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第三期之【原研哉设计系列】(三)经典作品大搜集2
Finishing:Design Source 本文编辑:设计源
-
-【前言】-
分享学习大师的作品,设计源已启动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系列,敬请期待~~~
第三期原研哉之经典作品大搜集2
-
-
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
日本设计中心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咨询委员会委员
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其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精确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
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
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的不落陈规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设计被需求的空间并在其中进行设计。
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在他所经历之处,崭新的地平线不停地被发现和拓展。
-
-
JT"SAKURA" 2005
JT"SAKURA"并不采用具体的樱花形状,其设计理念在于无形设计,从而容纳存在于受众脑海中的所有樱花图像。
有着花霭般色调的封面是平安时代书法家小野道风书法用纸"继色纸"的一部分。
开启后,印有樱花"花样"的半透明内包纸立即呈现眼前。
册子是初期市场推广时所使用的宣传工具。
其中虚构了昭和初期的文人悠哉吸烟的场景。
-
长崎县美术馆视觉识别系统
长崎县美术馆的入口标志,是一个与建筑的天窗相关联的梳齿一样的设计。
并列的两排直立于地面。
如果边走边看的话,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它会出现三
维效果的波纹,形成非常生动的变化。
象征性的标记也是从天窗得到的灵感,同时它还是一个像电影放映一样会产生连续运动效果的标志。
波浪般的运动感与标志相互联动,酝酿出一种宽敞舒适的意境。
-
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标识设计
竞赛方案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接受北京奥组委的指名参加了标识设计竞赛。
这是当时获得优秀奖的作品。
考虑到中国造型的魅力就在于其"
多元性",确定了标识也不能只是追求简单的方向。
以中国的象形文字为主干,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各项赛事的运动选手们的图画解释(象形文字)。
表达出多种竞技的图型的集合,形成了复杂并且有向心力的标志。
-
Optimum 设计的原形
2002年,日本设计委员会举办了"设计的原形"展。
深泽直人担任评审主席,原研哉负责书籍的设计和指导照片,佐藤卓负责会场设计。
产品的照片拍摄
得很独特,剪裁下来的照片与书中的白色背景处于不同的空间中。
因此,实物的产品,展示墙面以及书籍之间构成一种非常自然的互动关系。
原形指的是"Optimum",即"最适宜性"的意思。
就像生物适应环境并进化一样,它们是密切贴近人类环境而设计出来的优秀产品。
这些产品都是由评审主席深泽直人选出来的。
-
公立刈田综合医院标识系统2002
该标识系统的特点在于,巨大的文字所带来的高度视觉认知性、以及镶嵌在地面的文字。
在白色的地面上嵌入用同种原材料红色油毡块制作的文字。
这样的选材,让我们不必担心因鞋子的摩擦而使文字消失,还能长久保持鲜明的文字。
医院内部采用了象机场一样的清晰导向线,地面的导向标识以使用红十字图形的主要交叉点为基点,营造了明快简洁的空间。
设计时,相对于诊室、检查楼层的红色,病房楼层的基调就选择了绿色。
-
松屋再造项目2001-2003
这是老字号百货店"松屋"的再造计画。
是一个涵盖了从建筑的外观到店铺的空间、包装纸以及购物袋、广告等等各种领域的综合性设计项目。
整体的印象
是用白色来统一的。
百货店不是那种虚拟化的商店,而是人们会亲身来体验购物的场所。
因此,在百货店重建时,强调了它是一个"可以感知的媒介",在各个层面上,都加入了可以称之为"空间感触"的物质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