用范围
开料作业工序
3 设备工具材料
卷尺、直角尺、中纤板、饰面板等。
4 作业准备
4.1首先根据零件生产及记录卡中规定的要求,检查应加工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尺寸和数量。
4.2检查待加工材料翘曲度,看其表面是否有凹凸不平或划痕。
4.3用吸尘器清理工作场地,并用气管将工作台吹净,保持工作台随时清洁,不准有硬物存在,以免损伤板材表面。
4.4检查电子锯的输入系统和吸尘装置是否正常,检查推台锯的开关是否灵敏、可靠。
4.5检查锯片是否锋利,主锯和刻锯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试机约一分钟,看运行是否正常。
5 工作内容
5.1调解锯片高度。
锯片要高于待加工板厚10-15mm。
5.2向电子锯输入有关开料的具体数据,移动推台锯的靠块(条),确定加工工件的宽度。
5.3确定基准面。
确定加工工件的宽度将锯边作为准面、飞边约5—10mm。
5.4板件定位。
板件要与靠块(条)靠紧,并将卡尺卡住。
5.5电子锯的进料速度为13.5-27m/min,可加工板厚为≤100mm。
推台锯的进料速度根据板厚和硬度进行调整,加工不同厚度板材可更换不同型号的锯片。
5.6操作员在排板时应先看清图纸、木纹、板材厚度、颜色,主机手在开出第一件时要做到首检。
一米以下,正负偏差为0.5毫米;二米以上,正负偏差为1
毫米以下。
5.7加工完毕后,在“工件生产及检查记录卡”上签字,将工件摆放在指定地点,经质检确认后方可流转。
5.8作业结束时,关闭电源、气源,将工作场地和工作台清理干净。
6 技术要求
如出现划伤,磕伤,崩伤等不能修补的工件不能转入下道工序。
7 检查方法
7.1目测。
7.1.1目视开料后工件表面是否有碰伤、磕伤、砸伤和崩边等现象,工件的数量、形状是否符合图纸规定要求。
7.2 测量。
7.2.1用卷尺测量工件线形尺寸、邻边垂直度,其公差为±0.5mm。
8注意事项
8.1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不得酒后上岗,机电设备由专人操作。
8.2要求主机手操作,推台锯在开短小工件时要用板条向前送料,扶手开始用手去接。
8.3注意靠挡的位置,如用右靠挡开长度时,挡头不能超出主锯片的尾端,约退后1-2厘米;如用右靠挡开宽度时,挡头不得超过主锯片的1/3。
8.3.1首先检查推台锯左右靠挡是否垂直。
8.3.2电子锯首先检查气压是否正常,气压不得低于6帕斯卡,不得超出6.5帕斯卡。
8.3.3首先看清工件结构图纸,排板的过程中大小搭配,以余料最少、板材利用率最高来输入程序。
8.4开料操作过程确保“八不”:不弯曲、不斜角、不黑边、不碰坏、不爆边、不多件、不少件、不偏差。
8.5加工完毕的工件要轻摆轻放,以免散落。
8.6开钉装及异形工件时一般需比原规格开大4-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