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玉器造型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玉器造型


峡 文 化
石器时代中晚期,尤
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
发达。
▪ 商代至战国玉琮制作 逐渐减少,汉代以后 几乎消失,明清时期 出现了大量仿古玉琮。
薛 家 岗 文 化
陶 寺 文 化
玉兽面纹琮
▪ 原始社会良渚 文化 高:5.1cm 边宽:3.2cm
南京博物院藏
▪ 琮:一种祭礼 用礼器,多为 外方内圆,象 征天圆地方。

殷 墟
雕 玉 虎
玉虎纹佩 西周
玉 虎 秦
仪仗类玉器(玉兵器)
▪ 玉斧 ▪ 由石斧演变而来,玉斧后发展为氏族酋长或部落联盟首领执掌的王权
象征物。
红山文化
楼兰遗址采集
殷墟
▪ 玉钺
▪ 玉钺自新石器晚期开始出现,目前所知 新石器时代形态最完整的当数浙江良渚 文化出土的玉钺。商周时期,玉钺仍然 沿用,战国以后玉钺不再使用。
随 葬 牛玉 河器 梁大 墓 发 掘 现 场
M2
玉瞑目
面罩为泛黄的青玉,有印堂、 眉毛、眼、耳、鼻、嘴、腮、 下颏、须等大小十三片玉片, 大多数上面有穿孔。
▪ 瞑目又叫面瞑,习惯上称覆面或掩面。 ▪ “瞑目”就是用玉石片缀于绢帛的面幕。 ▪ 《仪礼·士丧礼》解释:“瞑目用缁,方尺二寸,
赪里,著组系。”郑玄注:“瞑目,覆面者也。”
▪ 良渚文化 ▪ 玉琮

▪ 玉圭是一种上端尖锐或平 整,下端平直的长方形片 状玉器。
▪ 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 具石斧、石铲,始见于商代 而盛行于春秋战国。
▪ 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 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 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 祀盟誓的祭器。
尖首玉圭 春秋早期



平 首 玉 圭
面 纹 玉 圭








玉牙璋 二里头文化

玉牙璋 商代中期

龙 山 文 化
玉璋 春秋晚期
▪琥
▪ 至于虎形玉器,有孔的可 称虎形玉佩,无孔的当为 玩器或陈列品,可称为玉 虎。”
▪ 作为礼器的“琥”应是刻 有虎纹的、尺寸较大的片 状玉器,而尺寸较小的大 多为佩饰。
▪ 圆雕的虎状玉器不是礼器, 主要作为装饰玉器,在汉 代以前也用于发兵。
玉器分类
有着近八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玉器,从生产工具和 简单佩饰演变发展到几乎涉及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玉器, 虽有成千上万件,但可以就用途而言大致进行类型的划分。
汉代及之前的古玉器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类: 1、玉制工具 ; 2、礼仪玉器(礼乐器和仪仗器); 3、佩饰玉器(饰玉); 4、丧葬玉器(葬玉); 5、实用玉器。
唐代起玉器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装饰玉器(饰玉) ; 2、礼仪玉器(礼乐器和仪仗器); 3、实用和玩赏玉器; 4、陈设玉器; 5、仿古玉器。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玉器的用途并非一成不变, 如璧,即作为礼玉又作为饰玉,有的先作为某类, 后又作它类;玉器的品种和形制也只有少数较为稳定, 大多数随时代变化而演变。如玉制工具早生早灭; 牙璋晚生早灭;璧则产生早、使用时间长且不断演变。
▪ 出土资料以西周中晚期的井叔墓和虢国墓为最早, 盛行于战国。
▪ 西周时期主要用于眉、目、耳、鼻、口,玉片边缘 钻有孔。
▪ 战国时期出现头部使用玉璧的组合。 ▪ 玉瞑目在汉代只见于西汉,而且多利用旧玉片改制。
金玉面罩、配饰 三门峡虢国墓
▪ 玉衣
▪ 玉衣也叫“玉匣”、“玉柙”, 是穿于死者身外的葬服。
▪ 玉衣外观与真人的体形相同, 按部分可分头罩、上身、袖子、 手套、裤筒和鞋子六部分。各 部分由数千片小玉片相互穿联 而成。根据编缀线缕质地的不 同,可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 衣、铜缕玉衣、丝缕玉衣等。
▪ 古代上层贵族按照各自地位的 不同,分别享用不同的玉衣。
西周
二里头遗址 商代早期

黄 披 盘 龙 城
商 代 中 期
玉 戈
玉援铜内戈 商代中期
94cm
▪ 玉铲
▪ 玉铲最早见于新石器时期,形制源于新石器时 代的工具石斧。
▪ 考古学界一般把一端有刃的扁平长方形或梯形
玉器定名为玉铲,有的铲在端部有钻孔。
西周早期
商代早期
大汶口文化
▪ 玉刀
▪ 略呈扁平长方形,有孔,是由 石刀发展而来。新石器时代就 有发现,此后的夏商仍有生产, 西周消失了。
▪ 系璧,形制较小,用作佩饰,系于腰部。
谷纹玉璧 战国
蒲纹玉璧 西汉
北京奥运奖牌
奖牌背面与绶带 仿古代漆木器的奖牌盒
仿汉代出廓龙纹玉璧造型的奥运奖牌
益 寿 ” 谷 纹 玉 璧 东 汉


▪ 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 中间有直穿孔的柱状 玉器。个别为三角形 柱状体。
▪ 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

潜山薛家岗文化,距 今约5100年。至新
龙纹大玉刀 殷墟妇好墓
玉多孔刀 石茆文化 七孔大玉刀 二里头遗址
玉刀 战国早期 鸿山越墓
(二)丧葬类
▪ 又称葬玉。 ▪ 夏鼐先生对丧葬玉器下的定义:“葬玉是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
造的随葬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在墓中的玉器。” ▪ 从西周开始,就出现了丧葬用玉,到了汉代,葬玉极为普遍,并已渐
渐演变为一套包括瞑目(包括面具、眼帘和眉)、玉衣、玉握、玉塞、 玉含等葬玉的完善形式。
玉器分类
▪ (一)礼仪类 ▪ 玉礼器是古代先民在祭祀、朝享、社交、军旅等重要礼仪
活动中使用的玉器,简称 “礼器”、“礼玉”。 ▪ 这类玉器主要指璧、琮、圭、璋、璜、琥这六种, 《周
礼》称之为“六器”。作为 朝廷命官的凭证,也作为礼 器,称为“六瑞”。 ▪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尤其是商周时期,还有一种称为 “仪仗器”或“玉兵器”的礼仪类玉器。仪仗玉包括玉斧、 玉戚、玉钺、玉戈、玉刀等,都是象征性的武器。
神人兽面纹玉钺
玉钺 福泉山遗址
玉钺 福泉山遗址
四弧刃玉钺 龙山文化
▪ 玉戚
▪ 长方形或方形的片状玉器, 两边有齿形装饰,盛行商周时 期。
殷 墟 西 周 早 期
商代 二里头遗址
▪ 玉戈
▪ 戈是商周时期流行的一种兵
器,由“援”和“内”两部分
组成。以玉为戈始见于二里头
文化,其后流行于商、周两代。 汉以后玉戈很少出现。

璧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由研磨谷物
的石环状石器演变形成。
璧的形状为圆形扁平体,中部有孔。

根据中央孔径的大小把这种片状圆

形玉器分为璧、瑗、环3种。


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玉 环
玉璧 红山文化

好径2.6、肉径5.25厘米
▪ 璧作为礼器有三种象征含义: ▪ 一是天帝;二是君主和王权;三是吉兆和吉祥。 ▪ 璧按类型划分,可分拱璧、系璧两类; ▪ 拱璧为持握、供奉的礼器,包括大璧、谷璧、蒲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