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导师电子系研究生导师介绍(一)□朱大奇,男,1964.11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学科带头人;“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负责人,上海市“模范教师”,中国自动化学会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船海工程》、《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核心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通信评审专家。
一、近5年获奖励情况1、获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第一获奖人):复杂电子设备智能综合故障诊断技术;2、获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第三获奖人):长距离输送系统动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3、2006、2007、2008、2009、2010连续5年获上海海事大学“科研突出贡献奖”;二、主持在研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无人水下机器人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08.1-2010.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自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与安全避障技术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11.1-2013.12。
3、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项目:新型ARV研制与水下安全航行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10.12-2013.12。
4、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具有冗余推进系统的水下机器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
主持人:朱大奇;2010.10-2013.10。
5、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博导类):数据驱动的自治水下机器人传感器故障诊断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09.12-2011.12。
6、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研究重点项目:动态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滑模容错控制及其应用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09.9-2011.9。
7.上海市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基于生物启发的自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 主持人:朱大奇;2009.9-2011.9。
8、上海海事大学科研基金:基于智能优化的开架水下机器人自修复容错控制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10.12-2012.12。
9、湖北荆门市公安局课题:漳河水库水下目标搜寻,主持人:朱大奇,2010.12-2011.5.10、上海市晨光计划课题:量子行为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在水下机器人中应用,主持人:刘静、朱大奇。
2008.12-2011.12。
11、上海市教委创新课题:自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中的关键技术,主持人:刘静、朱大奇。
2009.9-2011.9。
三、近4年已完成的科研项目1、国家863计划课题:自治水下机器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主持人;2006.12-2009.12,已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2、上海市教委预算支出课题:基于多宇宙量子计算的不确定系统故障辨识算法研究,课题主持人;2007.1-2008.12,已结题:优秀。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大型浮吊安全控制系统的冗余设计技术,课题主持人;2008.12-2009.12,已结题。
良好。
4、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7ZR14045)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ghai:AUV推进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2008.1-2009.12,已结题:优秀。
5、上海市教委创新课题:一类非线性滑模容错控制方法及ROV可靠性研究;已结题。
6、上海市教委预算支出课题:水下机器人传感器故障检测与信号重构技术。
已结题。
四、近5年论文、论著及专利情况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Sensors》、《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仪器仪表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5篇,被同行专家中文引用1066篇次,SCI期刊他引30次(2010.1检索)。
出版专著与教材4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
欢迎勤奋、踏实,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同学加盟“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课题组!□谢宏:男,1962年生,陕西汉中市人,工学博士,教授。
2002年4月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作博士后研究,2004年7月至2004年9月在悉尼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智能信息处理及其应用、物流信息监控、航运安全和生物信号处理等。
1993年至2004年,致力于智能信息处理及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参与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电厂球磨机模糊控制和电力系统规划等项目十多项;2004年至今,致力于物流系统监控、航运安全和生物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在基于ARM、DSP和FPGA等技术的嵌入式电子系统方面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组织开发了射频电子标签、GPS和北斗定位及其无限传输模块,与上海的医疗电子仪器公司合作开发了诱发电位仪软件系统。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各一项,主持上海市教委项目一项,目前主持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和交通部西部项目各一项。
获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电力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和国内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安博文,男,1969年出生,上海市曙光学者,副教授,“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2009年9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出站,200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武汉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视频分析。
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EI/SCI检索7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项。
具有丰富的软件算法、硬件设计、系统调试经验。
部分科研项目介绍:(1)国家863计划专题课题(2007AA12Z152),项目负责人,2010.7结题,优秀。
(2)上海曙光计划(2008SG49),项目负责人,进行中。
(3)上海自然科学基金(2011ZR1415200),项目负责人,进行中。
(4)上海教委创新重点项目(2010),项目负责人,进行中(5)中海油重点科研项目(2011),项目执行负责人,进行中。
欢迎立志科研的同学报考,具有硬件(DSP 、FPGA)经验、计算机编程能力强的优先考虑。
□曾连荪,男,教授。
长期从事无线接入技术和定位测控技术的应用研究,研究成功了多项导弹测控、医疗电子和汽车电子工业产品。
上海无线电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上海惯性学会理事;上海通信制造行业协会定位导航专委会副主任。
曾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负责过五项国防“七五”、“八五”等预研攻关和型号项目。
目前为我国无线测控网建设首席专家,建设总工程师。
主要研究领域:无线接入技术、定位测控技术、安全监控技术等。
在研课题及简介:1. 科技部世博重大专项子项目: 世博要客定位监控技术研究;2. 上海信息化重点建设资助项目: 上海地面无线测控网络应用平台;3. 航天科技项目: 某型陀螺综合测试系统。
代表成果:曾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张友俊,男,1961年11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94年4月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信电系,2006年3月在上海大学理学院获博士学位,2006年5月-2007年5月,在国际著名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的Poly-Grames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2007年10月调入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微波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权威和国内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20多篇论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7篇;出版专著“电磁带隙和缺陷地结构在微带线中的应用研究”;负责和参加国家和省级项目5项,申请专利3项。
□薄华,女,1971年生,副教授。
2006年6月,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防科技八五重点预研项目、“十五”国防预研以及国家’863’计划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
在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
研究领域: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机器学习、遥感图像处理。
在研研究领域为基于遥感图像的海上溢油的检测、基于遥感图像的风速风向估计、基于遥感图像的海上目标建模等。
□徐志京:男,1972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现任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副系主任。
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教学与科研工作,负责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项,主研和参与上海市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交通部通达项目1项,云南省交通厅项目1项以及横向项目多项。
主研和参与的科研项目10多项,主要涵盖电子海图系统应用、AIS系统应用、GPS导航定位应用等领域,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专利一项,软件著作权3项。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主要研究领域:2001-2009年,主要从事船舶导航信息的采集处理、电子海图信息处理系统、无线通信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纵向、横向课题多项。
2009年至今,承担交通部专项建设实验室---水下传感器网络实验室筹建和研究工作,实验室拥有较好的水声研究的软硬件条件和实验条件,主要从事水环境信号的采集处理、水声信号的采集处理、水声通信、水下通信网、水声图像处理等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等工作。
代表成果列表:云南省交通厅委托《GPS在船舶航行试验中的应用》上海市教委《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的研究》,《电子海图在航海物流中的应用》□陈淑荣:女,1972年生,副教授。
长期从事通信网交换技术的研究,曾参与国内首台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并主要完成了该交换机通用测试器的研发工作;参与了“甘肃省用电管理信息电话语音查询系统”的项目开发以及大容量VoIP网关系统的方案设计等。
近年来研究视频处理和图像分析,曾参与1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及横向项目,目前在研2项局级纵向项目、1项横向和3项校基金。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5篇。
负责完成了1项上海市教学改革项目(2010)、1项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2010)和1项校精品课程建设(2009),目前在研1项上海海事大学教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