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第三章 特质论
第三节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我觉得人格最主要的最基本的维度有可能是 那些在变异上具有进化意义的维度,这一 进化史有可能是通过这些维度上那些由基 因决定的个体差异显示出来的。
—— 艾森克,1977
一、人格结构
内外倾
艾森克的内—外倾概念,除了具有其本身的一般 含义外,还与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相 联系。他发现高外倾性的人兴奋过程发生慢、强 度弱、持续时间短,而抑制过程发生快,强度大, 维持时间长。这种人难以形成条件反射。高内倾 性的人兴奋过程发生快,强度强,持续时间长, 而抑制过程发生慢,强度弱,维持时间短。这种 人容易形成条件反射。
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弗雷德曼将人分为两大对立人格类 A型和B型
类型 A型 表现特征 急性子,时间紧迫感强,缺乏耐性,成就欲高,上 进心强,具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 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办事匆忙,说话 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社会适应性差。 性情随和,悠闲自得,举止稳当,对工作要求较为 宽松,对成败得失较为淡泊,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 奏,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中,B型人往往比 A型好,他们可能多为较平凡之人。
抑郁、敏感、率直等
人格发展
奥尔伯特认为人格是一种动力组织,它由生物结构和心理结
构所组成。人格的各个方面都是连续的并正在组织建构之中。
这就意味着假设有一个人格组织结构使人格特质统一和整合 为一体。
完善的统我机能从出生到成年经过躯体自我感觉( 1岁)、自我
同一性的感觉(2 岁)、自尊的感觉(3岁)、自我扩展的感觉
研究型
社会型 企业型 艺术型 常规型
支配性强,富有冒险精神, 自信,精力旺盛,爱抒发个人见解。 愿意从事组织、领导工作,如厂长、经理等。 想象力丰富,热情冲动,好创作。喜欢从事非系统化的、自由度 大的活动,如表演、绘画等艺术工作。 易顺从, 自制力强,想象力差,喜欢稳定、有秩序的环境。愿 意从事重复性、习惯化工作,如出纳员、资料管理员等。
统合性机能自主
持续性机能自主
低
统合层级
人格层级
人格动力
特质的概念
特质:一种概括化的和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特定的个
体)。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具有激发和 引导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一致的形式。
特质是一种神经生理结构,虽然我们看不见它,但可以通过 观察个人的行为的一贯表现而推断其存在。特质除了反应刺 激而产生行为外,还主动激发和引导行为使一个人的行动具 有指向性。
B型
斯普兰格人格类型模式
类 型 心理特点 经济型 注重实效,其生活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和获得财富。 如实业家等。 理论型 具有探究世界的兴趣,客观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力图 把握事物本质,尊重事物的合理性,重视科学探索, 以追求真理为人生目的,如思想家、科学家等。 对现实生活不太关注,富于想象力,追求美感,以感 受事物的美作为人生价值,如艺术家等。 倾向于权力意识和权力享受,支配性强,所有的生活 价值领域都服务于其权力欲望,获取统领地位是他们 的人生最高目标。 关心他人,献身社会,助人为乐,以奉献社会为人生 最高追求。
3.次要特质是指不太明显的、一致性和概括性都较差的那些 人格特质。次要特质接近于习惯或态度,但比这两者都更具 有概括性。次要特质包括个人的独特偏好(例如偏好某种食 品或服装)、一些偏向看法以及其他情境制约的特性。
林黛玉
曹操
首要特质:狡猾奸诈 中心特质:雄才大略、惜
才、善谋略等
首要特质:多愁善感 中心特质:清高、聪慧、孤僻、
在职业发展与管理方面 科斯塔发现外倾性和开放性是在工作成就上的两个重要人格 因素。从事社会和人事工作的人倾向于高外倾性和高宜人性, 皮多特等人的研究发现,高尽责性者被一致评为优秀雇员。 巴瑞克研究发现,尽责性能有效预测所有职业群体的工作绩 效和所有效标。
在人-职匹配方面 科斯塔认为,外倾性与开放性是职业心理学的两个重要因素。 例如,例如,外倾性与销售等职业绩效正相关;艺术与开放 性有关。
审美型
权力型
社会型
宗教型 信奉宗教,相信神的存在,把信仰视为人生最高价值。
霍兰德的人格类型
现实型
重视物质、实际利益,遵守规则,喜欢安定,不爱社交,感情不 丰富,缺乏洞察力。喜欢从事有明确要求的程序化操作,如机械、 电工等。
好奇心强,重分析,好内省,比较慎重。喜欢从事有观察、有科 学分析的创造性活动,如自然科学研究、天文观测与研究等。 乐于助人,喜欢社交,善于合作,注重友谊,责任感强。喜欢选 择教育、医疗、社会工作等。
(4岁)、自我意向的感觉(4-6岁)、理性运用者的自我形成 (6-12岁)、追求统我的形成(12岁至青春期)、作为理解者自
我的形成(成年)等八个阶段的发展才能形成。
关于健康的成人人格
1.自我广延的能力。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 4.具有现实性知觉。 5.具有幽默感和自我洞察力。 6.具有统合的人生哲学。
二、人格发展
艾森克将内—外倾和神经质作为两个互相垂直的 人格维度,且以内—外倾为纬,以神经质为经 (表现为情绪稳定的一端和情绪不稳定的一端), 绘制成人格结构图。艾森克在图中的两维空间中 组织起基本的32种人格特质,且与古代的四种气 质类型相对应。
第四节 McCrae和Costa的五因素人格理论
现在我们相信,采纳人格五因素模型作为特质结构的
表示,是更为有成效的。如果这一假设是正确的——如
果我们真的找到了人格的基本维度——这将是人格心理
学的一个转折点。
———— McCrae&John,1992
一、大五因素的来源
当1975年科斯塔和麦克雷开始合作时,他们有两 样东西是大多数心理学家所没有的:①强烈地直 觉到特质的真实存在;②接触到常态老龄化研究 资料。这是一个由波士领退役军人管理局资助的 纵向研究。
四、对大五模式的批评以及大五模式的局限性
第一,对于这五个因素的含义存在争议 (Digman,1989)
这些因素也许仅仅揭示了我们语言中所固有的五个维度。 尽管人格实际上具有一个非常不同的结构,但我们表述人 格特质的能力却受到我们语言中所拥有的形容词的限制。 虽然表述人格时把所有的特质纳入这五个因素,但这一模 式却未必能够准确地涵盖人格的复杂性和精妙性。 探寻这五个因素在其他语言中存在,而不仅仅局限于英语。 (Benet,Waller,1995;Katigbak,Church,1996)
第三章 特质论
加伦的个性类型理论
类型 多血质 (春) 胆汁质 (夏) 抑郁质 (秋) 粘液质 (冬) 表现特点 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 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绪容易变换,具有外倾性。 血液多 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 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换剧烈,具有外倾性。 黄胆汁多 情绪体验深刻,孤僻,行动迟缓,具有很高的感受性, 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具有内倾性。 黑胆 汁多 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容易外露, 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 粘 液比例较大
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一、特质及其分类
1.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某个人具有的特质称为个别特质,一个社 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具有的特质叫共同特 质。
我们真的有16种人格特质吗
霍瓦斯和布朗斯(Howarth和Browne,1971)最早报告了一 些16PF有缺陷的证据。他们给567名被试施测16PF,对结果 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最后只分离出10种独立因素。他们得出 结论:“16PF并未测量出它打算测量的那些人格特质。” 巴雷特和克莱恩(Barrett和Kline,1982)也报告了相似的 发现。他们对491名被试施测了16PF,并用5种不同的因素分 析方法对数据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到的因素都在7—9之 间,并且这些因素与卡特尔所提出的人格特质只有很小的关 系。 霍瓦斯和布朗斯(Howarth和Browne,1971)指出,对16PF 全面的因素分析必须包括每一个被试对每一个项目做出的每 一个反应,而卡特尔最初的做法是先把几个项目的信息打成 小包,然后再计算小包与小包间的相关。在因素分析之前, 这种先对项目进行归并的主观武断做法导致了16PF中的主要 歪曲。
大五因素在起源上与人类生物遗传相联系,同一因素的特质 受某些相同基因的制约。 大五因素以某种规则或模式,随着时间平均地增加或减少, 在任何一个时期,全世界的横断年龄的人格差异具有相似性。
个体的人格特质在成年后的长时间内非常稳定的,即使其生 活经历发生很大的变化。
三、大五因素结构理论的应用
大五因素模型对于诊断临床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是有价值的. 研究发现,稳定外向型被试的幸福感分数最高,内向不稳定型 最低. 巴格比发现,神经质可能是重度抑郁的易感性因素,外倾性能 较好地预测治疗效果。 在健康方面,外倾性、神经质和宜人性均与健康有关。尽责 性与开放性则青少年学业成就有关。 高外倾性、高宜人性、高尽责性、高开放性和低神经质的个 体适应良好,心理比较健康,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个体心理学
“性情绝不会一成不变,否则会多么地乏味——但如果 只有变化而没有一定之规的话,会多么地混乱。” “在一个人的活动倾向中,除了可变的那部分之外, 另外还有一部分是稳定不变的,这正是我们力图用 特质概念所说明的那部分”。 ———— 高尔顿.奥 尔伯特
一、人格结构
高 统我 特质 态度 习惯 反射
西奥多依据人格的独立自主性将人划分为人际独立与人际 依赖两种类型
类型 表现特征
人际独立型 以个人为主导取向,倾向于独立于他人,强调自 我的能力与情感,善于表现自己,偏爱于内部归 因,不顾及他人感受,表达直接,我行我素,言 行一致,标新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