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介绍PPT精选文档
25
服装
26
头 饰
• 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少女佩戴。未婚女子
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
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
发辫盘上头顶固定。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
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
、俚人、溪峒蛮、乌浒等。宋代始称为“撞”、
“僮”、“仲”,明清有称为僮人、良人、土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写作“獞”,
1949年后改为单人旁的僮字,统称“僮族”(“僮
”与“壮”同音),直到周恩来倡议在1965年改
“僮”为“壮”。
2
壮 代壮文两种文字。古
代壮文和古南诏国通
族 行的僰文一致,是在
24
服装
• 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
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
正中,再开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
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
上长腰带;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
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而女装
为无领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装大些,
宽大近尺,长至膝盖,镶嵌绲边,边
条有宽细,一般在二三道以上。肩内
23
服饰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 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 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 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 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 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 莨可染成棕色布。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 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 各具特色。
了清代,壮锦生产已遍及壮族地区,成为壮族人
民的被服所需和市场的畅销品。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壮锦得到新的发展,花纹图案不断创新
,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壁挂、台布、坐垫、
沙发布、窗帘等。广西靖西、宾阳等地生产的壮
锦,畅销国内外。
11
同样是收获的一年
积极的,或消极的有经历就有 积累
17
绣球
18
壮
族
•
歌 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
圩 会歌唱活动形式,壮语称为"圩欢"、"圩逢"、"笼峒"、"窝
坡"等。
19
• 歌圩盛行于壮族地
区。各地圩期不完
全一样,但大体上
春秋二季为最盛。
春季多于春节后的
一段时间,为正月
初四或正月初七、
二月十九、三月初
三、三月十六等等
;秋季则多于中秋
贴布反衬在外,起缝三线,名叫“反
膊衫”。男女衫的扣钮均铜纽或布纽
。男女裤子式样基本相同,裤脚有绲
边,俗称“牛头裤”。已婚妇女有绲
花边的肚兜,腰裤左边悬挂一个穗形
筒,与锁匙连在一起,走动时发出“
沙啦沙啦”的响声。男子礼服惯穿长
袍,外面套上一件短褂,通称“长衫
配马褂”,起先是头戴顶圆帽,后来 改戴礼帽。到了现代,壮族的穿着衣
古汉字的基础上创制,
文 不仅壮族先民使用,
中国西南的诸民族也
字 使用,但是这种文字
使用面不广,仅少数
知识分子、巫师、艺
人会用,主要用于记
事、书写经书、编写
3
壮文
4
5
▪骆越与西瓯是构成今天壮族的主 要两个支系,他们存在了一千多 年,创造了灿烂的稻作文明。今 天壮族传承的古代文化,在很多 方面是西瓯、骆越人创造的。骆 越方国创造的稻作文化、大石铲 文化、龙母文化、青铜文化、青 铜文化中的铜鼓文化、花山文化 等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 产。骆越人和苍梧人、西瓯人一 起,在中国最先发明了水稻人工 栽培法,为中华民族也为全人类 做出了巨大贡献。
黑帕或花帕头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妇女,且喜欢戴绣花勒额,冬季
妇女多戴黑色绒线帽,帽边花式因年龄而异。
27
头饰
28
建 筑
• 壮族的传统民居,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
29
•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
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开间或5开间
走进美丽广西 领略壮乡风情
带你了解壮乡文化,感受壮乡风韵
1
壮族简介
•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大多居
住在广西,主要集中在柳州、来宾、河池、南宁
、百色、崇左等地;云南也有100余万壮族,主
要聚居在文山;广东的连山、肇庆、怀集,贵州
的从江,湖南的江华也有少量壮族。壮族先人在
中国古代曾先后称为西瓯、南越、骆越、濮、獠
农业
6
农 业
7
▪ 壮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间 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 基础上,创造了壮戏。铜鼓 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 器。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 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 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 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 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 锦”。
艺 术
8
▪ 壮族也叫做铜鼓民族。壮族 铸造和使用铜鼓已有2000多 年的历史。迄今,在壮族地 区的绝大多数县份已发掘出 不同时期的铜鼓。铜鼓的类 型很多,大小不一。鼓面圆 平,鼓身中空无底,装饰着 各种图案花纹。在历史上, 铜鼓既是乐器,也是权力和 财富的象征。铜鼓多用于祭 祀、婚嫁、丧礼以及平时娱 乐等。
铜 鼓
9
铜鼓
10
壮锦
•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壮锦是
壮族人民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它是利用棉线
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
严谨,色彩斑斓,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
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壮锦的生
产,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代已有记载。到
节后的一段时间,
为八月十五或九月
初九、十月初十等
。此外,还有不定
期的歌圩,这是经
常的普遍的。
20
21
竹
竿 舞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 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 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 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 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 各种优美的动作。
22
•竹竿 舞
微博:@RayAllen-Iverson
绣 球
绣球,一种传统工艺品、玩具,绣球一般由彩 绣做成,是壮乡常见的吉祥物。
16
• 在中国古代,壮乡有一个风俗,当 姑娘到了婚嫁之时,就预定于某一 天(这一天一般是正月十五或八月 十五)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 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 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 。当然,姑娘一般会看准意中人, 把绣球抛到他身上,以便他捡到。 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轿顶上要 结一个绣球,意图吉庆瑞祥。