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介选煤工艺流程设计书
根据目前普遍采用的最新可选性评定标准,即γδ±0.1含量法。由于该方法近似实际地反映了煤的可选性难易程度。根据所确定的灰分点Ad=10.00%,按等λ原则从50-0.5mm可选性曲线上查得其值为48.5%,根据我国标准:γδ±0.1含量>40%,属于Mj/Kg
胶质层
粘结指数
X,(mm)
Y,(mm)
毛煤
1.92
26.54
30.29
0.16
22.45
0
0
—
净煤
0.68
8.68
27.69
0.44
0
37
12
75
2.2.1煤的工业分析
1.原煤水分:Mt=5%
2.原煤灰分:Ad=26.23%,在20.01-30.00%之间,属于中灰分煤
3.原煤硫分:St.d=0.44%,小于0.50,属于特低硫煤[3]
4.煤 种:由筛分总样化验结果可知,Vdaf=27.69%,Vdaf>20.0~28.0%,胶质层厚度Y=12mm,Y<25.0且粘结性指数为75,则由此可以判定此煤种为焦煤[9]。
5.含矸量:由原煤筛分试验表可以看出原煤含矸量为3.04%,其值<5%所以为中矸煤可以不考虑机械排矸,只设人工检查性手选。
2.该地区气候情况:
该区属大陆性气候,最高温度36ºC,最低温度零下35ºC。结冻期由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末。冻结深度一般为2米。风向多西北风,最大风速25米/秒,年降雨量540毫米左右。
1.2.3产品及用户
主要产品:精煤、中煤
副产品:煤泥、矸石
精煤灰分为:9.59%; 产率:56.29%; 水分:12.30%
2.±0.1邻近比重物含量法。它是把分选密度±0.1范围内的物料作为中煤,以其含量大小来评定原煤的可选性的难易程度。愈接近分选密度的物料混杂程度愈严重,远离分选密度的物料混杂可能愈小。这种方法评定原煤的可选性,因考虑了分选过程的分选制度,更加接近实际地反映了煤的可选性难易程度,而中煤含量法没有考虑到实际所用的分选密度,也没有考虑产品质量的要求。
设计选煤厂年处理量为0.5Mt,属矿区型选煤厂,年工作日为330天,每天16小时,二班生产,一班检修。
1.2.2厂区地理位置及自然情况
1.地理位置:
鸡西杏花矿选煤厂位于鸡东县哈达河乡与鸡西市长青乡交界处(东经131°8ˊ,北纬45°20ˊ),杏花选煤厂距鸡西市18公里。选煤厂南约300米是城密国防公路,铁路专用线18公里,通过西鸡西车站与国铁牡密线接轨,交通方便。选煤厂南约2公里为穆棱河,河水一般流量为78.1米/秒,最大流量为3120米/秒,属季节性河流。
鸡西矿务局是黑龙江省四大矿区之一,针对鸡西杏花矿有限的煤炭资源,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宏伟战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价值,减少资源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在该地区新建一个0.5Mt/a的矿区型选煤厂,入洗附近矿区的原煤。来解决煤炭在利用中存在运输量大、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1.2厂区概况
1.2.1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
2.1 煤质资料的审查
煤质资料的可靠性,对设计流程和选用设备的合理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为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合理性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采样和试验。所有的资料均经过校正,确定为准确可靠的数据。
本选煤厂常规设计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数据如下:(见附录三)
1.原煤筛分总样化验结果表
2.原煤筛分试验结果表
3.+50mm煤和夹矸煤破碎后筛分试验表
3.由小筛分资料可查出原生煤泥r=9.13%、Ad=16.64%,说明煤泥含量较大。
筛分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煤的粒度组成和各粒级产物的质量特性,它是合理利用煤炭以及设计选煤厂的基础材料。浮沉资料是评定煤的可选性和分选作业流程计算的依据,而可选性的难易又是选煤厂设计和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3章选煤工艺
3.1 煤的可选性与可浮性
中煤灰分为:22.05%; 产率:22.32%; 水分:15.00%
煤泥灰分为:63.22%; 产率:4.93%;水分:22.00%
矸石灰分为:77.78%; 产率:16.46%; 水分:15.00%
用户:精煤主要供鞍钢、本钢等大型钢铁集团使用
中煤供市发电厂及本厂锅炉房使用
煤泥主要供民用
第2章 煤质资料的审查与分析
2.2.2筛分、浮沉资料的分析
煤质资料分析和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煤的内在特性和制定合理的选煤工艺流程,经分析得:
1.由筛分资料可看出原煤各粒级数量百分数相近,各粒级灰分与原煤灰分相近且粒度减小而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说明该煤的粒度分布较均匀,煤质也较均匀,脆且易碎。
2.查50-0.5mm可选性曲线按等λ原则可知其±0.1含量为48.5%,可以此粗略判断该煤为极难选煤。
4.0.5-0mm粉煤筛分试验表
5.50-0mm自然级浮沉试验表
6.50-0mm破碎级浮沉试验表
煤质资料分析和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的了解煤的内在特性和制定合理的选煤的工艺流程,是制定选煤工艺流程、进行流程计算和设备选型的基本依据。
2.2煤质资料的分析
表2-1 筛分总样化验结果
化验
项目
Mad
%
Ad
%
Vdaf
3.1.1原煤可选性
原煤的可选性决定选煤方法的选用以及具体工艺流程的制定。因此在确定选煤方法及工艺流程之前,首先要对原煤的可选性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合理的选煤方法、工艺流程,从而更充分利用能源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评定原煤可选性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中煤含量法。在分选过程中,产品之间很难避免互相混杂,但原煤中,当中间密度级物料含量愈多,混杂的愈严重,也即分选的困难愈大,故以中煤含量的多少来评定原煤可选性是有科学根据的。根据我国的情况,对炼焦煤密度1.4~1.8为中煤范围,并以此范围内的重量百分数作为评定指标;对于动力用煤,密度1.5~1.8为中煤范围;无烟煤1.8~2.0为中煤范围。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精确度较低。适用于对原煤的可选性,作粗略的对比。
第1章绪论
1.1选题意义
选煤作业作为煤炭加工的第一步作业,能在很大程度上排除原煤中存在的大部分矸石、硫分等成分,减少煤炭运输负担,提高利用率,可以直接满足钢铁厂等一些用煤单位的需要。但从我国选煤规模方面与国外相比,国外已达到90%以上的原煤进行入洗,而在我国仅有48%左右的原煤入洗。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75%。煤炭的合理、高效开发与利用是关系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