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案及原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导入新课:
具体内容:“我所知道的孟子”资料搜集展示:
设计策略:课前搜集资料;
评价方式:以单元组为单位抽层展示资料搜集情况;
(二)自主学习,理解内容
1、反复诵读:
具体内容:诵读课文:
设计策略:自由诵读、录音范读、齐读和指导诵读、评读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反复诵读。
教师指导诵读分三个层次: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对停顿;三读,读出气势和感情。
评价方式:指名诵读
2、自主翻译:
具体内容:翻译全文:
设计策略:
①自主翻译,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词逐句翻译课文;
②小组交流,学生以单元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解决疑难词句,再不会的问题板书提交全班解决;
③课堂释疑,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上两步尚未理解的词句;
④重点强调,通过大屏幕检查学生翻译效果,并强调重点词句:
词性活用:苦、劳、饿、空乏、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译成“使……”
一词多义:国、拂、
通假字:曾、衡、拂
虚词:于、以、
重点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评价方式:指名学生以接龙形式翻译全文,师生共同纠正、补充。
设计意图:翻译环节至关重要,它是学生积累文言词语的过程,牵涉到学生对文意的正确理解和对文章思想的正确解读。
本阶段各
个环节,步步推进,稳抓稳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
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翻译文言文的
能力,突破教学重点中的“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并为下一
步探究文章做好了准备。
(三)合作探究,点拨提升
具体内容:理解作者思想观点,明确写作思路,把握语言特色。
设计策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文章思想观点,明确文章观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把握文章写
作思路及语言特色。
学生发言后,通过屏幕展示文章思路:“文章
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说明人才在苦难中造就;然后从正面论述磨难
对于人生的意义,由人生扩展到治国,反面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
最后得出作者的思想观点。
”语言特色是使用了大量排比句,雄辩
有力、富有气势等。
评价方式:以单元组为单位抽层展示合作交流、探究的结果。
设计意图:本阶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文章写了什么?(思
想观点)二是怎样写的?(写作思路、语言特色等)本环节进一步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继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最后教师点拨提升。
突破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解决教
学难点“把握文章写作特色”。
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
乐的人生态度。
设计策略:课前搜集资料,课上小组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师补充“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也。
”
评价方式:以单元组为单位抽层展示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合作交流,联系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进一步理解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
亡的道理,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
(五)随堂检测,直面现实
具体内容:结合个人和民族的现实,思考讨论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
评价方式:以单元组为单位抽层展示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事例)六位圣贤——(结论)苦难造就人才
个人—国家(对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
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首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
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
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
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