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名师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以下四部分的内容: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速度的定义、公式以及单位。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4)平均速度的定义及简单的计算。
在讲述机械运动的形式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删去了“频闪摄影”这一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对于速度公式v=s/t的应用,教材中只是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首先通过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引导出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及单位;随后研究机械运动的形式—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最后讲解平均速度,并利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虽然教学的重点是速度概念的建立和速度的计算,但速度的相关计算学生已在数学学科中掌握了一些知识,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置为速度概念的建立和机械运动的分类,此外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核心素养】
通过游戏和实验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培养学生有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的素养。
【教学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5)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
1、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2、让学生有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教学难点】
1、速度概念的建立。
2、规范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
【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物理概念课,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构成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及理论的基础。
初中是系统正规物理教学的开始,因此,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在教学中,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就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
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物理枯燥无味、难学,丧失学习兴趣。
鉴于此,对于本节课,我做了如下设计:本课以“传递乒乓球拍”游戏引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形式,我通过学生体验活动和观看视频,使学生认识物体在运动时速度、方向的变化,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乐于接受,以此来增加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平均速度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我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先通过计算刘翔跨栏的速度,再让学生认识到刘翔跨栏时速度是在改变的,进而巧妙的引出平均速度,自然的过渡到平均速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如何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资源】两个乒乓球拍、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3、总结:将不同时间转化为相同时间,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和创新能力。
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
度。
3、公式:
4、单位:米/秒(m/s)、千米/时
(km/h)
5、1m/s和1km/h谁大谁小你能将
1m/s转化成km/h吗
单位换算:
1m/s=1×=3.6km/h
1m/s=3.6km/h
5、练习:5m/s=km/h
72km/h=m/s
6、小资料:一些物体的运动的速
度。
(1)蜗牛爬行约1.5mm/s
(2)人步行约1.1m/s
(3)骑自行车约5m/s
(4)喷气式客机约250m/s
(5)子弹出膛时约1000m/s
(6)高速公路上的小车约28m/s 1——4学生自学
教材,踊跃回
答。
5、学生积极与老
师讨论,思考练
习。
6、学生观察、思
考。
7、学生练习。
8、学生观察回
答:限速、限重
等。
9、回答:这样更
安全,车速太快
容易发生交通事
故等。
10、学生观看数
据及视频,回
答:人的生命很
脆弱、我们应该
不要超速、安全
驾驶、遵守交通
规则等。
1——4培养
学生的自学
能力。
5、熟悉速度
单位换算。
6、拓展知
识。
7、规范物理
计算题解题
格式。
8、拓展知
识,从生活
走向物理。
9——10情感
教育,让学
生有珍爱生
命,遵守交
通规则的意
识。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7、速度计:周末,小明和爸爸驾车去外婆家,若轿车以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30min,则小明家距外婆家约多远?
解:t=30min=0.5h利用公式
可得:
S=vt=70km/h×0.5h=35km
答:小明家与外婆家相距约
35km。
8、课件展示:交通标志牌。
你知道这些数据的含义吗?请选择一幅图说说看。
9、提问:在交通上,为什么要对车辆进行限速呢?
10、课件展示:交通事故数据。
我国每年约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如果统计上受伤人数,那么我国每年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直逼百万。
匀速、变速直线运动1、比较下面两种车的运动有什么
不同?
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
运动和曲线运动。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
画演示:运动的分类“)
2、[想想议议]
1、积极思考。
回答:平稳前进
的列车,做直线
运动;过山车的
速度在变化,做
曲线运动。
2、学生讨论并回
1、让学生认
识到有些物
体在运动
时,速度、
方向在改
变。
为机械
运动的分类
沿直线行驶的两辆小汽车运动有什么不同?课本P21页图
3、小结: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4、总结:这些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但它们的运动情况不同。
同学们可不可以尝试着来给机械运动分分类呢?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
答
3、学生感悟归纳
4、回答:机械运
动按照运动路线
来可以分成曲线
运动和直线运
动,直线运动按
照运动速度来可
以分成匀速直线
运动和变速直线
运动。
5、踊跃参与、积
极思考。
埋下伏笔。
2、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把学生
的注意力高
度集中起
来。
4、5培养学
生的抽象思
维能力和概
括能力。
平均速度1、课件展示例题:刘翔在2004年
雅典奥运会中,以12.91s获得了
男子110m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
纪录。
他的速度是多少?
解:利用公式
可以算出刘翔的运动速度为:
答:小明家与外婆家相距约
35km。
2、提问:刘翔在整个比赛
1、回答:根据公
式,将路程
110m和时间
12.91s代入计算
即可。
2、回答:平均速
度。
3、学生思考体
会。
1、公式的应
用,为平均
速度的学习
作好铺垫。
2、顺其自
然,巧妙引
出平均速
度。
3、适时小
结,培养学
过程中速度是不是保持8.52m/s不变呢?那么这个8.52m/s我们应该叫它什么?
3、提问:怎样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呢?小结: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
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
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日常情况下所说的速度,多数指的是平均速度。
生思维能力。
当堂训练
(优教提示:打开优教配套习
题“名师训练-《运动的快慢》,
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的掌
握学生的情况)
完成习题对教学目标
的检测
小结和作业1、学到了哪些知识?
2、课后作业:课本P22页第
3、4
题
1、学生对照板书
进行总结。
理顺知识,
培养学生的
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